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应用

2021-03-27 09:48:31黄海涛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联网智慧图书馆

黄海涛

(海安市图书馆,江苏 海安 226600)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单位都开始使用智慧图书馆,但是由于国内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所以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没有真正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智慧管理中,导致大量的人力浪费;二是缺乏对智慧图书馆的开发与设计,使得大部分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影响用户的体验;三是缺少专业的人才来为智慧图书馆服务,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因此,加强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

一、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基础

智慧图书馆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建设,是将互联网与图书馆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智能管理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模式。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来自1998年的“谷歌”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有人提出了“感知地球”的想法利用传感器、嵌入式计算机、通信设备等来获取物体的物理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方式被集成到一个新的平台上,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需的东西和服务[1]。

二、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1.智慧图书馆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而这些硬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智慧图书馆的水平和服务的好坏。因此,在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物联网网络,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还没有真正地实现物联网的覆盖和智能化。

2.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丰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与信息。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知识,这就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此外,还能为个人的隐私保护带来很大的帮助。另外,由于现在的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说物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及改变。

三、智慧图书馆应用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提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为现代的信息化时代服务的产物和手段。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在逐步地完善中,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给人类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效益。

四、智慧图书馆运营情况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

1.信息服务

在智慧图书馆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源,为读者和管理人员都建立起联系,方便查询。同时,也能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网络平台的搭建

在物联网的环境下,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连接贯穿于整个的系统中,这就要求其能够实时地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文件,并且能及时地将这些材料上传到网上,供大家使用。这就使得我们的图书馆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网络支撑。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的电子政务的合作关系,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公共学习的模式。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的纸质的书籍等的利用上,还是对数字化的设备、存储空间的利用上。因此,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边程。

五、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的设计

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明确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即从收集到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到信息的传输和应用。在这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原始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其存储起来,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对于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纸质的文件来记录和保存,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纸质的档案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了,因此,必须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化的资源共享。

1.系统性能指标

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可靠性、稳定性、先进性和可维护性。

1.1系统的可靠性。在智慧图书馆应用中,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就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在故障发生时,要能够及时处理,避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应该采用智能化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设,防止黑客的入侵等。

1.2系统的先进性。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来完成。因此,为了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就要求图书馆的硬件设施的配置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从而使物联网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完善。

2.系统数据库

数据的存储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将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建立对应的数据库表。在物联网技术中,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管理,可以通过RFID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并能够利用网络的通信功能,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查询。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分析。在本文中,主要采用RFID的方法来构建物联网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因此,它的安全性比较高,并且还能与其他的传感器相结合,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另外,还具备强大的容错能力,当出现异常的情况时,该系统会自动地发出报警信号,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使用RJ—SEEP作为整个系统的模型框架,并结合实际应用,设计出基于射频识别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2]。

3.系统界面展示

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图书馆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包括系统的功能结构、数据库的建立、应用的开发与维护等。首先是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在物联网的环境下,将实现信息的共享化,使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相同的资源和服务,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其次是智慧教育的应用与普及。将智慧教育的概念引入到教学中,并在学校的信息化过程中,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时间以及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一,导航栏在本系统中,首先通过手机屏幕的显示来进行用户的浏览,然后将所要查询的信息点进去,并可以对所要的内容做详细的描述;在本系统中,还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无线网络,用来接收来自本地的数据请求,以便能够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第二,智能卡的选择与配置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将其分为多个类别,分别为移动端、桌面端、电脑端等,并且都具有相应的功能模块,方便操作。同时,也能对这些类型的设备实现远程控制,使其成为物联网的核心部分。

第三,RFID的读取与识别技术的设计与开发,对RFID的读卡器的硬件,以及软件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性能分析;完成物联网的数字认证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读卡器的身份验证,读卡器的读写轨迹的计算方法,射频标签的标识等。

4.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管理模块

智能化的图书馆应用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数据的采集。在物联网技术下,对图书馆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并通过云计算等方式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数字化的形式。

4.2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将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状态以及相关的设备参数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实时获取,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需要的资料直接发送给用户,方便快捷。

4.3数据的分析及决策功能。在物联网的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所有信息都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便于读者的查询、阅读,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本系统的设计是基于物联网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系统方案,其核心部分是以RFID为载体的无线传感网,它能够自动地识别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情况做出判断,从而完成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5.系统的界面

智慧物联网的应用系统的界面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和操作。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需求,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划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流程、技术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在实现的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来执行。

本系统的界面简洁,能够满足一般的信息浏览要求,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体验感。本物联网的智能管理系统的界面布局合理,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便于以后的扩充与更新。本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系统的界面是以“RFID”作为阅读器的显示设备,通过无线射频卡来获取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电脑。该读卡器的读取速度快,并且读卡的数量多,可快速识别出目标对象。本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应用程序包括一个客户端,它将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帮助。

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在物联网的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对于人们的生活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便利。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和使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这种新的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联网智慧图书馆
“身联网”等五则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智慧决定成败
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