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审定通过了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鉴定通过了新发现的18个畜禽遗传资源,目前正按程序向社会公示。
此次审定通过的新品种配套系中,有3个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有13个是以地方品种为素材培育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其中,花山鸡配套系属于屠宰加工型黄羽肉鸡,将支撑家禽“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发展需求;华西牛是专门化肉牛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净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面广等特点,将提升我国肉牛的生产性能水平和供种能力。
此次鉴定通过的18个畜禽遗传资源中,有13个是今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在青藏高原区域发现的,这些优异新资源将丰富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基础。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10月21—27日,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主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成果“北方草甸草原生态修复与智慧管理技术”也在此亮相,系统介绍了天然割草场植被土壤定向修复技术、退耕地修复与快速重建技术和智慧生态牧场技术。
据介绍,该成果突破了草原生态修复与高效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生产难以兼容的技术瓶颈,首创了天然割草场土壤定向修复技术和数字牧场技术,构建了草甸草原系统性修复和智慧生态牧场技术体系,为草原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区域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牧民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传统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日报)
针对近期我国多地发生暴雪和大幅降温情况,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制定《冬季恶劣天气水产养殖灾害预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多项具体建议措施,指导养殖生产者早准备、早防范,全面防范冬季恶劣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
《指引》建议,养殖生产者应做好预防管理,高度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做好养殖设施设备防冻,维护好池塘及塘埂,并适当储备应急物资。要积极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做好池塘水位管理,重视冰冻雨雪天气下水体溶解氧波动问题,切实做好防冻增温工作。
《指引》指出,冬季低温条件下水产养殖动物免疫相对低下,养殖生产者应积极做好病害防治,科学投喂,定期改善塘底环境,做好养殖池塘和设施的消毒工作,使用合法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应对可能出现的病害。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10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工作推进会。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种业振兴行动总体要求,全面客观分析我国水产种业发展机遇和挑战。会议强调,各地要明确新任务,采取有力举措,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增效益,落实水产种业振兴行动五大行动任务。重点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强化育种创新攻关,提升良种生产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全力推进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为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为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推进粮经饲统筹,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牛羊肉和奶类供给保障能力,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组织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有关专家起草编写《全国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关于饲草产业发展的规划。经征求有关部委、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意见后,形成了《规划(论证稿)》。
为加快推进《规划》发布实施,2021年11月8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专家论证会,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专家分别对《规划(论证稿)》内容进行了评议,认为《规划》编写全面、精炼,对指导我国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粮经饲结构、保障草食畜产品和增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可操作性强,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会议认为,在新发展阶段,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增加优质饲草料供应,优化畜产品供给结构的重点是增加牛羊肉和奶类供给。发展饲草产业,是加快补齐牛羊肉和奶类供给短板的前提条件,是增强粮食安全回旋余地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具有一举多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