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玲,董自庭,李拴曹,李卫芳
(1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商洛 726000;2 商洛市农村能源工作站,陕西商洛 726000;3 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商洛 726000)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解决14 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3]。2004 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发布1 号文件,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性。2004 年提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4,5],2014 年确定“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6],2016 年11 月,«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粮食行业既要着力化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难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对策”[7,8]。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粮食生产,2019 年4 月20-23 日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9],明确要求“保粮食能源安全[10]”。5 月份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座谈时指出:“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11]2019 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披露,我国粮食总产量2015 年以来稳定在6.5 亿t 以上,2018 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 亿t[12]。
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13],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生产出可以满足全市人民生活需要的粮食,成为当前商洛必须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找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对于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4]。为全面系统了解商洛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情况,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选择全市各县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地、种粮大户、一般农户、肥料生产企业、化肥销售网点、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对2010 年以来全市小麦、玉米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陕西省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向中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7.8~13.9 ℃,无霜期210 d,平均日照1 860~2 130 h,平均降雨量710~930 mm[15,16]。全市辖7 县区98 个镇(办),常年耕地面积1.997×105hm2,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主要种植制度是2 年3 熟或1 年1 熟,主要种植模式是小麦纯种、小麦—玉米套种。
耕地是不可复制的农业自然资源,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17,18]。2010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44×105hm2,占全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4.9%,其后可利用耕地逐年递减。同时,由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低下,群众种粮积极性受挫,他们改种中药材、食用菌等其它经济效益好作物,导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下滑,2015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1×105hm2,较2010年减少0.33×105hm2,减幅22.6%。2016 年,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市加大了主要粮食作物补贴力度,提出了“扩面积、提品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当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2×105hm2。然而,粮食作物的种植效益终究敌不过外出打工、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的收益,2017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再次下滑,为1.09×105hm2,其后几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稳中略降,2019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105hm2,较2010年减少0.38×105hm2,减幅26.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逐年递减,2019 年为0.36×105hm2,较2010 年减少了0.36×105hm2,10 年间减少一半。
粮食作物总产量与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息息相关。2010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为4.40×105t,占全市全年农作物总产量的61.9%。但随着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路下降,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也呈递减态势,2013 年首次跌到4.09×105t,较2010 年减少0.33×105t,减幅7.15%。2014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为2.93×105t,仅为2010 年总产量的66.6%。2016 年,由于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上扬,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也呈现上涨态势,为4.05×105t,与2013 年基本持平。近几年,虽然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略减趋势,但由于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19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为3.84×105t,较2017 年3.59×105t 增加0.25×105t,增幅6.96%,但与2010 年比较,10 年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减少了0.56×105t,减幅12.7%。
2010 年全市小麦单产2 197.50 kg/hm2、玉米单产3 920.25 kg/hm2。随着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组装集成推广应用,小麦、玉米单产水平有所上升,2013 年,全市小麦单产2 216.40 kg/hm2、玉米单产4 226.80 kg/hm2,较2010 年分别增加18.90 kg/hm2和306.60 kg/hm2,增幅0.90%和7.80%。受严重夏旱和秋淋的影响,2014 年,全市玉米单产仅为2 651.07 kg/hm2,较2010 年减产1 269.10 kg/hm2,减幅30%。近些年本市夏季冰雹、干旱、秋封等自然灾害频发,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全市玉米单产涨幅较小,2019 年全市小麦、玉米单产分别为2 569.10 和4 149.20 kg/hm2,较2010 年分别增加371.55 和229.05 kg/hm2,增幅16.90%和5.84%。
商洛立地条件差,耕地以坡地为主,地块面积小,海拔高,坡度大,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玉米整个生育期全部为人工作业,小麦除脱粒时使用小型脱粒机械外,其余生产环节也均为手工作业,劳动效率低,成本高,且呈逐年递增态势,2019 年,全市小麦、玉米每公顷人工成本分别为3 750、4 500 元,较2010 年增加1 950、2 250 元。在人工成本增加的同时农资生产成本也呈增长态势,2019 年,全市小麦、玉米每公顷农资成本分别为1 950、2 400 元,较2010 年分别增加450、225 元,增幅30%、10%。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和粮食价格的下调,投入和收入形成了剪刀差,农民种粮效益连年下滑,2019 年,全市小麦、玉米每公顷利润分别为负562.5、2 229 元,较2010 年减少1 218.1、794.4元,减幅达185.71%和26.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递减,2019 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104hm2,仅占全市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5.93%,也仅为当年全省299.9×104hm2[19]粮食种植面积的3.5%,人均只有0.04 hm2,播种面积较小。
2010 年以来,全市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有一定提升,但与全国单产水平相比,其仍处于较低水平,2019 年全市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 569.1 和4 149.2 kg/hm2,分别仅为全国平均的45.6%和65.7%[20]。
2010—2019 年10 年间,全市小麦每公顷最低利润为2019 年的负562.50 元、玉米为2014 年的52.10 元,意味着农户每种植公顷的小麦就要赔562.50 元,玉米种植利润虽高于小麦,但也仅为52.10 元/hm2。按最高利润计算,小麦为871.20元/hm2,玉米为3 503.70 元/hm2,只相当于1 个农民工20 d的收入。种粮效益低下,严重削减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种粮呈现副业化、兼职化现象。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地形复杂,冬春干旱、早春霜冻、夏季冰雹、洪灾等自然灾害常年频发,给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2010—2019 年10 年间,全市累计发生自然灾害32 次,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达2.37×105hm2,农业经济损失73 820 万元,自然灾害频繁。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大量野猪进村入田间觅食,践踏玉米、甘薯等农作物,部分地方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仅2018 年,全市遭受野猪危害造成0.13×105hm2玉米田减产0.40×105t,占全年玉米总产的10.80%。
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4],粮食安全永远居于首位[21]。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22,23]。粮食生产面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源短缺、成本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24],经受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考验[25]。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储备的数量、质量,及其市场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26]。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先从思想入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稳定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增强他们的战略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中央1 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2020 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27],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为基准,对全市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项资金,减轻农民种粮投入压力;也可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28]选取适合本市应用的农机具品目,强化小麦、玉米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同时,各级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粮食生产专项基金,完善农业保险机制[29],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和奖补办法,推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持续实施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面对农村耕地撂荒问题,基层政府部门要鼓励、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0],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31],确保耕地有人种,面积不减少。
耕地是进行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32]。要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必须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33]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34]要求,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等项目,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不减、耕地质量提升。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认真编制建设方案,强化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继续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扎实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大力推广技术,转变施肥方式,确保到2025 年,全市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 百分点。开展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36],建立分类清单,实行分类管理,确保粮食生产土壤安全。加强全市1.03×105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管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深入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37],使其成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高产高效田[38],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技术进步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39]。认真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区域品种试验,筛选出适合全市大田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多抗耐逆新品种,为农作物增产增效提供良种支撑。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养分利用率低[40],以及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41,42]。以减少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投入为目标,持续实施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43]、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认真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44,45],减少肥料农药残留,节约生产成本,推进土壤有机质逐步提高。继续推广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强化技术组装集成,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升粮食产能。针对近年来全市小麦条锈病重发、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的实际,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控[46],努力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47,48],做好防灾减灾[49]。农业农村、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高度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墒情、旱情和汛情分析,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做好预防措施,推进科学抗灾。灾情发生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科学开展查灾救灾[50],确保生产尽快恢复,将灾害对粮田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林业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汇报野猪危害情况,启动狩猎护田行动[51],由政府有计划的组织捕杀,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保护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