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昌
(安丘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山东 潍坊 262100)
所谓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人们以自我精神满足为目的,以文艺娱乐的内容所开展的活动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同时使得文化娱乐等项目更加的多元化,质量参差的情况严重,由此,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宣传运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借助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不仅能塑造人们正确的思想意识,也是科技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动力,因此,思考如何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社会彰显着国民素质的提升,而群众文化工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精神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密不可分。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发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构建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群众文化体系,在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也会显得无力,而文化积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成分,是一个社会维持发展和进步的潜质。如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在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中,这一理念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1]。
群众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群众在才智、经验上的提升,能够帮助群众在知识领域上的拓展培,养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因此,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带来重要帮助。并且,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国家的发展要和群众的发展同步,在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更是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然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为各个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方向,对于文化传媒工作也同样如此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也向着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前进,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选择也更多。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在选择文化活动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个体满足以发展成就感,当前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的趋势使得群众文化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存在,并且群众文化活动在需求上也逐渐凸显出个性化的特点,这些都导致我国市场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如KTV、酒吧等场所的存在也使得文化活动在形式上变得更加灵活化,与此相比,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显得较为单一和片面,并且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在观念上的一元化,无论在形式还是形态上都和当前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不符合,因此,人们对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兴趣也就逐渐削减[2]。
新时代的到来使得群众文化工作在形式和形态上出现多元化,同时在结构上也凸显出层次化的特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群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得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文化上的自我欣赏最为显著,这就导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群众在文化审美上也凸显出个性化的特点。并且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消费观念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层次差异,在文化消费方面也是如此,这就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在结构上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再加上不同群众在价值观念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也导致不同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过去笼统、宏观的群众文化活动也不再适应当下的群众文化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在精神上的引领,在开展过程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到群众的精神世界去,推动和群众的情感共鸣,加深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以此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实效性。然而当前,我国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没有深入到对情感上的重视,更多停留在表面建设上,这种过于笼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难以促使群众主动参与,无法确保文化活动的开展成效。并且基础文化设施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3]。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面向全社会的公众活动,有关部门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积极对现有文化活动的条件进行改善,联合传媒部门和基层工作部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强大的资源储备,调动各部门和文化部门做好联动,以便于文化部门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其中对农村和城镇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还要做好针对性设计,不仅要确保科学文化知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以传播,还要在思想品德和艺术素养上做好融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品质,以此确保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推进。
当前正值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群众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而以往限制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群众对文化活动缺乏认识,由于宣传渠道的匮乏导致群众可参与的文化活动寥寥无几,而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为传播媒介带来了更多创新,文化部门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在社会广泛宣传文化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的建立和公众的互动,以此既能促进公众对文化活动的认识,又能通过互动了解当前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兴趣方向,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调整群众文化宣传的方向和形式,充分提高群众文化的多样化,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增长趋势,其中不乏一些负面观念,并且这些负面观念借助互联网也在社会上的传播迅速,这就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及时发现负面因素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通过正能量的宣传让人民群众远离负面因素,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通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一些积极观念也得以融入进人们的生活,以此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文化意识[4]。
过去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质量的关键就是文化活动在形式上的单一化,随着人们在文化意识上的多元化发展,单一且刻板的文化活动显然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参与热情,因此,要想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效率,就必须对文化活动做好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创新。由于群众文化活动所面向的人群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而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存在客观差异,因此,文化部门首先要做好对群众的调研,了解当下人们最感兴趣的活动方向,摒弃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单一形式,结合地区特色和文化习俗做好对群众文化的创新,充分利用当前的高科技手段,尽量使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既要促使群众文化活动更接地气,又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民间艺术文学的创造,对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以此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更多活力。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尤其对于群众文化活动而言,由于其面向的是广大的基层群众,不论是宣传还是推广都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来给群众讲解,更要足够的细心才能及时发现群众文化宣传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群众理解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区,及时予以纠正。因此,无论在前期的活动设计和宣传,还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管理,乃至活动过后的收尾和总结,都需要有较强执行力的干部队伍来推动工作开展,因此,加强对文化活动相关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至关重要。文化部门要做好自我约束,对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理念做好督促,定期开展针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同时敞开大门欢迎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批评,还要广泛接受群众意见,根据群众反馈对文化活动做好完善。另外,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还要积极接纳人才,将大学生村官等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此打造有较强执行力、创新力的干部队伍[5-6]。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只有群众文化的宣传及推广做到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荣誉感才能同步提高,因此,相关部门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价值,不断优化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路径,为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