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之一
——隆昌车马灯

2021-03-27 09:48巫德勇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隆昌班主马灯

巫德勇

(隆昌市文化馆,四川 内江 642150)

如今,隆昌民间依然保留着原始的车马灯艺术,每逢喜庆节日或生日盛宴,便巡回城镇乡村演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车马灯盛行之时,每天至少在四户不同的家庭中表演,上午和下午分别表演两次,有的群众甚至到天黑了也仍然想继续欣赏。现在较为完整的车马灯表演队伍是由石碾镇黄师傅和向师傅带领八位村民组成的,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五十多岁,最大的已经八十多岁了。表演时可以是三五人、十几人、几十人不等,主要角色是幺妹子、三花脸、助演(报子)两人共四人组成,每人提一盏马灯,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白天干农活,因此以前的车马灯表演都是在晚上进行,表演时马灯必须点亮,表演者才能相互看清,才能在场地上进行穿梭表演。

一、隆昌车马灯的介绍

车马灯表演内容起源于农村说笑、顺口溜、开玩笑、唱小调等,主要是把农民生产、生活场景、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演唱和对白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表演给人以热烈、欢快、喜庆之感,切合群众心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隆昌车马灯包括打帖、走报、演唱、辞谢等步骤,由锣、鼓、钗、钵、二胡等配合。音乐常伴有以“人民江山万万年”“十二月花会”为主题的一段灯歌,其他内容以农事、婚嫁、劝善、劝赌等无所不及。主要唱段有走报、高腔、平腔三部分,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道具。马灯4盏、二胡2把、帖子、锣、鼓、钗、罄、花扇、沙弥头罩、纱巾、头饰、眼镜、各个角色服装、鞋帽等。

2.唱的内容。《十二月花会》《人民江山万万年》《一堂春》《双探妹》《赌钱歌》《正月百花齐开发》《十二月望夫》《回娘家》《掐菜苔》《假报喜》《修金脚》等。

二、隆昌车马灯的展演过程

1.打帖。由班主或领头人手提马灯拿着红帖到各村各户送帖。见到主人家班主会说一些好听、喜庆吉利的四言八句,而且见啥说啥,随心所欲,随机应变,说的主人家高兴满意,便接下红帖,表示欢迎车马灯的到来。

2.回报。主人接帖后,班主或领头人便向车马灯队伍回报,表示已确定表演人家,领着队伍,一路以锣鼓开道,来到接帖人家。

3.开场。车马灯队伍到达接帖人家后,同样由班主或领头人向主人家说一些喜庆吉利的四言八句,队伍以锣鼓配合,渲染气氛,同时,吸引周边群众前来观灯。

4.放灯。开场完毕,选一块平整开阔的地方,三个报子和三花脸,各持一盏马灯放在开阔地四个不同的方位,也叫扯场子。一般是四方形放置,四盏马灯内的地方是表演场地,暗示非表演人员不得入内,以免影响表演。

5.走报。走报也就是说的艺术,主要说的是顺口溜,早年表演者上场首先说的内容主要是民间流行的《百子歌》,所以也称为报子,就是在表演场地三个报子和三花脸手提马灯(夜晚点亮马灯,白天不亮马灯),在场地中间成“冈”字型、“8字”“对角”“转圈”等穿插行走,边走边说,响一段锣鼓说一段内容,说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由带头人首先说唱,称为“起报”,然后四人依次轮流说唱。走报的曲调近似于说白。

6.收报。走报完毕,三个报子和三花脸将手中马灯放回原处,称为收报。

7.演唱。收报完毕,请幺妹子(幺妹子是男扮女装,音色要好):由三花脸手持扇子,对着幺妹子所在方向以对歌形式将幺妹子请上场,幺妹子用手巾半遮面扭扭捏捏走上场,面露娇羞状,以二胡、锣鼓等乐器伴奏,此时场上报子下来一人,场上仍保留四人,演唱各种与节庆、农事、民俗有关的谐趣之词,以幽默逗乐为主。

此时的演唱主要有高腔和平腔,高腔属于三部分(走报、高腔、平腔)中旋律性较强的部分,一般由主角三花脸演唱,在每唱完一小段后附上敲击锣鼓一下。平腔也称为胡琴调子,通常为男女对唱,即三花脸和幺妹子,每唱完一段后加上二胡演奏一句,起到帮衬的作用。唱词多属上下结构,以7字句居多,句句押韵,节奏简单,多为一字一音或一字两音;常附加衬词,如“哟喂”“嗬嘿”“嘿啰”等。

8.讨赏。演唱完毕,由班主或领头人向请帖主人讨赏,同样向主人家说一些夸赞、好听、吉利的四言八句,队伍以锣鼓配合,渲染气氛。

9.辞谢。讨赏完毕,由班主或领头人手提马灯向请帖主人辞谢,同样由班主或领头人向主人家说一些祝福、吉利的四言八句,完毕,队伍便敲锣打鼓,热闹而去。

三、隆昌车马灯的艺术特征

隆昌车马灯这种说唱艺术具有民间性与通俗性、说唱性、抒情性与叙事性、继承性与变异性、程式性与灵活性、即兴性与简便性的艺术特征,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特征。

