张科研,马连海,杜 磊
(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有限公司,内蒙古 额尔古纳 022250)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但近年来草原鼠害频发,加剧了草原沙漠化,不仅给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等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鼠害防治,恢复草原生机。
呼伦贝尔草原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鼠类主要有布氏田鼠、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东北鼢鼠等。布氏田鼠多生活在植被退化的草原地带,是北方的草原鼠种,具有很强的挖洞能力,对放牧的影响较大。达乌尔鼠兔多生活在矮小的灌木丛中,对草原的破坏较严重。达乌尔黄鼠又叫大眼贼、草原黄鼠,多生活在固定的沙丘或低矮禾草、蒿草草甸中,更喜欢畜圈及牲畜大量放牧的地方。长爪沙鼠多生活在干草原或荒漠草原中,以植物种子及绿色部分为食。东北鼢鼠生性怕风畏光,是典型的地下生活鼠种,主要生活在高寒草甸、高原农田及荒坡地带。
呼伦贝尔草原的害鼠主要啃食牧草,破坏牧草根系,抑制牧草生长,严重时造成牧草大量死亡,且鼠类喜欢挖掘打洞、造丘堆土,导致草原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大量流失,草原植被及土壤结构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场退化。鼠害较为严重的地方会形成方圆数百里寸草不生的荒地,影响草原的可持续发展[1]。
自200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为呼伦贝尔草原下拨约3 000万元的专项灭鼠补助资金。近年来,物价及人工费用大幅增长,但补助金额并未随之增加。草原地区经济欠发达,财政资金有限,鼠害防治成本持续增加,导致鼠害防治工作因资金匮乏而难以为继。同时,因防治资金匮乏,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只能在重灾区实施,给未实施防治工作的区域埋下了次年发生鼠害的隐患。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鼠类形成了对人为干扰的自动适应能力与高繁殖补偿能力。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对鼠类的灭杀率在70%左右时,只需1年鼠类数量就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当灭杀率达到90%左右时,只需2年鼠类数量就能恢复到原有水平[2]。鼠类密度和草原植被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鼠类数量会随着植被均匀度的下降而增加,休牧、禁牧等可提升草原植被覆盖率,减少鼠类数量。当前,草原鼠害防治措施和草原改良项目是分别实施的,还未实施综合防治,使得鼠类种群的恢复速度高于牧草的自然恢复速度。
草原鼠害防治基础设施普遍较为陈旧、老化,因专项灭鼠资金较少,难以及时更换先进的大中型鼠害防治设备,且难以及时购买应急储备物资,导致防治效果较差。同时,草原地带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组织农牧民实施人工防治鼠害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牧民有着特殊的宗教信仰,鼠害防治只能依靠外聘人员,但由于补助标准较低,很难组建稳定的防治队伍[3]。
一是增加各级草原鼠害防治的经费投入,补足物价上涨、劳工工资增加导致的经费缺口,加大鼠害防治力度,有效遏制鼠害频发的态势,保障草原畜牧业的安全性,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满足鼠害可持续治理的需要。二是相关部门尽快按照《草原防灾减灾工程规划》要求做好本地草原鼠害防治工作规划,根据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与鼠害危害程度下拨专项资金,购置大中型防治设施,全面提高鼠害应急防治能力。
对已退化的天然草原通过围栏育草、围封转移、禁牧、补播等手段加以改良与保护,促使草原利用自我修复能力逐渐恢复生产力。根据草原承载量计算出合理的载畜量,使牧草保持良好的生命力,提高草原生产力,确保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把防治草原鼠害和草原改良项目相结合,在防治鼠害的同时及时补播改良牧草,通过综合治理巩固防治成果。
鼠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控范围内活动有利于草原更新。如鼠类挖掘打洞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草原土壤结构,其选择性觅食的习性能抑制利用率低的有毒有害草类的生长,促进优良牧草生长。同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部分鼠类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所以草原鼠害防控的重点是“防控”而不是“消灭”,即将鼠类数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并科学制定防治阈值,不能因防治鼠害而影响生态平衡。在防治技术上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原则,保护鼠类的天敌,利用生物链特性实现物种平衡。密切关注鼠类种群动态,深入研究其种群变化规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在草原科研项目立项时要全面考虑行业要求,在充分研究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便后期成果转化,提升研究项目的实用性。
一是天敌灭鼠。当草原鼠害密度较小时可利用其天敌进行防治,避免药物防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鹫、鸢、秃鹰等大型飞禽是鼠类的天敌,数量众多,但狐狸等陆地天敌的数量较少,根据农业农村部提出的生物灭鼠要求,可通过在草原上搭架招鹰及放归狐狸等手段进行鼠害防治。二是微生物灭鼠。利用微生物药物防治草原鼠害具有安全、高效、无二次中毒的特点,如C型肉毒梭菌毒素、硫酸钡、地芬等新型生物灭鼠剂的长期应用,未造成人畜、鼠类及其天敌、野生动物等不适或中毒,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可替代化学防鼠剂。在使用微生物灭鼠剂时,可将其与蔬菜、大麦、青草等诱饵配制成浓度为0.1%的毒饵,投放后禁牧15 d左右。微生物灭鼠剂治理鼠害效果稳定,鼠类死亡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投放毒饵后的5~7 d。三是观察、了解各鼠类的生活习性,利用其冬季群居并存储食物的习性,组织人力挖掘鼠洞破坏其栖息地,清除其存储的食物。此外,可在鼠类的繁殖季节组织人力灭鼠,减少鼠类繁殖数量。
为推进呼伦贝尔草原鼠害防治工作,须加大鼠害防治宣传力度,增加防治资金投入,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从而促进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草原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