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1-03-27 09:48:31于润艳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红色精神

于润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是情之所归。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使命,不仅需要培养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更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方能担当起建设时代的重任。

一、红色基因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红色基因”是指中国革命前辈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在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凝聚形成的精神本质。具有不怕牺牲、信仰坚定、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拼搏创新等重要精神内核,同时以革命遗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文艺作品、名人故居以及战争事物和战争纪念品等物质形态存在于生活周围[1]。

1.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宝贵资源

红色基因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特质。从革命年代孕育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塞罕坝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在不断地丰富和构筑红色基因的精神价值和时代内涵。这些无疑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教学资源。

2.红色基因有助于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我们党从自成立那刻起,就是把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生活幸福为责任。因此说,“红色基因”源起于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不忘“初心”正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永恒的爱国主题,爱国主义的“使命”担当只有通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得以深化和强化,最终达到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回顾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深刻感知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把自我的奋进之心和党的初心相结合。

3.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红色基因概念的提出是立足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紧扣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为重大的时代命题,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对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红色的革命精神做出一系列的科学研判和重要论述,从而明确红色基因是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内核。纵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红色基因已经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提供连续不断的精神动力[2]。

二、红色基因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滞后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目前,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以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教学在大学课堂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又重新回归大学课堂。主要借助或者融入传统的文化教育、历史教育、思政课教育或者国情教育等教学体系中,但由于没有形成专业性、系统性的“红色基因”相关教材,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缺乏有效载体,教材的系统性、实效性有待加强。教学过程中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扩展不够丰富、及时,进而对红色基因蕴含的深厚精神和磅礴之力与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法治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国梦的实践深度融合相对不充分。

2.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滞后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从整体上看,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多采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教学过程仍多是对红色历史事件的人物、时间、经历的讲述,这种内容趋于单薄,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亲和力的教学方式,难以做到入脑、入心。如一些高校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实践载体比较单一,往往以结合大型纪念日组织红色主题演讲、红歌会等,这些方式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强。同时,未能依托新媒体来占领校园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尚未打通“报纸、微信、微博、论坛、QQ”等各种资源,实现全媒体的有效覆盖和大力传播。

3.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滞后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需要上级有关单位,高校党委、各级职能部门、教学部门的科学谋划和共同参与,并从强化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上集中发力,以有效提升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在构建内容鲜活、载体丰富等实践育人机制方面的探索不够。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来科学地安排实践活动内容。同时,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培育的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和考核评估反馈制度建设缺乏整体系统的思考、不能很好地协调一致,有效地整合校内外资源。

三、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建议

1.丰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推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首先,组织专业人员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课外读物。把红色基因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风范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把不同时期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教材来充实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和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注重彰显时代特征,从历史和当下的连接中,向学生们讲清楚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围绕爱党爱国、民族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等内容,做到既提升政治站位将又注重理论的创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进而丰富和发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2.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手段

首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红色基因融进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感染力。教学中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多用生动典型的红色基因案例,如运用情景式、案例式、交流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除了以专业教学为依托外,也可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如组织红色主题展览、影视作品展播、英雄事迹报告会等,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注重规范和引导校内红色文化的社团组织和活动。既要规范社团组织名称和活动内容,更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党日团日、志愿者服务及各种主题活动之中,以及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建设,增强校史、校训、校歌的教育功能,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回馈社会,如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志愿讲解员活动。通过亲身的接触和讲述,更加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真切体会革命前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达到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和升华。

其次,把红色爱国主义内容融入校园网络平台,清朗网络空间。高校需要打造有利于红色基因传播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系统,以专栏、专版、专题等方式,建构积极向上的爱国文化,推送爱国主体思想的短视频、音频、微电影、纪录片、网络文学作品等内容,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增强网络正能量,营造出一片晴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3.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首先,从不断完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上着手,就能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夯实坚固的基石。高校建立一个良好的红色爱国主义育人文化生态,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下进行高效严格管理和科学运行。因此,构建有效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领导保障机制迫切而重要。实行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体制要求,学校主要领导应亲自参与、指导、部署、督导、推动此项工作,并组织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或者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方案的具体制定、把握导向、协调解决矛盾、整合资源。确保做到课堂教学、红色实践、党团社团活动相辅相成、有效开展。同时,提升物质保障,加强场所、设备、资金等方面支持,把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为推进红色爱国主义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人才队伍保障和评估机制。教师是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需要制定和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人才队伍的保障和评价管理制度。明确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要求,提升和完善教师队伍的遴选、聘用、考核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学历和学缘构成等;高校建立考核评估机主要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队伍结构、保障条件和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进行评估,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化运作方式,来真正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红色是什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