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早期临床见习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27 00:15赖颖真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胜任门诊

陈 钟 赖颖真

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福建厦门 361000

岗位胜任力是指个体完成特定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综合能力或素养[1]。我国将口腔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定义为临床服务、疾病预防、人际沟通、职业素养、终身学习、团队合作、科学研究等7 种能力,包括对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口腔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应围绕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展开,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2],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目的。厦门医学院基于早期临床见习的开展构建了培养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路径,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早期培养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1 早期临床见习对培养口腔医学人才的必要性

口腔医学是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3-4],传统的5 年制口腔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毕业实习,学生到4 年级才能通过临床见习接触到患者,理论与临床的联系不够紧密[5]。医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有效的临床技能培训,个人操作能力低下,岗位胜任力不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6]。口腔早见习是早期接触临床的有效的教学模式[7],使低年级学生不断地接触患者,及早作为旁观者近距离地了解医生、患者和医疗环境,有利于培养口腔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建立临床意识;还能够促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连接,这对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积极意义[8];同时口腔早见习也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9]。科学合理的早期临床见习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操作能力、锻炼临床思维、树立职业素养,胜任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实现从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重要转变。

2 医教协同建设多元化早见习基地

早临床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与其他临床学科不同,口腔医学的临床诊疗可以由医生独立操作完成[10],因此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民营口腔诊所的茁壮成长[11],包括民营门诊在内的见习基地多元化是口腔早见习的一大特色;此外,口腔临床操作局限在口腔这一狭小的、视野有限的环境内,加之口腔门诊牙椅等设施的存在使门诊空间拥挤,教师带教人员有限,学生被分为微型见习小组,每组最多4 名,因此需要更多的医疗单位承担早见习带教任务。为此,建设了由16 所民营口腔门诊、8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 所综合医院口腔科和1 所附属口腔医院构成的早见习基地。

为保证见习质量,纳入大量的见习单位,无疑增加了见习基地的管理难度。为此,本研究实施医教协同的育人机制,由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担任主任,成立由各医疗单位早见习负责人组成的临床教学专家委员会,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审核教学进度、组织反馈交流、开展评优评先,不定期开展见习巡视。以学生为中心,见习结束后收集学生的见习评价反馈意见。每年定期召开临床见习带教反馈交流会,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带教经验,提高见习教学质量。对参与见习带教的医生给予减免工作量的待遇,以解除带教老师的后顾之忧。

3 建设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早见习教材

为更好地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步了解口腔临床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口腔医学SOP(标准化作业流程)》教材进行编写。该教材把口腔医学学科体系中的实践内容分解出来,对临床常见操作的目的、简单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图文并茂地解读,目的在于适应学科特点,重视医学思维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借助于这一浅显易懂的教材,在配套的微课的引导下,可以对临床操作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见习教学质量。

4 两段式口腔早见习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两段式口腔早见习体系有效地融合了学生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提升了学生促进健康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12]。校外早见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在口腔医疗机构观摩临床真实环境下医生和患者的工作和就诊状态,经过“感受-感知-感悟”的过程体会临床岗位,达到自我学习、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校内早见习通过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临床常见病的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对校外早见习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提升[9]。

在见习开始之前,对师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明确见习的目的、方式、重要性,在培训中阐明早见习开设于临床课开始之前对专业学习的积极作用,增加参与见习的源动力,通过生动鲜活的医疗纠纷案例向学生强调尊重患者隐私的重要性,通过口腔门诊视频向学生展示口腔医疗机构的特殊性,使学生了解门诊常规,以免破坏门诊正常的诊疗秩序;对老师灌输早临床教育理念,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在早见习带教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考勤及日常管理,增强老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1 开展校外早见习,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学生在大一、大二时(第1~4 学期)依次进入四类口腔医疗机构见习,每个学期6 个半天,民营口腔门诊每名教师带教2 名学生,其他医疗机构每名教师带教4 名学生。

第一学期进入患者量较少,医生时间相对比较宽裕的民营口腔门诊,以便学生从容地感受门诊的环境,感受患者,感受医生。第二学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科,属于公立医疗机构,但患者数量相对也较少,学生可以了解私立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同。第三学期,学生通过前两个学期的见习,对于门诊环境已经有一定了解,所以进入患者流量较大的综合医院口腔科就会比较熟悉,不会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还能了解大型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和基层医疗结构的差别。第四学期,公立的附属口腔专科医院可以让学生了解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医疗布局、病种类型等方面的差别。

从基层到专科,从民营到公立,多元化、递进式的早期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横向了解各类型口腔医疗服务的工作环境、医患沟通特点、常见疾病类型、医生基本工作职能和诊疗流程,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口腔临床岗位人文素质,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具有积极作用[9]。

4.2 推行校内早见习,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3 年级校内临床见习与口腔专业基础课同时进行。本阶段,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翻转课堂[13-14],按照视频回顾-知识测试-边看边问-演示汇报-课堂总结的顺序组织教学,4~5 名1 组,每个学期共12 个学时。课前,学生通过微课等课程资源进行预习;课中,由1 名带教老师扮演标准化患者[15-16],另1 名老师对其进行诊治,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随时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角色互换[17],进行演示汇报,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校内早见习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有限的特点,选择窝沟封闭、超声洁治术、根尖片拍摄、正畸摄影等浅显易懂、操作简单的操作项目进行教学。

从简单的灯光、体位的调节到精细入微的根管治疗[18],规范化、流程化、系列化的技能操作是口腔医学的学科特点。该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标准化、程序化的操作流程,有利于强化校外早见习对疾病诊疗过程的认知,为下一阶段临床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且,初步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提问、分组演习,学生逐渐开口与老师、同学进行专业方面的言语交流;此外,这种“前瞻性”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主动解决问题[19],开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为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了一个“更平衡,更综合的评价体系”[20],“评价-反馈-改进-评价”闭环式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开放的、透明的、可信的评价方法[21-22],将其与多种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23],除了课前微课学习网络评价、课中小测之外,见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仪容整齐、是否勤于思考、是否勇于提问、是否善于沟通、是否乐于助人——也均纳入形成性评价。同时,他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全方位评价,将授课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均纳入评价主体[2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获得了全方位的评价视角,使收集到的评价信息全面而客观[25-26],师生得到的反馈也就真实有效。形成性评价贯穿全过程,从校外见习到校内见习,从预习到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评价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的形成性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持续性评价和反馈,可以不断地为学生指出不足,促进学生了解医生的行为规范,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有利于改善其在医疗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采用多种形式的终结性评价,校外早见习以小组汇报PPT的方式讲述见习过程中的感悟,从PPT 内容、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校内早见习则采取面试的方式,通过汇报实验项目,从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6 口腔早见习改革的教学效果

为进一步评估早期临床见习的实效性,以“口腔执业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27-29]为蓝本设计岗位胜任力培养成效问卷,对192 名2016—2018 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早见习使自己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加强沟通,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查阅文献,独立思考,针对临床所见提出问题;能够在多人面前提问和陈述自己对专业问题的观点;懂得作为一名口腔医生,应当对患者认真负责,临床操作应小心谨慎。因此,两段式早期临床见习在培养学生的疾病预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有利于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以培养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目的的早见习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在教学内容选择、师资队伍培训、医教协同制度建设等方面继续完善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为将胜任力的培养渗透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胜任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