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2021-03-27 11:28:20杨勇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对策

杨勇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首先会利用特定的工艺和技术,在工厂当中按照建筑要求制作相应的建筑构件,经过质量检查确认不存在问题之后,将这些构件利用大型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逐一组合安装。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与传统建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施工实践中强调多个构件的同时生产,生产线很多,多种构件可以同步完成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缩短工程周期,减少对于施工材料的浪费,节约大量成本。在此基础上,现场的组合与安装不会产生过多的建筑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强化对装配式建筑的分析,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建筑行业领域中,可持续发展也已经成为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并以此基础,对生产作业模式和生产作业流程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改进。在施工管理当中,倡导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来取代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从而突出其环保性和节能性的优点,并通过工厂流水化作业方式来提升建筑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属于一种新型建筑建造方式,其建筑材料通常已经在工厂当中预制好,在现场施工环节,通过适当的施工技术手段,有效连接各个预制材料即可。这一过程虽然缩短了建筑工期但也大大提升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国内目前应用较少、经验不是十分充足,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连接和精度问题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各种构件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制定,因而对于构件的尺寸要求很高,如果尺寸控制不到位,后续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构件不完全闭合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灌浆操作当中,管道内部的情况并不能从外观看出,控制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预制构件与现浇式承重结构的节点搭接方面存在问题,出现偏差。而填充的饱满程度也难以进行准确的估计,从而导致连接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在纵向连接的墙板方面,确定灌浆质量达标的标志是灌注混凝土从板顶的孔里顺利流出,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非常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灌浆孔被堵死。同时,在套筒安装期间,位置偏差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如果出现部分偏离的现象,钢筋则可以插入;如果偏離程度过大,则无法进行钢筋插入操作,即便是采取补救措施,也不会达到设计标准,可能会涉及到返工返修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

1.2设计因素

设计环节是装配式建筑的初始环节,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因没有通盘考量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造成了工程项目设计标准不达标的情况。在现浇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建筑是彼此独立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问题修改图纸中的有关问题。在具体设计的时候,按照要求规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可。在工程项目中,设计环节是前期工作,但是问题是在后期才发现的,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要强化设计的重要性,否则预制构件修改、部件转运、存储等都是问题,将会对整个施工项目造成重大的影响。

1.3管理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其既注重管理协同,又注重装配工程的施工环节。要提高质量,需要多个部门的施工人员联合起来。因此,相应的管理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由于预制设计涉及大量更复杂的装配组件,因此相应的建筑要求和建筑标准更加具体。为完成相关的建设任务,需要多种管理措施相结合,以保障建筑企业高效发展。施工企业对管理协同缺乏认识,特别是构件安装和构件安装计划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实践中,管理协同效应被制约,进而导致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受到影响。延长施工也会增加不必要的建设费用,影响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2.1加强施工设备管控,构建信息化工程项目监管体系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控制工作,例如,拼接预制构件的过程中,要确保连接部位紧密牢固,在进行拼接的时候,下方禁止站人,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危害。要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空间,给施工设备预留出空间来,避免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无法进行及时的维修。要做好施工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确保施工设备能够保持性能的优越性。在操作施工设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免因为人为失误造成建筑施工问题。此外,要构建起信息化工程项目监管体系,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确保预制构件在拼接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这就需要采取动态化的监控模式和手段进行全面管控。

2.2不断应用科研创新技术成果

装配式建筑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因此,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因此,要不断应用科研创新技术成果到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来。要密切关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发进展,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可以自行研发,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力学特点、安全特性、生产工艺、建造方法、节点构造等进行细致的研究,避免出现“等同现浇”形式化的出现。要坚持以建筑师为主导,密切研究新型节点连接的标准化设计工作,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性能,建筑结构与部品部件的协调,与机电设备之间的协调。要积极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化施工装备与标准化模板体系的推广工作,使手工操作在施工现场消失。

2.3强化工程技术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图纸的审核,确保审核工作的全面有序进行。对发现的各种问题或隐含漏洞的客观分析。如发现漏洞,应及时通知设计者立即改正,确认改正内容后,才能真正应用于整个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非常高。在许多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中,应积极运用BIM技术,提高其施工水平。应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构建特殊的工程信息模型,通过三维图形模拟等动态控制施工过程和环节,使整体施工效率更高,预制建筑工程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促进装配式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2.4加强人员管理,着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人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人才资源保障,这里的人要求更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了切实有效的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建筑部门从人员管理角度着手,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求严格落实现场管理工作。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对于预制构件的设计、类型、性质、摆放、存储、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好梳理,选派专人负责,避免出现可抗行为的破坏,造成建筑工程的损失。其次,是要将预防质量工程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在建筑施工单位中,做好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切实增强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结束语

应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我国建筑行业应随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而进行的行业创新,是保持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方法。要充分发展和应用装配式建筑,就需要从管理模式上着手,提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认识,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施工作业。

参考文献

[1]尚粉琴.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山西建筑,2020,46(10):106-107.

[2]梁健,张波.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5):252-254.

[3]冯香云,王佳.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研究[J].居舍,2020(04):125.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价值工程(2017年2期)2017-02-06 23:02:58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18:57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