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天明 陈 旭 季文达 吴新凤 指导:李应存,2▲
李应存教授乃甘肃省省级中医药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敦煌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从事中医理论教学、文献及临床研究30余年,对泌尿系疾病的临床治疗颇有造诣。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会阴部胀痛以及各种排尿异常症状,如尿频急、尿不尽、尿无力、尿等待、血尿,或有白色分泌物溢出等,具有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祖国医学将其归为“淋证”“精浊”、“白淫”“白浊”等范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前列腺炎命名为“精浊”[2]。现代医学尚无法明确其发病机制,目前将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饮酒、吸烟、久坐、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等列为其发病的高危因素[3]。李教授认为肝经郁结、气血不畅是其主要病因。现将其运用泻肝调气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如下。
1.1 肝经所及,藏泄失司前列腺位属下焦,肝经循行而至,《灵枢·经脉》云:“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际,过阴器,抵少腹。”因而,足厥阴肝经与前阴病变的关系密切,并有“肝司阴器”一说。若肝经气血不畅则阴部胀痛,且伴尿液、精液藏泄失司,故可见各种排尿异常症状以及白色分泌物溢出。
1.2 经脉失养,功能失司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周学海于《读医随笔》云:“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4]并认为肝有“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之功,可调畅气血。而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该病又备受家庭和社会的舆论,患者极易“因郁致病”或是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诚如《丹溪心法》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5]究其病因,该病多属肝木失于条达而肝经不畅,继发气郁痰生或是郁而化火,日久则致血运失常而留瘀入络,肝经气血瘀闭,经脉气血不得濡养而功能失司,迁延难愈,终患疑难顽证。
因此,李教授在泻肝的同时亦重视调畅气血以通其络,如郑钦安所云:“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
李应存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极为重视泻肝调气血,其认为:木郁达之,气血调和,则顽疾自愈。在临床上善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治疗该病。
大泻肝汤来源于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文为:“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6]124方中以白芍为君,味酸可益阴柔肝且泻肝实,如该书言“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若瘀血重则易赤芍;臣以枳实破气行滞以助疏理肝气,两者合用一收一散,调畅气机,肝郁得疏,肝条达之性渐可恢复;佐以黄芩、大黄清热泻火,导郁火下行而有路,若大便调畅者,则以大黄酒制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予生姜以防肝气犯胃而导致呕逆,又可避免苦寒伤胃之弊;使以炙甘草补脾益气,以防肝木乘土并可调和诸药。
疗风虚瘦弱方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P.3930),李教授善用该方调治气血。原文述:“治产后风虚瘦弱,不能立、无力、短气方。取当归、生姜各四两,黄芪、芍药、芎藭各三两,桂心、甘草各二两,羌活一两,干枣三十枚,擘破,羊精肉三斤。”[6]297方中芍药多用赤芍,合当归、川芎以活血养血;黄芪、甘草益气调中,气足则血行;李教授常以桂枝代桂心,桂枝味辛助肝气升发条达;用此方者多虚,予防风代替羌活以防燥伤阴液,又可散气之郁结,《本草经解》言“防风气温,禀天春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风气通肝,防风入肝,甘温发散也”[7]119,桂枝合防风共奏升、疏之功以调畅气机;羊精肉乃血肉有情之品,以疗虚劳补精血,虚不甚者多去之;生姜、大枣调补中焦之气,气血化生则有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活血、调气补气之功。
湿热明显、小便不利者,加萆薢、败酱草、滑石利水化浊;发病较久、络瘀重者,则加药对虻虫-水蛭,敦煌《五脏论》述其合用有“破血之功”[8],叶天士认为虫类药物具有“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7]212的特性;肾虚重、阳痿早泄者,加淫羊藿、菟丝子、韭菜籽温肾敛精;肾阴虚、五心烦热者,加女贞子、墨旱莲、鳖甲补养肾阴;会阴部胀痛、睾丸坠胀甚者,加乌药、小茴香、延胡索行气消胀。
