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汀
摘要:关怀伦理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思想,旨在调节人际关系。理论上来讲它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还能较好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基于此,研究在选择在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线上部分访谈的形式对杭州市某小学六年级师生进行调查,归纳出该名校当前引导后进生中较为巧妙的方式,并结合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对小学教师对后进生的引导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对策。希望能帮助中国的小学改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普及并提高他们的关怀思想与道德观念。
关键词:关怀伦理;后进生;小学
关怀伦理思想对师生关爱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它的理论的中心元素是爱和宽容。它强调我们对他人有更多的责任和同情心,是我们塑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赋予人个性情感和同情心。因此,这一理论可以应用到小学师生关系中。后进生常常表现为学习能力薄弱、不会思考,很容易走神。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才能提高学习兴趣,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后成功学习的目的。
一、关怀伦理的德育价值
在内尔·诺丁斯提出的关怀伦理中,她认为关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学校应该在“关怀”的主题下组织教育内容,并且通过四种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韧性,例如对话、实践和认可。关怀伦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美国,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流派。这种思想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前景,也为道德教育带来深远的启迪意义。
(一)注重情感
内尔·诺丁斯关怀伦理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感情的培养上,倡导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并且关爱其他人和事的存在,要做一个有关怀心、伦理心、道德心的人。关怀伦理重视情感,使德育更加鲜活的回归人性本身。
(二)注重人
1.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中心是学生。
2.诺丁斯关怀伦理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客体,老师是与其有平等地位的关心者。
3.在方法上,强调对话的作用,重视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交流。关怀伦理倡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对他人的关怀,从而具备真正关怀的能力。如果只是纯粹教授道德知识或进行理性培训,不可能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关怀的力量,实际生活还为道德教育留下反思和学习的空间。
二、分析小学后进生的造成因素
(一)兴致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成绩的落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兴趣学习,他们觉得学习很枯燥,没有动力,成绩自然不好。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过于抽象
与传统教材相比的,新课标的教材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综合性更强,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会更大。内容的抽象化对普通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挑战性。因而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在解决课堂问题中教师要筛选有用信息,剥离真相,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
(三)没有引导正确。
很多学生没有目的的在学习,自己也不知道每天到底在干什么,一直都是稀里糊涂,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进步。总体而言,改变错误的观念是改造后进生的首要任务。
三、调查学校对于后进生引导已实施的措施
要成功转化后进生,笔者实习所在学习即本文研究学校采取的是先转变错误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再构建积分评比机制,最后结合一系列具体转化策略进行。
(一)改变观念
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学习的意义,正确引导他们,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接纳。只有改变学生的目的,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激励氛围。
(二)建立积分评比制度
积分评比就是通过积分累计的方式激励后进生去努力。比如在课堂中如果积极发言了,就奖励积分,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给予积分鼓励,或者进步了也会给予奖励。可以不定期的对积分进行总结、评比、展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具体转化策略
1.创建课堂情境,有课程介绍和教学两块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与课堂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进行结对学习。让好学生带着后进生一起学习,共同努力,有人带动会比孤军奋战好的多。
3.给予奖励。很多时候都是看到希望才会激发动力,因此一定的表扬与奖励能促进积极性。
四、关怀伦理学的启示
(一)对后进生成长教育的意义
其实对孩子的培养,就是对未来社会的基础构建,因为未来属于他们,他们的成败对未来社会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诺丁斯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如果一个后进生在孤立无援的学校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那么他就会产生归属感,让他在这个本来他无法融入的环境中一下子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关怀可以塑造他健全的人格与向阳的性格。虽然说一个孩子成绩好坏并不能决定他在学校中的融入程度,但很大程度上来说,后进生会不自觉的感受到来自他人不满意或是不重视的目光,他们对于这种看法更加敏感。而关怀伦理以关怀为核心理念,旨在建立关怀关系,它给予后进生鼓励赞赏的目光,让他们能重新找到学习的自信与动力。关怀伦理倡导与应用,让大家树立关怀理念,让社会形成关怀的氛围,对后进生生存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关怀型学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因此,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后进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实施帮助要关注的。学校在后进生引导的设计上应重视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给他们归属感和安全感。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執政党,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正是对构建关怀型学校提出的要求。
