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2021-03-27 14:42周瑜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周瑜

摘要: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改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这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通过明确单元主题、强化教学目标、巧设优质问题、构建知识框架、开展协同学习,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活跃度,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优质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核心素养的落实日益重要,教学中更需要学生能够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体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对概念的理解,应用所学知识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衡量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学校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实例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开展深度学习。

一、明确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螺旋上升。单元主题简洁凝练,教师要讲述语文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感受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时蕴含的内在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断运用语言。而“单元主题”是将语文知识整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引领单元的文本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习使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深挖学习单元的原生价值。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内容特色,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意,凝练出“感悟人物品质,成就伟大品格”的单元学习主题,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可以围绕这一目标主题,深入分析文本中的具体语言、动作描写,有针对性地总结人物特点并迁移到其他文本的学习中。

二、強化教学目标,融合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进行深度学习的显著标志,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它要趋向高阶认知水平,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实现多维目标的“相互补充”。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学生既要明确爬山的过程,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更要理解文本所传递的相互学习、相互汲取力量的精神。

三、巧设优质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引爆点,是学习的引擎,是思想的工具。课堂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只有优质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要提出优质问题

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目标、教材和学生,提出具有统整性、衍生性、有效性、开放性和冲突性等特征的优质问题。那么如何提出优质问题呢?教师可以抓住文眼、主干和课后问题来进行设计。

(二)问题要适度留白

例如,《搭石》这一课,如果教师问“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搭石?”这样的问题,学生从文本中就能找出相关答案,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没有得到任何发展。相反,教师可以这样发问:“本课是写家乡的风景美还是写家乡的人美,你怎么看,请说出理由。”这个开放的问题有适度的留白,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度思考,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思维进阶也就实现了。

(三)要进行适度追问

在主问题解决之后,把握恰当时机的及时追问也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多用追问的“语式”,比如: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思考的?你为什么这样想?例如,在讲授老舍先生的《母鸡》一课时,根据课后问题,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我”一向讨厌母鸡,为什么后来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作者的思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此展开小组学习。当学生梳理清楚文章的前因后果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度的追问:“为什么文中说是‘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而不是说‘不再讨厌母鸡了?‘不敢可以换成‘不再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交流,研字磨句,体会一字之差带来的情感变化。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处于“愤”“悱”时的状态,抓住关键细节进行深度追问,促使学生自然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引领其思维走向更深处。

(四)要深度挖掘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由此可见,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研发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麻雀》一课,学生对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都会一致倾向于“母爱伟大”等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质疑思辨:“老麻雀一定是小麻雀的母亲吗?”继而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作家屠格涅夫的生活世界,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深刻分析作者创作的动机和环境,走进他的原作品,研读他的著作。由一篇课文的深入研读走向对作家作品的阅读,会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学生不仅能深刻了解作家的作品,更能全面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此过程中亦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名人传》中关于贝多芬的内容时,教师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贝多芬的一生,你会用哪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这本书,产生了自己的理解:

生:贝多芬的一生穷困潦倒,他的经济情况很悲惨。

生:贝多芬多次恋爱无果,被女人抛弃,一生孤苦,他的感情生活很悲惨。

生:贝多芬的亲人也是如此,父亲恶意伤害他,侄儿荒诞无能。

生:他的才华不被认可,他的事业成就也很悲惨。

师: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悲惨”。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学生再读文本,互相交流)

生:我觉得应该是“抗争”。他一辈子都在与命运抗争,从不屈服。

生:他敢于跟权贵抗争。当他看到拿破仑并未兑现承诺,反而称帝,他撤了专门为他谱写的曲子。

生:他的作品《命运》就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用音乐告诉世人,他与命运抗争,与不公抗争,与苦难抗争。他还告诉世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命运才能得到幸福。

高品质的问题设计能让学生回归文本,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对文本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这样深挖课堂,学生经历了挑战性学习,思维有了延展、跳跃,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四、构建知识框架,奠定思维基础

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要有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这样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就能使用这些知识深入探索,也能使知识框架变得更加完善,促进了深度学习与思维的进阶发展。比如文言文学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能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司马光砸缸》一课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那作为三年级的教师来说,首先就是让学生了解文言知识,解决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问题,其次再逐渐引发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方面的阅读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首先确定不同的阅读目的,接着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阅读内容的粗读,对文本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最后整合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建构,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围绕问题所开展的交流中,学生不断地以问题解答、追问、反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思维处于积极亢奋状态,在讨论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構建良好的知识框架,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开展协同学习,搭建学习共同体

基于协同学习的同伴间互相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力、思维提升最有效的方法。而协同学习首先需要教师得体地退出课堂的主角位置,学会倾听,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协同学习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保障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例如,在进行《猫》一课的讲授时,教师以“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协同学习,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教师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乌鸦喝水》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白这篇故事所传递的哲学道理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对乌鸦喝水的环境进行拓展。例如,有一只乌鸦发现小河旁边有半瓶水,它按照广为流传的方式往瓶子中放小石头,但是它没有利用水瓶旁边的那一整条河。这再次引发学生共同讨论,促进思维的再次碰撞,在协同中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丰富写作角度。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迁移,将知识内化又外显,紧抓语文学科的本质,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引导他们走进语言文字深处去感受文学和文字的魅力,陶冶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些方面的强化都能对学生的思维进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谢芳.小学语文高阶思维培养方法研究[J].山西青年,2021(5).

[4]彭梅花.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路径建设[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

[5]张荣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