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研究

2021-03-27 16:30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草原措施生态

王 斌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

新时期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了新要求。在推进此项工作时,要继续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确保修复治理工作高质量推进,促使草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绿色化发展,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形成完善的保护修复治理机制。

1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草原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草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各地区高度重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加以完善和优化。

2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分析

2.1 生态修复与治理技术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技术手段。从当前治理实际来看,应用各种技术的力度不够。在修复治理方面既要解决工程问题,又要做好治理环节的生态环保,促使修复与治理技术实现价值,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2 草原退化问题

虽然各地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采取了系列措施和保护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遏制了草原退化。但由于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较强,治理成果的稳固性有待提高,应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分析当前保护与治理实际,草原退化问题依旧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牧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不合理放牧。除此之外,公众参与度不够,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不足。草原出现退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草原载畜量比较高。二是毒草与不食草肆意疯长,可食草种类很少。三是土壤养分比较少,产草量较低。四是人为开发过度,造成土壤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

2.3 协调发展问题

从生态治理实践来看,需要兼顾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做到保护中合理利用,利用中合理保护。但在草原利用中并没有做到合理的保护,导致草原出现大面积退化。同时,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深度交叉影响,没有做到全面统筹分析,实施统一化治理与管理。在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应考虑区域经济发展。

3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

3.1 应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综合运用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做到持续化投入以及系统化治理,不断提高草原生态的环境质量水平。在修复治理方面,注重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做好相应的培训,积极创新修复治理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在治理区域内,采取取样分析和监测调查等措施,进行植被现状调查和分析。根据采集的数据信息,细化修复作业方案,为后期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3.2 提高修复治理水平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的开展落实,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做好法律法规和草原保护的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草原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要形成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和措施,增强人员的意识度和配合度,共同推进各项任务,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和措施,例如抖音、快手等,制作普法视频,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二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必须做好生态环境监管,实时化掌握草原生态变化情况,强化监督管理,为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可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其他技术,搭建完善的网络监督体系,构建数据库,实现全面化监控。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履行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出现的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追究破坏责任。若发现没有认真履行修复治理职责的单位,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跟踪,且限期整改,促使生物系统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得到提高。

三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必须根据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区域的差异,制定完善的保护机制。通过调查草原生态情况,掌握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制定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方案,如控制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地等。同时,保护和巩固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成果,促使修复治理实现价值,创造更多的效益,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1]。

3.3 探索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群众增收的办法

必须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力度,力求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群众持续增收的双重目标。可实施严格的围栏禁牧管理制度,以保护草场生态,同时聘请生态护林员,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力量支持与保障。此外,为群众提供相关就业岗位,高质量推进生态保护工作。通过设置草地、湿地管护员以及生态护林员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2]。对于禁止放牧区域,和牧民签订《禁牧责任书》,并给予一定的草原禁牧补助,促使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有序推进[3]。

3.4 统筹做好保护与利用

在推进各项工作时,必须综合分析,兼顾草原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一体化治理和管理。从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化演变过程可知,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影响很大,且两种因素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要求统筹考虑,采取一体化治理与管理模式,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生态治理观念。二是草原生态系统慢变量、关键变量与阈值的精准识别和应用。系统敏感变量可实现对变化的预警,慢变量是系统临界变化评价的重要指标。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工作必须权衡系统慢变量和敏感变量的测量与应用,保障草原退化评价与治理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三是坚持适宜与有效的管理原则。退化草原面积大,必须选择有效的管理工具,促使治理工作简单且易行,站在发展的角度全面统筹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提高资源保护与利用率,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效益。

4 结语

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治理思路,保障各项保护和治理工作高质量完成。修复与治理工作的推进,需围绕草原生态问题,采取有效控制与恢复措施,从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发挥草原的生态价值。

猜你喜欢
草原措施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生态之旅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