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新颖
(石家庄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使用化妆品的主要目的是修饰皮肤上的小瑕疵从而带来美丽,但部分人在使用化妆品后,却有轻重不同的瘙痒、红斑等症状表现。未通过国家质量检测的假冒伪劣化妆品的大量出现,扰乱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对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对化妆品所造成的不良反应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预防与处理意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涂抹、喷洒方法是化妆品作用于皮肤的主要方式,唇部、毛发、指甲等皆是化妆品常作用的部位,是实现皮肤清洁、美容保养以及改变外观的关键因素。多数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产品或化学工业品,这也是导致使用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1]。皮肤或附属器官出现不适感,是化妆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后所产生的典型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瘙痒或红斑为主,部分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后伴有灼热感或紧绷感,甚至会影响到皮肤色素的沉积,诱发毛发脱落或口唇炎症等现象出现,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自1997年发布《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以来,经过多次补充修订后,对由于化妆品所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的防治、诊断以及规范使用指南等均作出了详细解释[2]。根据以上处理标准可以将经常出现的由于化妆品缩带来不良反应分为以下几种:化妆品痤疮、接触性皮炎、色素异常、甲损伤、毛发损伤等几类。
第一,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由于大量使用化妆品所导致出现的应变或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占据了最大的化妆品皮肤病比例。此种病症反映到患者皮肤的主要表现包括水疱、红斑、渗液等,并经常伴有疼痛与烧灼感,产生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较多。
第二,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中的某些物质,在与光线接触后将会让使用者的皮肤有不良反应表现,最终导致光毒性或光变性皮炎。在患者患病后,有较大概率出现皮肤红斑或局部部位肿胀现象。
第三,色素异常。使用者在使用化妆品后,对化妆品中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在其涂抹部位经常会有慢性色素异常情况产生,或在与皮肤接触后患上接触性皮炎,待到皮炎消退后导致皮肤有大面积的色素沉着现象出现,或表现出色素脱失特征[3]。对于使用者来说,一旦发现此类情况或皮肤有不适感受,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化妆品并保证到医院进行诊治的及时性。
第四,化妆品痤疮。使用者在使用化妆品后,使用过的皮肤位置发生皮肤痤疮改变,例如黑头、丘疹、脓疱等,若不及时诊治将使得局部皮肤的症状表现逐渐加重,甚至导致局部皮肤溃烂。
第五,毛发损伤。部分化妆品在作用于毛发后,导致毛发有干枯、折断、分叉表现,甚至在长期应用后大量脱落现象产生。但应注意的是,此类现象并不包含以脱发为主要用途的化妆类产品。
第六,化妆品所造成的甲损伤。指甲油或部分用于美甲的化妆品作用在指甲后,将会导致出现诸多损伤或炎症。甲片损伤主要表现在指甲变形、光泽度下降以及质地脆弱等方面[4]。若与指甲旁边的皮肤接触,部分人还会出现轻重不同的组织病变,例如红肿,渗液、脱屑等,长此以往甚至会对指甲或周边皮肤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导致出现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化妆品本身品质问题。若化妆品并没有通过卫生检验,或未能按照相关规定随意更改成分,又或是为追求最大化应用效果超标添加某些禁用物质,均会导致化妆品质量下降。再加上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了重金属、微生物等污染,原料毒性刺激与毒副作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条件下,必然会造成使用者的皮肤损伤;其二,使用者的个人原因。由于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对物质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化妆品本身为合格产品,但使用者对其中所添加的某类物质过敏,继而导致使用者产生皮肤不良反应。以异位皮炎为例,在皮炎未发作的情况下,若擅自使用某类包含特殊成分的化妆品,也将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再比如患有皮脂溢出酒糟鼻的人群,在改变以往清水洗脸习惯后,使用清洁霜等化妆品,也将增大化妆品皮炎的发生风险,致使酒糟鼻反复发作给消费者带来了皮肤与心灵上的巨大痛苦。
