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肿瘤代谢免疫”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从辨认自噬诱导剂入手,鉴定出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PPP)这一强有力的自噬诱导剂,并且明确了其通过抑制选择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来实现自噬增强的机制,提出了IGF1R可能构成一种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并用于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癌症这一观点。研究论文发表于肿瘤免疫国际著名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IF=12.5),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吴奇博士、病理科李贝博士和巴黎萨克雷大学田艾玲博士合作完成。
该项研究发现,鬼臼苦素作为选择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将成为新的卡路里限制模拟物。PPP通过抑制IGF1R/AKT/TFEs信号通路激活自噬过程,不仅改善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同时迫使肿瘤释放免疫原性标志物——三磷酸腺苷(ATP),进一步加强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IGF1R抑制剂联合免疫原性化疗药物——奥沙利铂以及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抑制那些不会引起免疫系统反应的“冷肿瘤”的生长,而且在部分案例中达到肿瘤完全治愈,并成功诱导机体对同种肿瘤的免疫记忆功能。因此,IGF1R抑制剂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来源:搜狐健康)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专业期刊《药物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从中药五味子中获得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物质靶向TRBP蛋白治疗肝癌的研究成果。
现有研究表明,小核糖核酸参与了肝癌发生和发展,临床中它也被用作预测肝癌发展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小分子药物通过调控小核糖核酸来治疗肝癌。目前唯一发现的可以调控TRBP功能的药物是依诺沙星,但它存在亲和性、特异性不高等问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小分子调节剂。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飞课题组、成都中医药大学胡凯峰课题组、云南大学张洪彬教授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课题组,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这种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调节了肿瘤细胞内小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确定其靶向参与小核糖核酸成熟过程的TRBP蛋白,抑制了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
进一步通过简化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物质的骨架,他们设计合成了20余个衍生物,得到了活性和特异性良好的化合物9,并通过合成化合物9的生物素探针,对其靶标和作用机制进行了验证。
(来源:科技日报)
在CT引导下,医生通过精准定位肝脏中肿瘤病灶位置,用近-200℃的超低温“液氮”冻住病灶,继而用迅速升温的“射频”加热肿瘤,冷冻与加热转换中,肿瘤细胞完全崩解,可以达到瞬间“剿灭”肿瘤的效果。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肝脏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手术由该院介入治疗科主任李文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获得圆满成功,患者已康复出院。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徐学敏教授团队历经16年的科研探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多模态热物理免疫治疗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破坏肿瘤细胞和微循环,大量释放特异性抗原,激发机体产生持久特异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有效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而徐学敏教授团队还协同李文涛教授团队,通过多次技术迭代,历时5年反复验证,成功研发集超低温冷冻与射频加热于一体的多模态肿瘤射频治疗系统,为实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解决方案。
(来源:澎湃新闻)
6月10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此适应证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的一线鼻咽癌适应证,也是继霍奇金淋巴瘤、肝癌、肺癌、食管鳞癌、二线及以上鼻咽癌之后,卡瑞利珠单抗获批的第6个适应证。截至目前,卡瑞利珠单抗仍是获批适应证最多的国产PD-1抑制剂。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