1.形式独特。不需要专门搭建舞台,大多是在院坝表演,也可以是田埂地头、酒楼茶馆;一两个演员、三五个乐手,也可以是十几人、几十人不等;敲打一种或几种乐器,走着表演。既能演唱长篇大书,又能演唱短篇小段。只要有观众,随时可以“说故事、讲笑话、唱小曲”,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即使没观众,也可以自娱自乐。

2.唱腔独特。唱调以柳连柳为主,曲调重复演唱,调式以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为主。无论是走报、高腔还是平腔,它们的旋律都是极为简单的,类似于念白;旋律平稳,起伏不大,两音之间多为二三度;且多为四四拍,几乎每小节最后一拍都为四分休止符。其中特别高的高腔是显著特征之一,使其具有复杂性、全面性、优美性。

3.唱词独特。歌词生动、朴素、明朗、不加雕饰。隆昌车马灯的内容主要是吃、穿、住、农事、婚嫁、劝善、劝赌等各个方面,多为民间的顺口溜、开玩笑等内容,以此教育人民勤劳勇敢、助人为乐、善美孝道、清廉守法等。表现村庄变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农村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讽刺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俗,做到感化育人的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4.传承独特。因隆昌车马灯是传统曲艺,是地方的民间组织,属集体传承,除了记录一些歌词之外,几乎全为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也有跟随老艺人在外演出时一边观看其演唱,一边就开始记忆和学习等方式,其传承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以至于学徒越来越少。

四、隆昌车马灯的传承意义

隆昌车马灯是中华传统曲艺中独特的艺术奇葩,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首先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隆昌车马灯历史悠久,它的诞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曲艺方面杰出不凡的创造力,每一件作品都承载了不同的内容,蕴涵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道德等方面的真实面貌,具有不同于一般曲艺的历史价值,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群众的期望。在长期发展历程中,隆昌车马灯将传统的忠孝廉文化、戏剧文化、本土文化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其次是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隆昌车马灯融合音乐学、声乐学、文学、舞蹈、民俗学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完整地体现了各个时期隆昌车马灯传统曲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隆昌车马灯的内容主要是吃、穿、住、农事、婚嫁、劝善、劝赌等,以此教育人民勤劳勇敢、助人为乐、善美孝道、清廉守法等。同时,也讽刺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俗,做到感化育人的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车马灯流行以后,其音乐和表演形式逐渐完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唱词的编撰上。社会上新鲜、重大的事件都可以成为车马灯的素材来源。以前车马灯主要在春节前后演出,现在不分时令节庆,随时可以表演。千百年来,隆昌车马灯将传统的忠孝廉文化、戏剧文化、本土文化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曲艺方面杰出不凡的创造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历代车马灯爱好者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隆昌车马灯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濒危状况,车马灯艺术家普遍年迈,老艺人随着年事增长,传承乏力,传承人少且方式单一,人才断层现状令人堪忧。隆昌车马灯传统曲艺属世代口耳相传,选徒苛刻,习艺时间长,无经济收益,造成人才流失的同时,也让引进人才举步维艰,各个行当难以凑齐,名角更是稀缺,其生存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处于弱势和濒危状态。隆昌车马灯音乐队伍知识结构不够理想,文化水平偏低,艺术素养亟待提高,新剧创作乏力,创作环境差,保留的传统曲目量少、且多是缺乏新意的老故事,曲调老化,作品创新不够。隆昌车马灯音乐伴奏比较单调呆板,节奏缓慢的居多,和当代人的心理、审美及生活节奏相去较远等,引不起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隆昌市文广旅局、市文化馆和石碾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对隆昌车马灯抢救性保护工作,对车马灯进行了详细普查、整理、归类、存档,形成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系列档案材料,并妥善保存;绘制了隆昌车马灯的区域分布图;保护车马灯的传统乐器、剧目、工具等;并对隆昌车马灯进行文字整理和进一步发掘;保护传承人,建立传承人图片、文字、影像等档案存档,并启动物色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工作,其中石碾镇文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向君已成为车马灯艺术得力传承人。石碾镇人黄洪高本是其家族车马灯艺术的传人,因各种原因曾一度放弃了车马灯表演。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师傅又重新组织了一批人进行排练与表演,对其进行活态的保护与传承。现正在申报为内江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期望获得成功,更加有利于隆昌车马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造福广大群众,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隆昌班主马灯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田野里的马灯
《莲峰》焕发生机蓬勃的文化力量与自信
融入现代元素横林“太平马灯”焕发新活力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隆昌大规模绿化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马灯及其他
反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