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明,王新娜,马良玉,苏 晶,于俊超,赵德喜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春 130117)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具有阵发性、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其患病率为女性3.3%~32.6%、男性0.7%~16.1%[1]。已成为全球第六大致残性疾病[2]。美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38%的偏头痛患者需要预防性治疗,但患者实际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治疗水准[3]。近年来,中草药配方在口服药疗法中的应用倍受关注,许多中草药配方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针对其需要较长治疗时间的缺点,临床医师常选用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操作简便的非药物疗法,其不经药物在机体代谢而发挥疗效,更是颇受好评。在临床指南的指导下,我们应充分使用各种非药物手段治疗偏头痛,其次使用药物治疗[4]。本文就临床常见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现状进行概述,为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与药物疗效可等同,能够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缩短疼痛时间、减轻头痛强度、改善脑血流速度,还可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Tastan 等认为针刺可作为偏头痛的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5]。针刺疗法适用的人群比较广泛,对于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针刺治疗是较好的疗法之一。德国Linde K 等检索了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注册的试验研究,比较发作性偏头痛患者的针刺干预与非针刺对照结果表明:在对症治疗中配合针刺疗法可减少头痛的发生率,对愿意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针刺可被视为一种治疗选择[6]。
1.1 常规针法 《标幽赋》中有载:“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合谷穴属阳明经,阳明经循行前额,太冲穴属厥阴经,在巅顶走行,四关穴正是通过经络的联系对头面及五官疾患(如头痛)发挥直接的调节作用[7]。在一项针刺预防偏头痛的长期效果的随机试验中,通过为期20 天的针刺干预,表明对于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减少偏头痛的复发频次。目前,通过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能够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疾病的有效性。
1.2 电针疗法 电针通过病情需要调控持续运针的强度达到治疗的目的。Zhao L 等[8]研究显示:电针可抑制硬脑膜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Pei P等[9]研究发现:电针风池穴可以通过抑制偏头痛大鼠下行疼痛途径中的5-HT7 受体的激活来改善偏头痛的中枢敏化作用。
1.3 其他针刺疗法 平衡针通过刺激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的调控下,依靠患者自我修复功能进而达到治病目的。其具有针刺穴位少、疼痛强度弱、时效性、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的特征。Qin XL 等[10]在40 例无先兆偏头痛的患者研究中发现用平衡针刺激头痛穴位具有镇痛效果。揿针也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赵政等[11]发现揿针治疗对慢性偏头痛患者的发作天数和头痛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Liu ZB 等[12]对于头针治疗研究表明:头皮发际区有一组排列有序、且与经络走行高度一致的穴位,通过针刺头皮发际区域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包括失眠、偏头痛。彭霭君[13]通过对腹针针刺与传统穴位针刺的疗效对比后得出:腹针在急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偏头痛上均有疗效,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效果可能优于传统针刺。
推拿在“辨证施治、以痛为腧”的指导原则下,可运用手法发挥消瘀散结、活血止痛、疏经通络的功效,从而解除偏头痛患者的病痛。唐宏亮等[14]将160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依据治疗前后证候积分、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初步结果为:推拿少阳经治疗偏头痛具有特异性。庞军等[15]的研究发现枢经推拿对偏头痛的改善疗效显著。
3.1 耳穴疗法 陈日兰等[16]采用刺血配合耳穴疗法治疗偏头痛,得出刺血配合耳穴疗法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疗法。
3.2 放血疗法 廖茜珣等[17]研究得出: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是肯定的,可能与西药等效。
3.3 埋线疗法 封燕婷[18]通过对60 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得出结论:穴位埋线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且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有临床推广价值。
3.4 艾灸疗法 艾灸通过调畅气机,疏通经脉,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使机体全身得到濡养,对偏头痛的调治将可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19]。蒙维光等[20]采用松针点灸治疗偏头痛,最终得到结果:松针点灸组在疼痛完全缓解率上更优。
3.5 拔罐疗法 Benli AR[21]等研究拔罐联合放血疗法在偏头痛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以偏头痛残障评估问卷MIDAS 来做评估,发现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明显下降。
3.6 运动疗法 王超等[22]关于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偏头痛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得到结论:八段锦功法锻炼组疼痛总评分以及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最小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3.7 五音疗法 吕卫华等[23]关于五音疗法的研究得到结论为五音疗法联合针刺常规穴位可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前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3.8 情志疗法 张尊路[24]研究表明多数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形障碍,中医情志疗法能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偏头痛的非药物治疗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关注及重视,成为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可见,非药物疗法因其时效性与实用性更便于推广,因不经机体肝肾代谢途径即可发挥治疗作用的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关于非药物疗法的相关理论以及机制研究的报道也在逐渐增多。但笔者在查阅、整理文献过程中发现,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针刺、放血、推拿、耳穴疗法,其余非药物疗法的研究相对欠缺,如刮痧、灸法、拔罐、五音、情志疗法等,而且此类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少、随机分配不齐、多数停留在临床观察水平,对于发挥效应机制的通路或靶点研究很少,这并不利于非药物疗法的推广应用,反而应以此为研究契机实现标准化和国际化。
另一方面,偏头痛患者的主症及伴见症是最为痛苦的表现,故及时缓解患者的痛苦症状是当务之急,许多传统医学的非药物治法可以达到即刻止痛的效果,可以采用见效快的平衡针和(或)放血疗法,疗效立竿见影。针对伴见的失眠抑郁等症应接受长期调理,方可标本同治。进一步提升对于本病的治愈率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诊疗的整体水平,这还需本领域研究学者积累大量的临床数据,奠定更多的文献基础,进一步丰富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为中医治疗偏头痛建筑更高、更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