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2021-03-27 11:40卫若楠于同月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五灵脂散寒香附

马 旭,卫若楠,于同月,赵林华*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101;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的干燥叶。本品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甾体类、多糖类化合物等[1]。艾叶性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古代医籍经典名方中艾叶的用量及其配伍,以及现代医家运用艾叶的临床经验,探讨艾叶的临床常用剂量及其配伍,以供临床及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艾叶配伍不同中药治疗胞阻、症瘕积聚、赤痢等疾病。如配伍阿胶,如芎归胶艾汤(汉《金匮要略》),艾叶(三两约41.4 g)温经止血,配伍阿胶滋阴补血,兼有止血之效,两者合用养血安胎止漏,治疗胞阻,妊娠腹中痛。配伍肉桂、附子,如艾附丸(清《张氏医通》,各药为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温酒或米饮送下),艾叶(四两约149.2 g,每服用量约10 g)辛温散寒,配伍肉桂、附子温肾散寒,使下焦寒湿得去,疼痛乃止,主治妇人血海空虚,月水不行以及积年症瘕积聚,渐成劳疾。配伍香附,如艾附暖宫丸(明《万病回春》,各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送下;酒亦可),艾叶(四两约148 g,每服用量约5.22 g)温暖胞宫,配伍香附活血散瘀止痛,两药合用温暖下元,养血止痛,主治妇人子宫虚寒,小腹时痛,经水不调。配伍伏龙肝,如艾叶丸(北宋《太平圣惠方》,各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艾叶(一两约41.4 g,每服用量约1.6 g)温肾散寒止痛,配伍伏龙肝收涩止痢,共奏温中止痢止痛之功,主治赤痢,腹痛不可忍。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肖承悰 肖承悰认为痛经多由于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宫,致寒凝经血,血行瘀滞,不通则痛。虽然基本病机为血瘀之证,但是临床也不可概用活血化瘀行气之品,从而避免损伤患者正气,其治疗应该使用温通之法,扶正与祛瘀并重。治疗该病时多用艾叶辛温发散、温通止痛,配伍葫芦巴温热散寒,两药合用有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功,其中生艾叶用量为6 g[2]。

2.2 姚克敏 姚克敏认为女子因在性格、生理方面有其特殊性,故最易被“七情”所伤,治疗妇科疾病时应以“舒肝调脾、调理冲任”为主,月经后期多因肝郁气滞,胞宫虚寒导致,治疗该病常用艾叶温宫行气、助冲行血,配伍香附以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最终起到疏肝解郁以行气,暖宫散寒以行血的功效,从而使月经逐步恢复正常,其中艾叶的用量为6~10 g[3]。

2.3 邓铁涛 邓铁涛认为心主血脉,血液需要心气推动才能正常周流全身,心脏病患者心阳亏虚致使全身循环血液减少,患病日久则“母病及子”,导致脾气亏虚,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应气血双补,以艾叶温阳益气,配伍阿胶滋阴补血,西洋参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兼顾阴阳与气血,共奏补而不滞之功,其中艾叶的用量为6~12 g[4]。

2.4 姜良铎 姜良铎认为人之一身不过气血而已,气与血和则百病不生,引起气血不和的常见原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故姜良铎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气血同治,常用暖中温气、养血活血之法。以艾叶温经暖胃,配伍九香虫、元胡等药疏肝理气止痛,诸药合用气血同调,其中艾叶用量为10 g[5]。

2.5 朱良春 朱良春认为崩漏宜首分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或其他兼证的不同,认为“崩中为气不摄血,漏下乃血不归经”,故常用采用补气摄血、引血归经之法治疗。以艾叶温经止血,配伍黄芪、山萸肉补气收敛止血,诸药合用温阳益气以止血,其中艾叶用量为15 g[6]。

2.6 刘东汉 刘东汉认为闭经原因,一是由于肝气郁结,子宫虚寒,经血凝滞;二是由于冲任失调,经血不充所致。在治疗上独重肝脾,强调既要疏肝、活血、温宫暖中,又要健脾养肝、调和冲任,使血生有源,冲任充盛,胞脉通畅,则经血自行。治疗该病常以艾叶散寒化瘀行血,配伍柴胡、白芍等药疏肝解郁,诸药合用疏肝温经、调和冲任,其中艾叶用量为6~10 g[7]。

2.7 路志正 路志正认为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多由寒湿伤脾,损伤脾阳或久病缠绵,湿热困伐脾土,脾阳亏虚,运化不利,气血生化无源,气血匮乏血脉涩滞,经脉失于温煦而成痹。脾不运化,下利清谷;脾不统血,便血耗气。治疗应健脾益气,和血通脉,常以艾叶辛散温通,配伍黄芪、党参、当归等药补脾益气养血,诸药合用使气血生化有源,从而温经散寒通脉,其中艾叶用量为10 g[8]。

2.8 赵炳南 赵炳南认为牛皮癣(白疕)多由外邪(多为寒湿之邪)内侵,七情内伤,内外合邪所致,由于经脉气血失调,肌肤失于濡养,血燥而变生内风,治疗应注重祛风湿、润燥、养血,艾叶辛温散寒除湿,配伍当归、苦参活血止痒,诸药合用散寒除湿止痒,其用法为把药碾粗末,卷入厚草纸,燃烟熏治,其中艾叶用量为30 g[9]。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院士提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核心病机乃寒湿伤阳,络脉瘀滞,主要表现为四肢凉、麻、痛、胀、发热等症状,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传导异常所致,其基本病机以寒凝络瘀为主,当温阳散寒、行气活血通络。治疗该病常以艾叶辛温而散寒行气,配伍桂枝、川芎、透骨草、制川草乌等药物外洗能够辛香温通、行血通络,诸药合用而达到散寒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其中生艾叶用量为30 g[10]。

