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宾 刘晰娟 冯金瑞
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203
传统保健体育源远流长,它是以导引、武术为主要锻炼方法,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也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课程[1]。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结合中医专业特点,选取教学内容、创编教材,以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融入。本文以抱拳礼为切入点,突出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特色,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内涵,提高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同时,通过“以武立德”,将武德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使之渗透到生活学习中,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品德基础。
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和中医文化是都是我国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优秀传统文化[2],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深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同属传统文化的范畴,都是以追求健康为主要目的,它们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保健体育对中医学理论有完整地吸收,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其中不少拳种、功法就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练习[4]。如太极的阴阳,五禽戏的五脏,八段锦的经络,形意拳的意、气。传统保健体育和中医学作为物态文化层的文化成果,凝结了中华儿女千年的生活智慧,相应的也形成了本领域内人们的伦理规范,即武德和医德,加强武德和医德教育,为传统保健体育和中医学更好地结合发展提供保障[5]。
对于习武者的品德要求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明确提出了[6],如在先秦的文献《国语·晋语九》中记“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中国武术自产生以来,就被纳入中国伦理之道,形成了武林之人应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内涵:武德[7]。习武者行为规范的“武德”要求,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中,“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矣”。这一观念正式提出了关于武德的要求,并将“德”放于“道”的位置上[8]。这一观念对后来的武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德一词虽然在古籍中很早出现了,但被借用到武术中却是很晚的事,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9],一般认为武德所包含的内容为:尊师重道、谨慎择徒、除恶扬善、重义轻利、勤修苦练、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10]。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武术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11]。从古至今,武术的传授一直把道德教育作为武术教育的核心,强调武艺传授道德化,使技艺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2]。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13],在各类课程大力倡导德育教育的同时,传统保健体育有效进行“武德”教育,将武德教育融入到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发挥教师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聚焦“立德树人”的大学教育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武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大学生道德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武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对于传统保健体育的整体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在武德教育中,基础是社会实践[14]。武德教育还处于一种浅表层面的教育形式,随意性较大,实施武德教育的具体形式、方法还没有完善的体系[15]。《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根据自身项目特点选取有效的武德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运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并将多种教学策略有效结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够掌握武德内涵,提升职业道德。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技能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可有效体现育人功能。在理论与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武德教育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以“抱拳礼”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武德意识,循序渐进地掌握武术技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并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品德基础。
竞赛是教学活动的延伸,竞赛活动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认识到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德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心理辅导、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相对于一般的德育教育,体育竞赛活动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将武德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生活中,武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得到润化。
传统保健体育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改善机体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技术的掌握情况,实现传统保健体育技术实践向社会健康服务延伸,注重人文关怀,提高社会责任感,提升德育内涵,丰富医学专业学生社会服务内容。
在“理论讲授”环节中,教师通过简明、典型的理论知识点、武术故事突出武术文化、武术理论知识,在理论讲授中注入武德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教学中以“抱拳礼”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深刻内涵,将武德教育有效融入到理论与技术教学中。
根据实施策略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了竞赛、社会服务两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传统保健体育竞赛与服务,保证学生课后观察、学习、研究的平台,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要求学生围绕参与内容,从武德教育的角度,多思考、多学习,写出书面体会,将思想认识与教学、竞赛、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及社会服务打下基础。
武术教学者是培养习武学生正确武德观的执行者,是高校武术教学与武德得以融合的关键实施者[16]。武德教育中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去践行、用亲身感受来强化武德教育,要让武德教育贯穿于生活中,真正化为自己的行为[17]。学生(徒弟)不仅从教师(师父)那里学习技艺(显性知识),更可以了解教师(师父)的诀窍、道德修养等(默会知识)[18],默会知识只能在使用它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同时只有在流动和共享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其价值[19]。教育过程是双向的过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和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都要起到表率作用,为人师表注意言谈举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平台,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做到用心交流、以爱沟通,在德育教育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全面推进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是将技术和武德教育一起抓,开设武德教育课是进行武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课堂、竞赛、社会服务三个层面开展课上课下武德教育内容,除此之外,开展有意义、有影响力的活动去宣传武术文化、武德教育,实现多方资源的整合,对学生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及专业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抱拳礼是中国武术礼仪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礼节,已经作为一个“武术的”“中国的”文化符号,根植于武术文化传播之中[21]。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华武术崇尚止戈为武、尚武崇德,习武之人见面打招呼,也有特定礼-抱拳礼,是练武之人打招呼的传统方式[22]。具体方法为:①讲解“抱拳礼”的正确方法;②强调“抱拳礼”的精气神,体现习武气质;③诠释“抱拳礼”的文化内涵,思考“抱拳礼”内涵所体现出的武德教育;④倡导武德教育,了解“未曾习武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修德”的真正含义,练武的目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⑤强化“尊师重道”的道德品质,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对“孝道”“尊师”等内容的重视及实例体现;⑥学习成果表达,此部分学习,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学习体会,并列举武学中尊师重道的案例。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止戈为武”的思想,汉字的“武”字是军事的统称,是对暴力的文字概括。将“止”和“戈”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武”,恰恰表现了古代中国明智的武德哲理[23]。具体方法与目的:①学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止戈为武”的典故,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②了解“止戈为武”所体现出的“仁”“德”“忍”,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第一次明确提出“尚武精神”的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0年,孙中山先生应上海精武体育会之邀,为其出版的会刊《精武本纪》作序,欣然写下“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进一步把“尚武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保国强种有莫大之关系”。他把体育、技击、强国、富民结合在一起,提出“求自卫之道,重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主要是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练功习武,增强体质,来达到强国强种、富国强兵的目的。具体方法:①通过讲解,突出“民族英雄”“尚武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②英雄因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仰的忠贞不渝而伟大,列举古往今来的英雄故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即责任和义务;③思考现代生活中,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性;④对比当前利益面前,将责任和义务置之度外的案例,思考霍元甲的民族气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塑和启发;⑤针对武德教育内容,撰写500字心得体会,学习成果表达。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必须拳不离手,精学苦练,才有在武艺上有所成就。具体方法:①列举“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有恒心;②以历代武术大师、武术家为例,学习他们为了武艺精益求精,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的武术精神;③访谈名老武术家、武术冠军等,学习优秀品质;④学习成果表达:此部分学习,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学习体会,并列举武学中尊师重道的案例。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层次文化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而且可行的[24]。在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武德的灌输,对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5]。本文利用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天然联系,将武德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武德教育的内容及内涵,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思考如何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将来走到医务工作岗位上,如何体现医者人文精神以及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今后本研究还应该继续探索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各个“育人元素”的内在联系、逻辑结构,继续整理经典武德融入案例,并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将“武德”与“医德”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