五、小学后进生转化视角下的教师素质思考
(一)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和谐关系
大部分后进生心里其实是很渴望获得老师关注与支持的,如果这个老师在这种学生低迷的情况下给予一点点的关心与爱护,那么他会终生难忘,滴水之恩,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涌泉难报,这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轨迹。要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心理学认为,有以下五种事物或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曾经做到过的事情,学生会自认为有这种能力,在未来碰到类似的事情会产生兴趣。
2.看起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事情会引起学生兴趣。
3.和自己目前水平适应的事情会引起学生兴趣。
4.任何能带来快感的东西,都容易引起兴趣。如果一个人解决了一个问题,体验到了喜悦,就会增强自己从事相应活动的兴趣。
5.新鲜感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访谈中,很多后进生谈到,希望老师上课能多和大家交流,不要一直读PPT,很死板,可以做做游戏或者讲故事之类的,让学生知道学习也能够和做游戏一样的快乐。或者希望老师更加幽默一点,可以讲讲真实的例子让大家能听懂,有共鸣,而不是天方夜谭讲一些虽然很高级但是学生根本没办法接受与理解的事情。“我希望老师不要上课那么死板,多用游戏,这样学生们就不会感到无聊”、“我是老师的话,我会让自己更幽默一些,多让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们知道学是快乐的”、“我会把讲课方法变得有趣,比如说在课上多一些游戏和故事”。
(二)课后保持联系,加强课后咨询
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说:“其实我很希望老师能来帮助我,但是老师只告诉我让我课后努力或者去找补习班,却从来没有真的自己来帮助我”、“虽然我知道我的基础差,而且老师是会喜欢学习好的同学多一点,但是我也很想老师能够多看看我,说不定多给我一个眼神,我就会获得不一样的动力,感觉老师在期待我”。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能够成为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因此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关怀,其实重要的不是教了什么内容,而是这种形式,会让学生觉得你重视他,那么在这种情绪的鼓励下,他也会潜意识的想要回报给你他的诚意,于是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这颗种子就会深深埋下。
(三)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指向学习能力、学习意志,短期目标则为具体目标。从分析结果中,我们知道其实有很多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会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么,但是缺少合理的定位。比如你背不下单词,你就给自己定一天背10个新单词的目标,你很粗心,你就给自己定口算每次一页不能粗心算错5个。其实有很多的后进生他们知道自己在考试中的薄弱环节,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同时他们也很想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因此,老师在这时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内心向好的孩子,只需要别人轻轻一扶,必定可以茁壮成长。老师需要帮助后进生克服焦虑,帮助他们制定每天和周末的学习目标。另外,老师可以适当地和父母沟通,一起制定计划,帮助孩子不断的提升。在目标不停的被完成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与成功感。加大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后进生的转变。也可以帮助后进生制定每周末的复习目标。老师也要提醒后进生要根据自己每天和每周掌握的情況灵活地调整学习和复习目标,增加或稍微减少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老师要鼓励后进生坚持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激励方式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源于 30 或 40 年代兴起的认知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通过各种平时的大小测验或是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及时的对学生的行为水平进行评价与思考,并从这些信息中找到一定的规律,筛选有用信息,借助它们来诊断自己的教学水平,寻找到合适的,有利的,排除无用的有害的。虽然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课程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现实中评价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还是以成绩为重心。这样的评价方式会摧毁后进生对学习的信心,而不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水平。老师应该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尽量对后进生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看到后进生的进步。借助它们来诊断自己的教学水平,寻找到合适的、有利的,排除无用的、有害的。
七、结语
关怀伦理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调节人际关系的理念,对于在课堂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小学后进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每个孩子都希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尤其是后进生。从后进生的想法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的个人魅力与关怀性对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非常大。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和帮助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和教师所教的学科。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的基础薄弱,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缺乏学习的信心。老师要真诚地关爱后进生,与后进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关怀伦理的基础上更好的引导后进生,为孩子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廖巧珍. 关怀伦理视域下小学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2]乔露菲. 基于关怀伦理的小学课堂管理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曹青青. 内尔·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谢飒. 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