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吕惠芳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200)
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青年教师对学生成长起着多方面的引导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的基本条件。对于青年教师群体而言,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高素质师德师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字面含义理解,“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是计算机技术在新时期应用模式创新的产物,在计算机及其衍生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已经从经济形态领域覆盖至生活、教育等各个层面,为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跨界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各个行业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不断重塑原有的社会结构,更是在不同领域构建出新的开放式生态模式,使得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在根本上发生变革。在高职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同样被应用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环境优化、学生管理体系变革等多个方面,在不断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互联网素养的综合型高职人才。
2.1.1 “互联网+”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近十多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变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青年教师群体在师资队伍中的占比水平不断提升,在不断优化教师结构的同时,也使得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形势更加复杂。“互联网+”的应用,能够让青年教师群体以更加便捷的条件接收到学校方面的管理信息,更加便捷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研究,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2.1.2 “互联网+”为青年教师榜样作用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更加便利,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群体,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方面具有先天性的结合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网络途径进行交流,通过网络畅聊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1]。青年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所喜欢的网络语言,网络交流方式,充分挖掘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个人品德魅力,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1.3 “互联网+”为奠定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客观基础
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是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先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传统评价模式中,师德师风评价主要是以领导评价方式为主,同事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极为有限,使得评价结果主观性较为明显,对青年教师个人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覆盖面广、操作便利、学生参与积极高等方面优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活动中来,能够较好地提升评价结果客观性,能够提升教师对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2.1 学生思想素质特征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在高职学生群体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生更为便捷地接触外部信息,个人成长中受到负面因素影响更加显著。在学生思想素质特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背景下,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升自身辨别能力,更好地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2 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事件可能会被扩大化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自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和交互的重要载体,青年教师群体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出现的负面问题,会被以各种形式上传至网络,甚至成为公众性事件。在受众群体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形下,将会造成师德师风事件不断扩大化,不仅对教师和学生个人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更好对教师群体整体形象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造成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2.3 对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使得学生具有更加显性的创造思维、创新思维,由此也对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教育活动开展中,青年教师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新型交互平台的应用技能,还要能够熟悉学生思想动态特征,采用多元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学生个体性特征也更加明显,青年教师必须要适应技术变革和环境变化要求,全面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生活学习需求为根本指引,全面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青年教师要充分尊重新时期高职学生成长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水平高、知识结构完善、认知全面等方面优势,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同时,高职院校管理层面还应当强化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力度,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加良好的支撑条件,切实将青年教师的榜样作用体现出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信息交互和知识传递方面,更多的是能够为青年教师自我成长提升思路和方向上的指引,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个人道德品质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认识到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新型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便利性、全面性特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水平[2]。在具体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青团网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相关网站,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党精神、时事政策的理解,将这些理论知识内化至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期背景下,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信息来源,对学生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青年教师群体要充分利用这方面优势,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指引[3]。在网络平台中,教师应当以学生喜欢的语言形式,以多元化的内容制作形式,实现与学生深层次沟通,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真伪,正确认识网络新闻信息的影响,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
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基础,对于高职青年群体而言,应当充分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协同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中的支撑作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途径强化自身学习的同时,将互联网层面的教育引导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室、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纳入统一的教育平台,实现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与分析,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则能够深入分析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为高职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奠定良好基础[4]。
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应用已经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结合,实现数据信息的全面采集和多元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变革的基本要求。在实际运行中,高职院校管理层面要不断强化对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师风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将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将学生纳入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主体,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激发青年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性,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良好运行条件,同时也带来多方面问题,对于青年教师群体而言,必须要深层次认识到这些问题存在的现实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为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奠定更加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