作为消费者,也应从以下几点内容中找出导致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是标签。部分化妆品采取在说明书中夸大宣传的方式,以激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致使消费者使用不当影响了其使用效果,并带来诸多不良反应。部分标榜自身美白祛斑能力的产品广告,演员在使用过后的表现像是去除了多年的“陈年老皮”一样水嫩,此类特效性技术在广告中的频繁使用,就是典型的夸大化妆品使用效果。
二是消费者所选择的美容院在化妆品使用过程中未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擅自更改使用比例的条件下,导致消费者即使在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后,也会在美容院导购或技师的劝导下继续使用此类产品。由于未能及时就诊,导致耽误就医对皮肤造成了永久性的损伤,其也是导致皮肤炎症加重的主要原因。
三是受运输因素影响,在周边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本来检验合格的化妆品性质发生改变,或是在卸货后储存不当,导致消费者使用过后影响到其皮肤状态。此类有变性反应产生的化妆品,若仅仅感官将无法保证现象察觉的及时性,部分外观并无异常的化妆品,经过长期贮存后将会导致其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抗原性有显著的增强表现,长期使用后将会增大使用者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
四是在化妆品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春季、夏季飘浮在空气中的花粉、日常生活中的粉尘等若附着于涂抹了化妆品的皮肤上,经过皮肤吸收后将会诱发过敏反应。再比如部分化妆品由于自身散发出特殊香味,使得其吸引了大量昆虫,例如蚂蚁、蜜蜂等,这些昆虫爬过或叮咬皮肤后,将在化妆品某些物质的共同影响下致使出现皮炎症状。除此之外,化妆品中的某些物质也会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发生反应,从而加重皮肤炎症。
多数进入到市场的化妆品本身是安全的,在此背景下只有少数会诱发使用者的不良反应。通过对发生过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人群的调查,多数不良反应所导致出现的使用者皮肤损害较为轻微,严重的将会致使出现皮肤损害,这些皮肤损害表现统称为化妆品皮肤病。对于症状较为轻微的人群,在停止化妆品使用后将使不良反应随时间推移慢慢消失,皮肤也将会逐渐自愈。而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应保证就医的及时性,越快治疗则效果越好。因此,为保证皮肤健康,作为消费者应掌握基本的安全使用化妆品的方法,形成防护意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第一,需要对自身肤质有充分的了解。干性皮肤特征为水分与油分在皮肤上的分布不正常,日常表现为干燥与粗糙,且弹性缺失,毛孔较为细小。这一类皮肤多数较薄,极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产生过敏反应。不仅有皮肤暗表现,且缺少光泽,容易出现斑点且上妆较为困难。从外观角度看,皮肤多较为干净且皮丘整体平坦,呈直线走向。但易导致皮肤松弛,继而增大了老化现象的发生风险;而油性皮肤主要特征为油脂分泌旺盛,皮肤颜色偏深,且极易出现橘皮样皮肤。在油性皮肤人的脸上,经常会看到其鼻翼处的油光,且毛孔粗大,经常有黑头伴生;混合性皮肤兼顾两种皮肤的特点,油脂旺盛主要体现在口鼻部位,但整体皮肤pH值多处健康范围内。
第二,进行过敏性测试。在购买化妆品前,需要先在自己的手臂或耳部进行使用,若有红斑或瘙痒等症状出现,则不应购买。
第三,使用合适方法判断化妆品品质。首先需要查看化妆品标签是否完好,并品鉴其气味的纯正性。建议涂抹一定量的化妆品,感受其膏体的爽滑程度。
第三,选择渠道合法的产品。美容院中所使用的化妆品,需要在使用前问清其产品来源,并查看其说明书与标签,注意留存美容凭证与产品发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第四,严格遵循化妆品中所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试用。若发现有不良反应出现,则使用者应做立即停用处理。若涂抹位置症状较为严重,则应保证就医的及时性。就诊前需准备好化妆品样品与包装,为医生的后续诊治提供完备条件。
第五,使用的化妆品以零添加为主。添加的物质越多就意味着过敏原存在可能性越大,因此,尽量选择零添加化妆品。在无法明确添加物质是否为过敏原的情况下,建议咨询导购或医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第六,需要确认化妆品包装是否完好、标签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在标签中需要体现成分、名称、生产地质、使用风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应标注注意事项与不适宜使用的人群。化妆品标签内容的完整性同样对于判断成分中是否包含过敏原有着较大帮助,从而避免出现误使用现象。若化妆品为进口产品,则必须配备中文标签。作为消费者,必须有对化妆品功效的合理预期,若发现标签中有误导或夸大宣传的内容,则需要提高警惕。观察化妆品外包装,查看是否出现破损,以免外来杂质进入其中影响化妆品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化妆品所造成的皮肤不良反应案例较多,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消费者应擦亮双眼,从多个角度分析化妆品使用的安全性,并通过预先试验的方式降低在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