黄某,男,45 岁,2019 年4 月4 日初诊。主诉:尿频急伴小便浑浊1 年,加重2 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急、小便浑浊,于某医院就诊,彩超提示前列腺增大,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予坦索罗辛胶囊、伊木萨克片等治疗后稍有缓解,停药则复,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善太息,并伴有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会阴部隐隐胀痛,晨起口干苦,疲乏无力,纳呆,入睡困难、眠浅易醒,舌暗红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怒张,脉弦数涩,左关弦甚。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辨为肝经郁结、气滞血瘀兼有脾气亏虚之证。治法:泻肝调气血,兼以补脾益气。方予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药用:赤芍20 g,枳实12 g,黄芩12 g,黄芪15 g,党参12 g,桂枝6 g,防风12 g,川芎15 g,当归15 g,酒大黄3 g,萆薢15 g,韭菜籽20 g,芡实15 g,山药15 g,煅牡蛎20 g(先煎),炒鸡内金20 g,合欢皮15 g,炙甘草10 g。6剂,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服。
2019年4月11日二诊:尿频稍有缓解,小便浑浊、疲乏减,纳食较前增多,睡眠较前安稳,但仍口苦、会阴部胀痛,舌暗红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怒张,脉弦数涩,左关弦甚。守上方加川楝子15 g,延胡索15 g,以加强泻肝、行气止痛之功。6 剂,早晚温服。
2019年4月17日三诊:尿频明显缓解,口苦止,小便稍有浑浊,勃起障碍、早泄较前缓解,纳食转馨,会阴部偶有胀痛,眠佳,舌暗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迂曲,脉弦数涩。上方减川楝子至9 g;去煅牡蛎以防苦寒、质重碍胃之弊;加桃仁12 g,易合欢皮为香附15 g,以增强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效。6 剂,早晚温服。
2019年4月24日四诊:尿频、小便浑浊、会阴部胀痛止,勃起障碍、早泄较前明显好转,纳眠佳,舌暗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舌下络脉紫暗迂曲较前缓解,脉弦略涩。患者小便浑浊止则去萆薢;会阴部胀痛止则去川楝子、延胡索;佐加淫羊藿12 g,以培少火而生元气。12剂,早晚温服。
2019 年11 月20 日电话回访,患者诉药后症状已解,房事正常,精神明显好转,偶有口苦,余无明显不适。
按李应存教授认为,该病案患者总属肝失疏泄而“因郁致病”。肝经“过阴器,抵少腹”,木失条达而继发肝经郁结、气血滞涩不通,故患者前列腺不得荣养,功能失司则出现尿频急、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以及舌下络脉紫暗怒张之症;气机不畅则气化失助,渐引起浊邪内生,故见小便浑浊;会阴乃肝经所循,肝经郁结,不通则痛,故患者会阴部隐隐胀痛;肝气郁而化火,火热上炎则见口干苦、脉弦数;相火妄动上扰心神则见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木盛乘土,土虚则中焦不运,故见纳呆不欲饮食,气血生化无源则见疲乏无力。故李教授谨守病机,以泻肝调气血为法活用古方,选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并随症加减。
方中以赤芍易白芍,既可助活血之功,又可清血分之郁热。赤芍合枳实以酸泻肝,合黄芩以苦泻热,共奏疏肝清热之效,如《本草害利》言“赤芍,泻肝火,专行恶血……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9];患者大便正常,小便浑浊,则加酒大黄以推陈出新,合萆薢以利浊邪下行,如《本草便读》言大黄“若经酒制蒸炒,则专行小肠、膀胱”[10];桂枝、防风共助肝气升发、条达气机;赤芍、当归、川芎、酒大黄共奏活血养血之功,通络以去其滞,养血以复其健;患者木盛乘土而致脾气虚弱,纳呆不欲食、疲乏,故以黄芪、炙甘草合党参、山药调中补气;韭菜籽、芡实、山药乃“敦煌神仙粥”,三者补脾益肾以敛涩固精、止尿频数;加鸡内金、煅牡蛎亦有助敛之功,《本草易读》言“鸡内金,止泄痢遗精,住崩带肠风。缩小便而除尿痛,退烦热而息淋痛”[11],其又可消食化积、健中焦运转;患者入睡困难、眠浅易醒乃相火妄动扰乱心神,予合欢皮疏肝解郁,煅牡蛎镇敛藏相火,共奏安神助眠之功。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男科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因郁致病”,故而临床以气滞血瘀型多见。李教授依据此证型的发病规律及特点,治以泻肝调气血法,选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随症加减。此法于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望为同道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