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割治疗法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概述

2021-03-27 07:34王颖超崔炳南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耳针治疗法灵枢

王颖超 莫 捷 李 玲# 崔炳南(指导)

1 北京航天总医院 北京 100007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29

3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耳穴割治疗法是利用特定的刀具对耳部特定穴位的皮肤进行轻微的切割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耳穴割治法基于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同时也结合了一定的西医神经体液学说,归属于耳穴治疗学。耳穴割治被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中报道文献涉及最多的是皮肤科相关疾病。

1 耳穴割治疗法的理论依据

1.1 中医理论来源:分述如下。

1.1.1 中医经络腧穴学与耳穴疗法的联系: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明确地阐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连的“耳脉”,这也是关于“耳脉”的最早文献记载。《灵枢·邪气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为听。”十二正经与耳联系密切,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如《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角”,“三焦手少阳之脉……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会于宗脉”,综上可见,耳与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有着广泛的联系。

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五阅五使》曰:“耳者,肾之官也。”《针灸甲乙经》曰“心气本通于舌……心窍寄于耳部”,《难经·四十难》曰“肺主声,令耳闻声”,《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厘正按摩要术》提出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阐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由此发展,后人通过观察耳廓或刺激耳穴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灵枢》曰:“耳轮焦枯,如受尘垢者,病在肾。”《灵枢·卫气失常》:“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针灸甲乙经·小儿杂病第十一》曰:“婴儿耳间青脉者,腹痛。”《小儿五色不治歌》言“青色横目及入耳,此症应知死;耳内生疮黑斑出,医人休用术”等均阐述了望耳辨病。耳穴治疗早在《灵枢·厥病》中就有记载“厥头痛,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元代《世医得效方》记载有“赤眼……挑耳后红筋”,即为现在仍常用的耳背静脉放血治疗结膜炎最早的文献支持。

1.1.2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与耳穴疗法的联系:耳穴割治法使用的工具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砭石”。《说文解字》中记载:“砭,以石刺病也。”《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可见砭石在当时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排脓、放血。《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九针”,其包含的镵针、锋针和铍针都适用于割治泻血治疗[1]。《灵枢·血络论》中称耳穴割治法为“刺络”“启脉”,即为后世的“刺血疗法”。其治疗原则是“泻热出血”“血实宜决之”。其具有调和气血、疏经通络、活血散瘀等功效,能够推动气血正常运行,畅通血脉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1.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20世纪50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Nogier 提出了倒置胚胎的耳穴图[2],朱兵[3]认为来自迷走神经腰静脉节的感觉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耳甲腔。舌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分布的耳甲腔区域正是耳穴内脏代表区。随着对耳穴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耳针疗法》《耳针学讲义》等著作。1982 年我国成立了耳针协作组,并受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办事处委托拟定《耳穴标准化方案》(草案),该方案于1987年国际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获得通过,标志耳针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目前现代医学对耳穴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分述如下。

1.2.1 生物全息论学说:生物学家张颖清于1973 年提出生物全息律学,这为Nogier 提出的“倒置胎儿”的耳穴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持。耳廓是人体的缩影,人体各部位均在耳廓上有对应点。当机体产生疾病时,耳穴阳性反应点不仅可以反映人体的某些疾病,而且通过对这些阳性反应点的刺激,还可以治疗体内的某些疾病。

1.2.2 生物电学说:当人体组织和器官处于异常状态时,其异常生物电会沿经络通道反映到耳穴,表现为耳穴部分的皮肤电阻值降低。通过点压或针刺相关耳穴,产生的电位差和创伤电流沿经络传导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1.2.3 神经体液学说:Cho.M.H 提出Delta 反射学说[4],认为耳廓的神经十分丰富,于表层皮肤中形成深、浅神经丛,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处的神经分部较密。耳廓上也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并与神经相互交织成丛,耳穴的治疗是通过整个神经、体液网络共同发挥作用[5-6]。

1.2.4 免疫学说:经过近20 年的研究,学者们发现针刺耳穴可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管遵信等[7]发现患阑尾炎或胃溃疡的家兔,在其相应的耳穴(4区、5区)部位出现除角质层变薄或消失、生发层和棘层增生变厚,除此之外局部组织还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耳穴割治疗法的现代医学机制与其他耳穴疗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8-9],通过耳穴割治能够加速血液的新陈代谢、提高血液的循环速度,增加组织血氧供给量、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耳穴割治疗法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将某种刺激信号传递到相应部位,从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来调控大脑对身体各组织、各个器官的调节,进而促进代谢,起到抗炎消肿、抗敏、解毒镇痛、镇静安神、降压、降脂等作用。

2 耳穴割治的临床研究

笔者以“耳穴割治”“割治”为篇名或关键词分别在维普、万方、知网(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在CNKI 数据库检出45篇文章;维普数据库中检出23篇文章;万方数据库中检出39篇;排除重复检索出的文献共计58篇。其中治疗皮肤病51 篇;腰椎间盘突出症2 篇;化脓性扁桃体炎2 篇;乙脑1 篇;失眠1 篇;其他2 篇;可见耳穴割治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其中耳穴割治治疗黄褐斑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效果明显。临床医生在应用耳穴割治联合其他临床疗法或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总有效率达89.47%以上[10]。耳穴割治放血法,能泄热解毒、祛风止痒,近代很多医家[11-13]研究发现耳穴割治能够加快银屑病患者皮肤的新陈代谢,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有效改善血管舒张收缩障碍,达到治疗目的。除此之外,耳穴割治有调节神经-体液-免疫的作用,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达到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疾病的作用[14-18]。

耳穴割治疗法属于中医刺络放血疗法,以“血瘀”理论为基础,将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与西医神经体液学说相结合,通过刺激耳部不同穴位来治疗疾病。耳穴割治疗法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调和人体阴阳平衡,能活血散瘀、疏通经络,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去滞、镇静安神止痛等功能。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治疗,尤其是在皮肤科相关疾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耳针治疗法灵枢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壮医外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肾虚阳痿早泄克星 创造外治疗法男士福音
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