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醒来,在宜宾醉去

2021-03-26 08:53
青年作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五粮液宜宾白酒

沈 苇

醒来,已是成都

东大明宇豪雅饭店的一只红苹果之外

是无穷尽的楼宇丛林

锦江浑浊,翠柳依旧名为依依

市井,一碗藤椒抄手的热腾

熊猫,则炫示胖嘟嘟的和平主义

摘去黄金假面、青铜假面

成都的脸庞芙蓉花开

大盆地,一座活的三星堆

飘忽、游离的第一人称

渐渐汇入舒缓而炽热的人流……

——《醒来,已是成都》

在成都醒来,一个隆重的颁奖仪式,一些年轻的脸庞,小说,非虚构,关于历史与现实、云时代、文学精神等等。行李和我们一起转场近三百公里,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富庶而广袤的盆地、平原,然后驶入川南丘陵、川滇黔交界处。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三江交汇(岷江、金沙江、长江)。翠屏山,真武山,十八平方公里的五粮液厂区,七十五米高的乡土气息酒瓶楼,三万两千口酒窖,六百多年的古窖池……当我们站在夕阳西下的日月宫前,空气里满是好闻的酒香,未饮,已醉。

白酒在历史上是奢侈品,大概三斤粮食才能酿出一斤酒,直到今天,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和西北一些汉人在给客人敬酒时,自己是舍不得喝的,因为酒是粮食精华、稀有之物。喝茅台五粮液,对于今天的百姓大众来说,仍是奢侈的,而能够到五粮液酒厂喝五粮液,则是此生的有幸、有福,在酒徒们眼里,不亚于一次“朝圣”。

每一种白酒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五粮液的今生已到第八代,也就是1909 年晚清举人杨惠泉将“利川永”酒坊的杂粮酒更名为“五粮液”后的第八代。而前世呢,需要追溯、辨认、厘清。五粮液人已将酒之身世追溯到宋代黄庭坚笔下的“姚子雪曲”和老杜喝过的“重碧春酒”,甚至有人将它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彝族的咂酒,以及更久远的僰人、獠人酿酒法。

最早的酒,都是自然发酵而成的,有点像今天南方的醪糟酒、西北的稠酒和中亚的木塞莱斯,古人称之为“醴”“鞠糵”“麯糵”等。在云贵高原,民间有“猕猴造酒”的传说,说明久远的原始时代已有酒。在中国,白酒(蒸馏酒)的发明是在汉代之后,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蒸馏器则是宋代。以前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白酒是外来文化,是蒙元时期由蒙古人征服的中亚、波斯地区传入并普及开来的,而这个地区又受阿拉伯人古老的蒸馏技术影响。但九世纪的成都诗人雍陶已有“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同时期成都人田锡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蜡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说明这个时候烧酒、蒸酒已在蜀地出现。据此,我们可以把中国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蜀地有好酒,不仅仅是五粮液,郎酒、泸州老窖、剑南春等都是响当当的品牌。当然,五粮液是其中翘楚。同行的散文家蒋蓝认为,白酒起源于四川盆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大平原良好的自然环境有益于糯、稻、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烈酒代表了一种精神气象、一种迷醉和激荡,是来自青藏高原的原始生命力与蜀地灿烂文化对冲、交融的结果,是天地之精血对这片土地的恩赐。蒋蓝向我推荐汉代扬雄的《酒箴》,这是中国人关于酒的第一篇诗赋: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扬雄貌丑、结巴,但博学多才,也善饮,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汉代的孔子”。《酒箴》状物作赋,借器喻人,寄寓深远。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你,多像陶制的罐。所处的位置,就像被悬挂井口边。处于高处,面临深渊,动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不能左右晃动,并被拴上绳索悬挂高处。一旦绳子被挂住,被井壁碰断,便会抛入黄泉,粉身碎骨。你的用途只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囊。

装酒的皮囊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整天往里面装酒,还可借它来买酒。它被视为贵重之物,常放在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官府里奔走谋生。由此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

当北方用青铜爵作为酒具祭祀时,南方已用鸱夷(皮囊)来盛酒、饮酒。这是南北文化的一点差距。

今天,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白酒消费大国。中国人每年要喝掉两百三十亿瓶白酒,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年要喝十瓶左右的白酒。换一种说法,每年都要喝掉一个青海湖。含蓄的东方人爱上了烈性的白酒,富有行动感的西方人却沉醉于浪漫的葡萄酒。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反差和文化悖论,也许在民族心理上,是缺啥补啥的需要和表现。经由酒达到的快乐、自由精神以及巅峰体验,在东方人和西方人那里,其实是相通的。在一个酒鬼遍地的时代,喝酒的方法和境界也是花样繁多、灵动莫测的。穷人喝穷人的劣酒,富人喝富人的好酒,达到的境界可能是大同小异的。像大湖那般深的忧愁、痛苦和不幸,也很快会被人类喝干的。喝干了这个大湖,还有新的苦痛盈满其中……酒在中国圆桌,酒在风月场,酒在温柔乡,酒在人情里,酒在朋友中,酒在愁眉间……酒,是人们克服地球引力的精神力量,能为呆板单调的尘世生活插上翅膀,它是迷狂的梯子、梦幻的骏马,所以波德莱尔才会写下“以酒为马,直上苍穹”这样的句子。

西方有酒神节、酒神精神,希腊的狄俄尼索斯、罗马的巴克斯是一个葡萄酒神。而我们,有酒鬼、酒徒、酒仙、酒圣,没有酒神,没有酒神节,也没有一种与之匹配的酒神精神。我们每年要喝掉一个青海湖的白酒,但没有为白酒设立一个像模像样的节日,这是很大的文化缺憾。在五粮液文化分享沙龙上,小说家田耳说,追溯白酒的身世,只讲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故事讲成神话。我深有同感。我们大可以从庄子逍遥游、魏晋风骨、李白诗篇中提炼出我们的酒神精神,五粮液也完全可以以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三星堆、蜀文化为依托,设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酒神节。

宜宾的稻土、新积土和紫色土生长出优质的五谷杂粮,岷江的古河道里汲取甘泉般的酿酒用水,芬芳、醇厚、甘美、净爽、和谐,“清而不薄”“厚而不蚀,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这些是五粮液最大的优点。然而令五粮液人最为自豪的是,他们拥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唯一还在使用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也是世界上唯一结构保存完整的古窖池群。六百五十多年来,这些明清窖池从未间断发酵,是国内十分罕见的“活窖”,每一克古窖泥含有几百种、约十亿个参与五粮液酿造的微生物,被誉为“微生物黄金”,古窖泥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泥巴”。2005 年,国家博物馆将明代“长发升”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中的古窖泥永久收藏。酝酿、发酵、蒸馏、窖藏、勾兑……五粮液是时间的产物、手艺和耐心的产物。写作,何尝不是这样的过程和产物呢?写作,就是在尘土和烂泥中寻找那一小克宝贵的“黄金泥巴”。

翠屏山下,我们一天饮酒四次:中,晚,下午茶,沙龙。这使我们的交谈、漫步、发呆有了陶陶然、熏熏然的仪式感。在成都醒来,在宜宾醉去,再次醒来,希望自己仍在宜宾,仍在酒香弥漫的翠屏山下。我们的白天,也适宜梦见一小克五粮液的“黄金泥巴”。

猜你喜欢
五粮液宜宾白酒
五粮液
五粮液
五粮液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推动白酒行业生产方式升级(二)
五粮液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太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