李赛美提出情志失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的前提和反复发作的诱因,肝主疏泄,过度忧郁则肝气郁结,甚则气郁化火,火盛动风,肝风内动,治疗强调疏肝理气,散火息风,常以艾叶味辛而行气,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药物疏肝解郁、养血活血,合用有疏肝调养经血之功,其中艾叶用量为10 g[11]。李赛美提出多汗证多因营卫不和,阳气亏虚而固摄能力下降所致,治疗应调和营卫,补阳益气,常以艾叶辛温,调节体内阳气,配伍煅龙骨、煅牡蛎固摄以敛汗,合用起到温阳益气敛汗的功效,其中艾叶用量为10 g[12]。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五灵脂 郭志强治疗痛经,用艾叶温经散寒,五灵脂活血化瘀,两者合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艾叶用量为10 g,五灵脂用量为10 g[13];陈旦平自拟调经消痛汤(柴胡、延胡索、赤芍、白芍、生蒲黄、五灵脂、细辛、艾叶、乳香、没药、香附、青皮、陈皮)用来治疗痛经,其中艾叶温以散寒、辛以行气,五灵脂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两者合用散寒化瘀止痛,艾叶用量为15 g,五灵脂用量为10 g[14];孙前林[15]用血竭化症汤(血竭、生大黄、炮姜、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索、血余炭、小蓟炭)加减治疗痛经,用艾叶散寒行气,五灵脂活血化瘀,两者合用温经散寒止痛,艾叶用量为10 g,五灵脂用量为10 g。

4.2 配伍香附 裘华芳 [16]治疗寒湿气郁型痛经,用艾叶散寒,香附行气解郁,两者合用散寒除湿、行气解郁,艾叶用量为5 g,香附用量为9 g;初有福等 [ 17]治疗月经过多,用艾叶行气,香附活血,两者合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艾叶用量为10 g,香附用量为10 g;赖良蒲治疗痛经,用艾叶温经散寒,香附疏肝调气,合用疏肝理气、温经止痛,艾叶用量为3 g,香附用量为6 g[18];周士德治疗痛经,用艾叶温经散寒止痛,香附行气解郁,合用温宫暖中止痛,艾叶用量为6 g,香附用量为20 g[19]。

4.3 配伍阿胶 叶熙春治疗月经不调,常用艾叶温以散寒、辛以行气,阿胶(烊化)滋阴养血,两者相合补养气血,艾叶用量为30 g,阿胶用量为90 g[20];周谦治疗瘀血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炒艾叶温经散寒,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两者合用散寒化瘀、活血止血,常用艾叶10 g,阿胶10 g[21];杨澄宇治疗原发性不孕,用炒艾叶散寒行气,阿胶补血滋肝,合用具有温通经脉、补血滋肝、调理冲任的功效,炒艾叶用量为15 g,阿胶用量为15 g[22]。

4.4 配伍当归 姚克敏在治疗寒性的痛经时,用炒艾叶温宫行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者合用具有调摄气血的功效,炒艾叶用量为10 g,当归用量为18 g[3];在治疗不孕症时,用炒艾叶温宫散寒,当归益阴养血,合用调养冲任以助孕,艾叶用量为10 g,当归用量为15 g。

4.5 单用 晁尚勇等[23]治疗肩痹痛,常用艾叶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艾叶用量为300 g,陈米醋用量为150 g,拌匀,趁热敷患部(每日2 次,每次15~30 min,7 d为1 疗程,连续使用3 个疗程,未见不良反应)。

5 小结

综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名家经验,总结出艾叶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5~41.4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为1.6~10 g,外用为30~300 g。根据病、证、症,寻找艾叶最佳用量与配伍,如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可配伍阿胶、侧柏叶、肉桂、香附、延胡索、附子、葫芦巴、柴胡、白芍、当归治疗痛经、不孕症、阳虚出血崩漏、月水不行、症瘕积聚、月经后期、胞阻,妊娠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月经下血、赤痢等,常用量为5~41.4 g,丸剂为1.6~10 g;温阳散寒,行气化湿,可配伍伏龙肝、小茴香、砂仁,治疗炎性肠病,常用量为6~10 g;调和营卫,益气敛汗可配伍桂枝、龙骨、牡蛎,治疗多汗证,常用量为10 g;温阳除湿配伍艾叶、陈皮、醋治疗牛皮癣、肩痹,外用量为30~300 g;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可配伍艾叶、桂枝、透骨草、栀子,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量10~30 g;散寒除湿,补气养血,配伍白术、西洋参,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常用量为6~12 g。

传统艾叶研究表明具有抗炎、抗血栓、镇痛、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等药理作用[24],艾叶用量安全,但在运用艾叶时应注意其配伍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如对阴虚血热、血热为病、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宿有失血以及经期的女性、孕妇慎用。

随着医学领域对艾叶研究的不断拓展,我们发现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端午之际,人们将艾叶置于家中以辟邪气;日常生活中人们将艾绒放置于特定的经络、穴位或疼痛部位来进行艾灸,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的刺激来激发经气,温通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或日常保健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艾叶中提取的艾叶油[26]可以作为多种化妆品的原料,可以使人体皮肤光滑细嫩,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五灵脂散寒香附
人参不怕五灵脂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胃泰灵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处方探秘:参脂共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