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泌尿系疾病中的运用※

2021-03-26 19:00
中医药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口苦小柴胡小便

●王 付

“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论自提出后,一直被视作中医治病用药之法宝而沿传至今,然而,该理论的合理性却值得商榷。一来,有着“经方之祖”美誉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药就没有所谓的“十八反”配伍禁忌,从赤丸、甘遂半夏汤等方中乌头配半夏、甘草配甘遂的使用可窥见一斑;二来,作为“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论的提出者,王怀隐、张子和等人又在临床中选用“十八反”配伍用药治疗疾病,明显是自相矛盾[1]。因此,临床当中大可不必囿于“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疫病时常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进一步证明“十八反”配伍用药非但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反而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1-3],于此试举数则泌尿系疑难疾病的辨治验案如下。

1 肾气丸、半夏泻心汤、附子花粉汤与胶姜汤合方辨治慢性肾衰竭案

马某,男,67 岁,2016 年2 月19 日初诊。患者有多年慢性肾炎病史,2年前经复查诊断为慢性肾衰竭,B超提示肾萎缩,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全身水肿,小便短少,头晕目眩(血压165/113 mmHg),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肢体沉重,手足不温,怕冷,倦怠乏力,大便干结,口干不欲饮水,口苦,舌红少苔,脉沉细弱。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断:水肿,辨为阴阳俱虚,痰湿水气证。治当滋补阴阳,利水化痰。给予肾气丸、半夏泻心汤、附子花粉汤与胶姜汤合方,药用:生地黄24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10 g,制附子10 g,桂枝3 g,红参10 g,生半夏12 g,黄连3 g,黄芩10 g,干姜10 g,生姜10 g,天花粉12 g,阿胶珠10 g,炙甘草10 g,大枣12枚。6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6 年2 月26 日二诊:仍小便短少,以前方变泽泻、茯苓为30 g,6剂。

2016年3月4日三诊:小便短少略有改善,仍全身水肿,以前方变泽泻为60 g,6剂。

2016 年3 月11 日四诊:小便短少、全身水肿较前又有改善,仍手足不温,以前方变桂枝为10 g,6剂。

2016年3月18日五诊:手足不温好转,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连为6 g,6剂。

2016年3月25日六诊:血压正常,仍脘腹胀满,以前方变生半夏为15 g,6剂。

2016年4月1日七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巩固治疗150 余剂,症状缓解,血压正常。经复查后进行对比,治疗前右肾84 mm、左肾84 mm,治疗后右肾96 mm、左肾97 mm;治疗前肌酐472 μmol/L,治疗后肌酐87 μmol/L。之后,仍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4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小便短少、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又因恶心呕吐、口苦辨为湿热;复因肢体沉重、水肿辨为痰浊水气;更因口干不欲饮水辨为寒热夹杂。以此辨为阴阳俱虚,痰湿水气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津,温补阳气,渗利水湿;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通降逆;以附子花粉汤温阳化阴;以胶姜汤温阳补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 小柴胡汤、大黄附子汤、防己黄芪汤、甘草海藻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辨治肾病综合征案

钱某,男,38岁,2017年4月8日初诊。患者有多年肾病综合征病史,近3 年来病情加重,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眼睑水肿,小便不利,头晕目眩(血压170/121 mmHg),时时发热,时时怕冷,手足不温,心烦,情绪低落,倦怠乏力,汗出较多,面色不荣,大便干结,口苦,舌质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辨为气郁阳虚,痰水夹热证。治当调气温阳,利水化痰,清热降泻。给予小柴胡汤、大黄附子汤、防己黄芪汤、甘草海藻汤与藜芦人参汤合方,药用:生半夏12 g,柴胡24 g,黄芩10 g,红参10 g,制附子15 g,大黄10 g,白术30 g,黄芪10 g,防己3 g,细辛6 g,海藻24 g,藜芦1.5 g,生姜20 g,炙甘草10 g,大枣12枚。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7年4月15日二诊:大便通畅,仍小便不利,以前方加茯苓30 g,6剂。

2017 年4 月22 日三诊:大便正常,手足不温较前缓解,仍眼睑水肿,以前方加泽泻50 g,6剂。

2017 年4 月29 日四诊:水肿较前明显消退,小便基本通利,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20 g,6剂。

2017年5月6日五诊:水肿进一步消退,血压基本正常,手足转温,仍头晕目眩,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变藜芦为3 g,6剂。

