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青岛市文化馆,山东 青岛 266001)
在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相关保护工作对我国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世界文化变得越来越具有融合性,我国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国重点的工作任务。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但是却存在很少有人继承茶俗和茶技的现象,人们对于茶文化保护的意识变得越来越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着我国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将我国传统茶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我们就需要从现阶段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寻找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探讨出一条适合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
在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对于崂山绿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崂山绿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放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多样性,所以在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进行出发,并做好全面统筹工作,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特征,进行构建出更加科学且合理的制度机制,不断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将紧迫感充分体现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领域的保护工作相比较,还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其凸显最为明显的就是具有鲜明紧迫性,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灭绝的现象,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实行速度与节奏。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遵循好相关的保护规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与体系,其自身所具有的复杂程度直接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所以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必须要严格遵循好相关的发展规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内容进行更加准确的界定,在保护工作中还应当做好相应的细致规划,积极采用更加科学且合理的保护方式,规划出合理的保护名录。针对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还要进行科学的设案立档,既要做到有形的文化保护,同样也需要做好无形的文化保护,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得以全部传承下来[1]。
对于崂山绿茶制作技艺来说,有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点,在我国历史上多有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经常来到崂山境内来品味此茶。崂山地区自古至今就流传着“喝了山茶叶,头清眼明去心火;吃了绿茶草,血脉通畅身体好。”这一传言。其中山茶叶与绿茶草主要指的是在崂山地区内,自然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山茶,这种茶具有一定的药物功效。
崂山绿茶的制茶技艺,需要追溯于清代光绪年间,地点处于现在的崂山风景名胜区境内,距离今天已经有了1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公元1885年间,江氏仙人世嵋先以“烘、焙、揉、捻”等多道工序进行制作崂山绿茶,其制茶技艺一直流传至今,有着上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在1997年,该传统制茶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江崇焕对原本的制茶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根据自身对崂山绿茶的神域研究,选择更加优良的茶树原叶,为崂山绿茶打造出了新的“万里江茶”系列品牌,这一品牌的出现为崂山绿茶又注入了新的活力[2]。
万里江崂山绿茶是我国纬度最高海岸山地茶的一种,与其他茶叶生产区的品种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的白天温度与夜晚的温度相差比较大,茶树在白天具有非常明显的光合作用,夜晚时的呼吸作用则比较弱。该茶叶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然后再经过晒青、掠青、摇青、杀青到烘、焙、揉、捻多道传统工序,万里江崂山绿茶的“香高、味醇、耐冲泡”特色更为明显,万里江崂山绿茶保留了一部分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经成了北方茶叶中最具代表种类之一。
我国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市场力不足、群众保护意识薄弱、对于地方茶企的认识深度不够深度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在我国青岛崂山,是北方茶叶的发源地之一,无论是在茶叶种植方面,还是在茶叶生产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悠久性,而且茶文化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但是通过对青岛地区的群众进行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崂山绿茶的传统制茶技艺保护的认知并不深入,保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3]。
通过对我国制茶传承人才数量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我国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数量存在较少的现象。2007年至今以来,一些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才中,没有涉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技艺的占了14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青岛崂山绿茶在加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也已将被机械设备所代替。随着传承制茶技艺的人才越来越少,传承难度也在进一步增加,传统手工崂山绿茶手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烘、焙、揉、捻”制作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手法要求也比较高,对茶艺人员的经验要求较强,劳动强度也比较大。想要制作出更加优良的崂山绿茶,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钻研,不断的学习,所以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的年轻学徒少之又少。
现阶段,通过对茶文化保护实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制茶技艺保护与茶文化旅游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贯通的关系。通过茶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有助于使传统制茶技艺得到更好的宣传,满足人们对于崂山绿茶文化的好奇心,还能够有效帮助崂山绿茶制作技艺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激发更多地爱茶人士去保护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茶文化在社会中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
在大力发展传统制茶技艺旅游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得到政府的帮助,由地方政府进行有效推动,并进行科学构建。因为地方政府自身具有提供公共服务与政策的优势性,而传统制茶技艺旅游业的开展又与地域发展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性,所以需要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出自身带头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为崂山绿茶技艺旅游扫清一些障碍,对于崂山绿茶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到茶文化旅游中来。其次,在建设旅游业的过程中,需要为游客进行设置传统制茶技艺手工体验,通过多种多样形式来对崂山绿茶进行介绍,让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崂山绿茶的制作过程,感受崂山绿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最后,在发展崂山绿茶传统技艺文化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凸显出当地的地域魅力,由于不同区域的制茶技艺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在崂山茶文化旅游中,必须要将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有效地凸显出来,并要与其他地区的茶文化相比较,明确指出其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最终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崂山绿茶在技艺制作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之间相比较所凸显出的独特魅力。
为了能够使我国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障,就必须要不断去提高制茶技艺传承人才数量。其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责,在传承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也应当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性,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份贡献。自从2015年至今,我国总共有110余所学校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计划中来,其中所培训的人数也达到了1.9万多人。对于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人员而言,也应当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工作得到全面的促进与发展。
现阶段,通过对我国的高校进行研究,发现已经有30多所高校已经开设了茶学专业,这部分学校既担负着重要的人才培育工作,更加担负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的责任。在青岛地位内,我们同样需要将崂山绿茶制作技艺与高校进行相结合,首先,可以通过开设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对崂山绿茶进行深入了解,并积极邀请一些茶艺人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对传统制茶技艺的兴趣性得到激发,进而更加主动去传播茶文化。其次,高校也应该与一些崂山绿茶技艺的传承人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中去学习与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将学校中所学习到的制茶理论,正确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为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更多的人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我国传统制茶工艺,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点,并且我国还拥有着丰富且浓厚的制茶资源。传统制茶不仅仅能对现代茶叶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象征,在现代社会中理应得到我们更好的保护。本文主要是以青岛崂山绿茶为例,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反思,积极发现在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让崂山绿茶制茶技艺得以长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