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冠疫情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

2021-03-26 12:29:46董杰李贺梅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董杰,李贺梅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各种挑战和困扰,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重要性。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后疫情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

一、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处于多样化、学习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应对大局、变局的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守正创新作为重要的举措。

1.何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遵循课程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守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提供定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守正”基础上的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象的变化;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评价的不断调整,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不是彻底的否定和扬弃,而是按照自身的规律系统研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吸纳相关理论思想,使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能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守正”和“创新”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是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继承,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和任务的坚持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应对两个大局的挑战,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象的变化发展的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的创新,在继承基础上的丰富和完善。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对课程建设经验的传承。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守正可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认识,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创新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科学内涵

守正创新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科学内涵,才能守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创新求发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

1.守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第一,遵守高等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定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色的体现。

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规律等。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个人内在的需要、动机、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内在的推动和转化作用。其中,内在的需要是思想产生的源泉,动机是思想产生的内在动力,认知是思想形成的开端,情感是思想形成的催化剂,信念是思想形成的航标灯,意志是思想形成的调控器,行为是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而外在的环境通过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和制约个体思想的形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解决社会对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也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表现为不同的共性特征,需要教师能够认真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未来社会需求导向以及学生成长的共同背景等,把握矛盾变化的表现形式,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第三,遵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对受教育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国家观、历史观、改革观、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始终把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要的位置,是课程的最根本要求。

第四,恪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底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9 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恪守的底线。

2.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第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然要求教学内容与党中央保持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要实现动态管理,始终以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为依据,根据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人类思想进步的规律,又能体会思想共鸣的效果。在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实现从教师的知识输出向学生的能力提升的转变,改变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主、教材内容为主的问题,发挥教师的主体引导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挥受教育者主体能动作用,形成自主学习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顾、以教材内容引领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社团活动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身心特征、专业需求,构建不同层级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第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实现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开展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等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问卷调查、专题研讨会等科研活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师的学科背景、教学和科研、服务社会经验设计相应专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型学习改革,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思想进步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对教师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校很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质的评价,只能在课前的集体备课、课件的制作,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情况,课后的辅导和答疑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很难用量化的指标客观地作出判断,不免造成可信度的欠缺。而对学生的考核往往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评价,这种评价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仅仅凭借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不够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尤其是疫情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以及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方法的创新提出要求。如何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管理以及课程研究成果的推广方面探索创新,这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基本内涵。

三、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建议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只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推陈出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既为国家培养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又能实现每个大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发展,做到知行合一。

1.坚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德树人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的思想,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教师必须当好表率、做好示范。”

2.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的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对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信心。事实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植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心,才能激发教师以身示范,引领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矢志不渝地跟党走。

3.坚持战胜改革创新各种障碍的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无论来自外部的挑战还是自身的困难,都应该积极地应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要避免因为个人的陈旧和保守观念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进程,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丰富和完善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排除各种障碍,推进课程的创新。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要做“四有好老师”的希望,即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和能力的提升,还要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温度,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温暖。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