2017 年5 月13 日六诊:眼睑水肿消退,小便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继服。

2017 年4 月20 日七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巩固治疗150 余剂,经复查,肾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2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小便不利、心烦、口苦辨为郁热;再根据眼睑水肿、汗出、头晕目眩辨为风水夹虚;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又因情绪低落辨为气郁;复因手足不温、大便干结辨为寒结。以此辨为气郁阳虚,痰水夹热证[4]。方以小柴胡汤清热调气,温通降逆;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泻;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发汗,利水消肿;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利水消肿;以藜芦人参汤益气熄风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 小柴胡汤、四逆散、桂枝茯苓丸、蒲灰散与附子花粉汤合方辨治IgA 肾病案

蒋某,男,52 岁,2017 年12 月31 日初诊。患者有多年IgA肾病病史,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下肢水肿,小便不畅,腰部酸痛,腹部胀痛,自觉身体发热(体温37.2 ℃左右),手足心热,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口苦,口腻,舌质淡红夹瘀紫,苔白厚腻夹黄,脉沉弱。西医诊断:IgA肾病。中医诊断:水肿,辨为郁热夹虚,水气夹瘀证。治当清解郁热,行气化瘀,利水消肿。给予小柴胡汤、四逆散、桂枝茯苓丸、蒲灰散与附子花粉汤合方,药用:柴胡24 g,红参10 g,黄芩10 g,生半夏12 g,枳实15 g,白芍15 g,桂枝15 g,茯苓15 g,丹皮15 g,桃仁15 g,滑石10 g,蒲黄2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生姜10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1月7日二诊:情绪低落略有好转,仍腰部酸痛,以前方变制附子、天花粉为15 g,6剂。

2018 年1 月14 日三诊:情绪低落较前又有好转,仍下肢水肿,以前方变茯苓、滑石为30 g,6剂。

2018 年1 月21 日四诊:下肢水肿明显消退,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20 g,6剂。

2018 年1 月28 日五诊:身体发热、手足心热基本缓解,腹部稍胀痛,以前方变枳实、白芍为30 g,6剂。

2018年2月4日六诊:小便基本正常,未再出现水肿,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 年2 月11 日七诊:诸症明显缓解,经复查尿蛋白由原来(+++)转变为(++),尿隐血由原来(+++)转为阴性;又以前方巩固治疗80余剂,复查肾功能示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 根据小便不畅、情绪低落辨为气郁;再根据小便不畅、舌质夹瘀紫辨为瘀;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又因口苦、苔腻辨为痰热;复因下肢水肿辨为水气。以此辨为郁热夹虚,水气夹瘀证[5]。方以小柴胡汤清解郁热,益气通阳;以四逆散疏利气机;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肿;以蒲灰散活血利水消肿;以附子花粉汤温阳散结,化阴利水。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4 小柴胡汤、胶艾汤、蒲灰散与附子花粉汤合方辨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案

马某,女,19 岁,河南人,2018 年2 月25 日初诊。患者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史4年,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尿血鲜红,下肢及下腹部多处皮疹,时时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疼痛,时时脐周疼痛如针刺,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身热,口苦,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淡,苔薄黄白夹杂,脉沉弱。尿常规示:蛋白质(+++)、隐血(++)。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断:血证,辨为郁热血虚夹瘀证。治当清解郁热,益气补血,行气化瘀。给予小柴胡汤、胶艾汤、蒲灰散与附子花粉汤合方,药用:柴胡24 g,红参10 g,黄芩10 g,川芎6 g,生半夏12 g,阿胶珠6 g,艾叶10 g,白芍12 g,当归10 g,生地黄20 g,滑石1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蒲黄20 g,生姜10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3 月4 日二诊: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15 g,6剂。

2018 年3 月11 日三诊:口苦减轻,仍口干不欲饮水,以前方变天花粉为24 g,6剂。

2018年3月18日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仍有皮疹,以前方变生地黄为30 g,6剂。

2018年3月25日五诊:皮疹减少,仍关节疼痛,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 g,变白芍为24 g,6剂。

2018年4月1日六诊:小便正常,脐周腹痛未再发作,情绪明显好转,仍有轻微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年4月8日七诊:诸症基本缓解,复查尿常规示蛋白质(-)、隐血(+),又以前方巩固治疗120余剂,复查肾功能示各项指标基本正常。随访1 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尿血鲜红、身热、口苦辨为热;因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沉弱辨为气血虚;又因情绪低落辨为郁;复因疼痛如针刺辨为瘀;更因口干不欲饮水辨为热伤阴夹寒,以此辨为郁热血虚夹瘀证。方以小柴胡汤清解郁热,益气通阳;以胶艾汤补血止血,益气活血;以蒲灰散活血利水;以附子花粉汤温阳散结,化阴利水。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5 小柴胡汤、猪苓汤、附子花粉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辨治肾癌术后复发伴转移案

