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杨兵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制造业是指进入机械工业时代以来,生产过程中利用一种或多种资源,这种资源包括原材料、资源、科技、信息等,按照人们的需求,通过加工制造的过程,使原材料能够转化为能够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器械、工业产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一种基础的材料专业,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这就使得如何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成为现代高职教育必须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3-4]。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是制造业最前端的核心专业,为涉及国家战略和国防安全的大型飞机、高速列车、核潜艇、航空母舰和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到大国重器,小到家用电器,都能看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影子。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主要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等对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从理论层面揭示材料加工过程的规律以指导实际生产,从而为解决成型工艺的开发、成型设备的研制、成型工艺的优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目前材料成型专业主要包括铸造、焊接、冲压、热处理、模具等多个方向,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高等院校最为常见的一种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培养的人才最终都要去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应该以“企业需要生么样的人才,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基本原则,注重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基础,突出专业性、实用性理念[5]。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将来会去企业从事焊接、铸造、锻造等特别具体的岗位,因此做好充分的调研,全方位了解企业各个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内部复杂的生产岗位,这就要求人才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金属材料成型及工程领域的铸造、焊接、冲压和热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材料成型设备运行控制、质量检测,以及铸造工艺、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和实施能力,以适应材料成型生产工作过程主要岗位的工作要求。只有符合以上标准的人才,才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与其专业相符的技术类或管理类工作,才是企业岗位真正需要的人才[6-7]。
职业本科教育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对于企业岗位的调研,对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知之甚少,习惯于批量式、整体式的培养,而忽略了专业性、针对性的培养,很多职业院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的教育。究其原因,是在于相对于理论性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主要面向机械制造,如汽车、飞机、船舶等从事生产制造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这些企业的岗位往往需要能够从事材料成型科学研究、金属材料铸造、焊接关键设备操作与调试、材料成型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材料成型工装的使用和管理,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以及设备管理、生产组织、生产监督、生产调度、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其中,操作岗位要求在岗人员具备关键成型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能力;技术岗位要求在岗人员对铸造、焊接、热处理工艺及工装设计等领域具有全面的了解,以从事技术研发类工作;管理岗位要求在岗人员设备管理与维护、生产组织与生产调度、生产线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其他岗位还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推广、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工作等。以上岗位都要求在岗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艺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以适应企业日常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
不同于大学本科教育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应该更加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生产需求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学生入学后不久,就应该做好企业认识实习的安排,安排学生在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现场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生产设备的名称、作用、结构和组成,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管理 、检验、销售的整个环节,这将会为使学生明确企业需要自己干什么,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校的基础理论课程以及专业领域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随后,应对接企业负责培训的相关合人员,做好岗位对应,规划和安排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和训练,让学生在实际生产岗位中体会理论学习的成果,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以适应岗位的各项要求,这些实训主要包括:热加工实训、焊工实训、钳工实训、铆工实训、车床控制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金相检验实训、铸造工艺及工装课程设计、材料成分及性能检测等,通过上述实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真切体会到各类工种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要做好专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考证工作,对于企业岗位来说,现阶段大多数工种都需要持证上岗,因此,职业院校应更加重视学生职业证书的考取工作,确保学生各项考试都取得合格,这就使得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之后能够立即投入本职工作,减少企事业单位自身的人才技能等级培养工作的压力[9]。
职业本科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大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岗位所需要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也就是说,培养人才不仅仅是职业院校本身的职责,同时也是企业的职责,企业应该全力配合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工作,立足自身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提出自己招收人才的详细方案,帮助院校了解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合理促进产学研综合发展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必须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应扮演主动方,多方对接发展产业,努力寻求各项重大校企合作横向项目,通过建立一种学校、企业合作的招生就业模式,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减小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学校的政策和需求,校企合作形成科学的教育生态体系,努力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以及就业岗位,同时也能够缓解企业人才短缺的压力,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在校企合作的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下,应更加关注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培养,学校主动提出产品设计、产业开发、横向课题等创新型课题,以企业为依托,将校企合作由简单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技术共研、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全新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的教学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国际制造业形势以及国内企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分析,从对企业岗位的调研出发,深入分析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探索了现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明确了职业本科教育人才的目的就是培养企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对人才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见解,从合理的课程体系到专业的实践锻炼,再到校企合作模式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教育培养模式,系统阐述了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途径,为现阶段职业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