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徐文瑞 文林莉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10年左右的时间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总体格局,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加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省级的贡献。
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也是在同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提出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规划要求[1]。
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提出,为高职引入产业资源,深化校企联动,开展产教融合形成了政策基础。
《广东省电子商务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指出:2025年我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省交易额年均增长12%以上,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加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建设,重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2017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排行榜中,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66.36,领跑全国。当年广东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7338.2亿元,同比增长22.5%,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441.9亿元,同比增长93.8%。
2018年,广东依旧位居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排行榜第一,全年实现网络零售交易额20345亿元,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759.8亿元,农产品电商零售额665.5亿元,物流快递量129.6亿件。
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电子商务涌现出唯品会、走秀网、梦芭莎、易积、AP-EC(农产品交易网)等一批全国知名的B2B和B2C电商平台。此外以制造业为基础,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形成了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每个集聚区不仅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传统制造企业电商化等领域发力,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专长于电子商务的“制造商”。
目前,广东拥有4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4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及企业规模为电子商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2]。
早在2010年,笔者所在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引领、协同育人”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校企共建、校企共管、共同运营”的办学模式,开始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育,并在2015年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一系列调整优化,再经数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双精准、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珠海市政府的主导下,本校于2014年建设成立了珠海市职教集团。职教集团秉承“政府主导,资源统筹,协同发展”的理念,紧扣“延伸政府职业教育管理职能,全面统筹区域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目标,旨在推动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打造全新校企合作模式和载体。
集团主要成员发起成立了“珠海市蓝科集团化办学促进中心”,该中心的属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由珠海市教育局主管,由珠海市民政局管理,对集团经费进行运作管理,实现了职教集团的实体化。
在此基础之上,珠海市职教集团与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量子高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珠海市微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同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大数据智慧云生态系统”(简称“V巢网”),运用校企互动大数据和诚信档案,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提供岗位招聘与就业对接、众包任务撮合、科研项目检索等服务。
本校与珠海校区所在的珠海市金湾区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金湾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金湾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入驻中心的企业、珠海市电子商务产学研集群、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等政、商、行、企资源进行整合,将电子商务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紧密结合,在电子商务人才培育、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电子商务科学研究等三大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与此同时,本校商学院与顺德悍高集团共同建立了悍高产业学院,与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雷士照明等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了协同育人中心,与纳斯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互联网+”国际贸易协同育人中心(跨境电商协同育人中心)等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通过校企攻坚精准育人项目班,促使双方投入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项目高效对接。
此外,本校电子商务专业还依托“广科Mi创空间”积极引入校外项目,引领校内师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中小企业发展电商提供帮扶和支持。
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有关要求,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五大方面对有关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升级。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精准化。聚焦国家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前沿趋势,围绕电商龙头企业用人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课程体系更加富有针对性。对照相关行业标准,结合电商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电商的课程内容、案例、实践场景、项目任务进行了一系列梳理整合,构建了更加贴近电商运营实际情况、更加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第三,教学与生产过程全面融合。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充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企业生产要求,以“三阶递进、工学交替”为原则进行教学组织,将人才培养划分为“规律认知”“专业递进”“能力提升”等三大阶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繁,在岗位技能和项目实战中合理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而使教学和生产过程实现全面融合。
第四,学校与企业导师团队全面融合。在合作企业遴选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专任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实战项目,编入共同的专业教学团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双向评价。
第五,针对不同学情定制差异化培养方案。根据普通招生、三二分段、现代学徒制等不同的学情,围绕学生就业偏好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对独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分类施策、精准育人[3]。
一是在教学成果转化方面,与标杆相比,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将企业优势技术技能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相关转化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在企业参与教学方面,与标杆相比,本校电子商务专业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虽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但企业尚未深度参与专业的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三是在电子商务产业链覆盖方面,目前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面向的岗位技能主要集中在售前售后客服、文案策划等方面,对电商视觉设计、电商数据分析、营销活动策划等岗位的覆盖有所不足。
一是完善教学成果转化机制。基于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完全学分制、1+X证书等教学模式融合改革,同时加强有关课程内容素材的总结、梳理和更新,积极建设相关教学资源库。
二是加强校企课程建设联动。携手龙头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一个团队”的协同工作,共同开发一批定制化、体系化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并根据教学实践成果进行“活页式”更新。
三是拓展产教融合岗位范围。继续优选电子商务产业链领军企业,结合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涉及的各个岗位,订制性地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班,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岗位范围的全部覆盖,并以此反哺教学内容和体系升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