朱某,男,68 岁,2018 年3 月3 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行肾癌手术,半年后复发伴转移,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及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腰痛,小便不畅,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时时发热,时时怕冷,肌肉抽动,关节疼痛,情绪低落,心烦急躁,手足不温,怕冷,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尿常规示:蛋白质(+++),隐血(++)。西医诊断:肾癌术后复发伴转移。中医诊断:腰痛,辨为寒热郁虚夹痰证。治当温阳散寒,清热利湿,行气化痰。给予小柴胡汤、猪苓汤、附子花粉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柴胡24 g,生半夏12 g,红参10 g,黄芩10 g,茯苓10 g,猪苓10 g,泽泻10 g,阿胶珠10 g,滑石1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藜芦1.5 g,海藻24 g,生姜10 g,大枣12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3月10日二诊:腰痛略有减轻,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15 g,6剂。

2018 年3 月17 日三诊:腰痛较前又有减轻,仍肌肉抽动,以前方变藜芦为2.5 g,6剂。

2018 年3 月24 日四诊:腰痛较前又有减轻,时时发热、时时怕冷未再出现,仍关节疼痛,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 g,6剂。

2018 年3 月31 日五诊:腰痛基本缓解,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年4月7日六诊:情绪低落、心烦急躁基本缓解,仍口干,以前方变天花粉为20 g,6剂。

2018 年4 月14 日七诊:腰痛未再发作,尿蛋白(+),尿隐血仍(++),以前方变阿胶珠为15 g,6剂。

2018 年4 月21 日八诊:诸症基本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50 余剂,诸症基本消除,复查CT 示“与原片对比,复发及转移病灶较前减小”,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2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腰痛、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口苦辨为热;因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辨为气虚;又因情绪低落辨为郁;复因苔腻辨为痰;更因肌肉抽动辨为风。以此辨为寒热郁虚夹痰证[6]。方以小柴胡汤清热温通,行气散结,益气补虚;以猪苓汤清热利水,补血止血;以附子花粉汤温阳消癥,益阴散结;以藜芦人参汤益气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6 桂枝茯苓丸、蒲灰散、附子花粉汤、附子半夏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辨治肾结石案

刘某,男,32岁,河南人,2018年7月1日初诊。4年前经检查诊断为肾结石,碎石后复发(多发,大者约3 mm×4 mm,小者约1 mm×1.5 mm),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及症状,遂前来诊治。刻诊: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血,腰腹疼痛如针刺,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怕冷,口干欲饮热水,舌质淡红夹瘀紫,苔白厚腻夹黄,脉沉弱。西医诊断:肾结石。中医诊断:石淋,辨为瘀结痰阻水气证。治当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利水消癥。给予桂枝茯苓丸、蒲灰散、附子花粉汤、附子半夏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制附子10 g,桂枝15 g,茯苓15 g,桃仁15 g,丹皮15 g,白芍15 g,滑石10 g,天花粉12 g,生半夏12 g,蒲黄20 g,海藻24 g,生姜10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7 月8 日二诊:腰痛减轻,仍小便不利,以前方变茯苓、滑石为30 g,6剂。

2018 年7 月15 日三诊:腰痛较前减轻,小便较前略通畅,仍口干,以前方变天花粉为24 g,6剂。

2018年7月22日四诊:尿频、尿急基本缓解,仍有腰痛,以前方变桂枝、茯苓、桃仁、丹皮、白芍为20 g,6剂。

2018年7月29日五诊:腰痛基本消除,手足转温,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加红参为10 g,6剂。

2018年8月5日六诊:诸症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00余剂,复查B超示肾结石消失。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腰痛如针刺辨为瘀;再根据腰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倦怠乏力辨为虚;又因口干欲饮热水辨为阴伤;复因尿频、尿急辨为水气。以此辨为瘀结痰阻水气证。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以蒲灰散活血利水排石;以附子花粉汤温阳消癥,益阴散结;以附子半夏汤温阳消癥,燥湿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利水散结[7]。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猜你喜欢
口苦小柴胡小便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找棵树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