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准则,充分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深刻把握时代主题,立德树人,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尤其是第18题。此题选用的材料从春秋到近代,设问从古至今,时间跨度大,单题分值整卷最高,达15分。试题的命制体现了命题人对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准确定位和深度思考。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第18题原题如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 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
材料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之洞连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10分)
(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5分)
一、“题眼”精妙,立意高远
所谓“题眼”,是指一道试题的关键词。它是试题的立意,是试题的灵魂,决定着试题的深度与高度。此题以“国之大者”为题眼,统领全题,立意精妙高远,正德育人。具体表现为:
(一)角度精妙,思接古今
此题从材料的选取到设问跨越古今,纵横几千年。命题人将跨越时空的史料以“国之大者”为题眼,巧妙地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体现了精妙的立意,又涵养了学科能力,彰显了育人导向。何谓“国之大者”?就是国家的大事、急事、要事,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国之大者”。 命题人以此为题眼选取了春秋、汉、唐、明、晚清时期的史料进行类比,组成了试题的主体。设问部分又从上述四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延展到当代的“国之大者”,要求考生分析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无论是材料的选取、组合还是设问的引申一气呵成,毫无违和感,且角度精妙。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第18题的设置使学生在春秋到晚清乃至当代的历史长河中享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在战乱纷争、社会变革的春秋,感受这个时代的“国之大者”就是要团结宗族、整军厉武;在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汉初,体会此时的“国之大者”就应为重视农业,休养生息;在藩镇割据、漕运随时可能受阻的晚唐,认识到此时的“国之大者”就在于疏浚漕运,加强中央的财力;在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明王朝,太祖朱元璋改革制度,极力强化皇权,这是历史的必然;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晚清时期无数仁人志士在思考、在探索、在提出自己的方案……这些都是先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是历史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一道高考试题中考查,充分展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思想和智慧。
(三)以古鉴今,增强“四个自信”
古代统治者确立的“国之大者”围绕的是维护“家天下”的统治。例如此题选用的材料: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由此可见,加强专制君权,维护家天下,才是古代统治者最重要的“大者”。
在试题的第(2)问中,命题者巧妙地植入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这一信息并要求学生思考,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有哪些,使学生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提出,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此后,又在多个场合、不同角度多次谈到“国之大者”,尤其是2021年4月25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明确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 抚今思昔,治国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正是命题者最深刻的立意,意在引导考生思考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政权性质不同,治国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古代是“家天下”, “国之大者”必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是提出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时代命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担当。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试题未回避热点,构思巧妙,完美落实了高考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四)顺应时代,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此题以“国之大者”为切入点,古今关联,引導学生树立心怀天下的高远志向,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历史学习不仅要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升华,注重时代思考,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
此题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何谓“国之大者”,如何去完成、去实现“国之大者”?此题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及责任担当,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科学严谨,难度适宜
一道优秀历史试题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思想性是历史试题的灵魂,那么科学性就是历史试题的生命。第18题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主题明确、严谨连贯。试题以“国之大者”为题眼,所选材料、所设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整个试题严谨、连贯;寥寥三百多字,组成了答题需要的完整信息,精干、简练而又不乏历史的厚重感。第二,所用材料都是经典的史料,经得住推敲。第三,学生阅读量适宜且没有阅读障碍。第四,本题所设的两个问题层层递进,第(1)问侧重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综合能力,第(2)问则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高考试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试题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有较好的答题获得感,同时,也有较好的区分度,充分发挥了高考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
高考试题的命制不仅体现了命题者的智慧,也会以考促教,更牵动着众多考生。辽宁省高考首次自主命制历史学科试题,对于命题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命制出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融为一体的试题更为不易,而第18题正是这样的一道好题。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