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超,沈歆宜,常 婷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 71003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保证学生学习进度,广大医学院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网络平台也因此成为唯一的教学通道。然而,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网络平台只是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学模式及教学程序极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值得改进和思考的问题[1-3]。因此,本文分析本院及兄弟院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和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1多途径丰富课程内容解决教学内容匮乏 传统线下授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通过PPT讲授课程内容;(2)借助挂架、实物及模型着重讲解重难点;(3)授课教师通过个人肢体形态表演,模拟真实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但应用网络平台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只能通过电脑屏幕进行信息的传递,缺少面对面交流,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丰富授课形式,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成为网络教学新的要求。
在线上授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丰富课程内容:(1)采用3D动图,特别在讲授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内容时,有助于立体的掌握解剖结构、加深知识点的印象。(2)进行直播或录播时,添加教师讲课镜头。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时的沉浸感和专注力。(3)采用小视频或小动画总结课程内容,注重细节设计。网络平台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清晰的屏幕,因此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或小动画进行课后总结,巧妙的设计一些小图标及标志,加深学生记忆。
1.2多轨道新型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改善教学模式单一 网络平台教学并非面对面授课,许多初次使用网络教学的教师可能觉得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化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的教学需求。因此,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新型教学模式创建的主要途径即创新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4]。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如设立习题课,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授课。(1)设立习题课的具体优势如下。①及时性: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学习中的不足。②时间合理:医学院校的学生课程内容较多,很难有时间在课下通过做题加强学习,而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授课一般都会留下习题时间,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及时掌握知识点。③教师可及时进行易错题的讲解。(2)采用LBL+PBL+CBL+TBL教学法授课:L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的理解知识体系,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但学生可能只注重问题,而忽略了学习目标;C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案例进行教与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合临床课程教学。通过网络平台介导的LBL+PBL+CBL+TBL等多轨道教学模式有机组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组合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中[5-7]。(3)翻转课堂:网络平台辅助翻转课堂学习被称为“课堂革命”,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和学习顺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优质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进行高层次的互动教学。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提前进行相关内容学习,同时也需要比较频繁的互动交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8]。网络平台介导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哪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师掌控能力适当调整,充分发挥网络教学手段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组织针对性项目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尽管网络平台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很多教师教学内容仍按照线下教学准备,软件操作不流畅,时常发生各种操作性失误。因此,学校应当分阶段、逐步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1)网络平台软件的培训,如操作系统、页面、上课步骤、突发状况补救等。(2)授课内容培训:邀请评价较高的教师或名师进行培训及传授心得。(3)学生网络平台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有效率的学习,与教师的互动,课前及课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
1.4有效利用多重平台实时监测完善学生学习动态监控 网络平台是实施线上教学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网络授课由于空间及时间灵活不定,教师并不能实时监测并掌握每位学生的上课动态及听课效果,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及课后的复习情况也无法正确反馈。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重平台,有效监测学生情况。网络平台包括两类:(1)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包括超新星学习通、雨课堂等。这些平台具有课前发布教学资源的功能,如上课辅助的PPT、PDF资料及相关慕课内容等。教师可以通过录播或直播的方式授课,学生可以通过“不懂”“较难”“难”等提示发送弹幕、选项及私信进行互动。(2)通用的通信软件工具,学生和教师基本都有微信及钉钉等通信软件,可以通过群聊、分组等功能,提前发布教学资源、教学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讨论。网络教学平台联合通讯软件可以全方位、实时发布教学任务,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微信联合超新星或雨课堂等已广泛运用于线上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9-11]。
1.5合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扩大教辅资源 高质量的教辅资源是在线学习质量的保障。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在线学习的教学资源,能减少因缺乏面对面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目前常用的远程教辅资源有:(1)慕课。慕课是网络上共享优质教育开放式资源库,包括视频讲座、音频文件和信息图形等。慕课线上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已被用于妇产科、肿瘤等课程教学,其能够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13]。(2)中国知网、万方、PubMed、Medline等线上数据库。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布置早期的文献阅读,学生也可根据学习兴趣主动阅读相关文献,进而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思维。(3)教研室自制教学视频。授课教师可自制契合授课重、难点内容的相关病例视频、小动画、文字内容,这些内容可放在自己上课之前、课堂上或课后学习。
1.6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化解学校政策支持及财政补助的不足 线上教学模式虽存在已久,但之前并未在校园广泛施行。疫情期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各大高校采取了全面网络教学模式。但学校政策支持及财政补助远远不足,教师授课环境和设备较差,导致教学实施过程问题频出,教学效果未达预期标准。学校政策支持是保证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先决条件。网络平台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策提供强力支撑,教师才能在大纲的引导下积极改变教育理念。同时,政策制订后,学校才能合理地为网络平台提供财政支持,如网络平台的合理构建,网络平台内容的建设,负责维护的专职人员的保障,以及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采购等。
2.1网络平台教学不能取代线下课堂 网络平台教学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教师无法实时监测每位学生的听课状态,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更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线下课堂教师通过对病例及标本进行立体讲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课堂中,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判断学生的听课动态。
2.2实践环节是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些课程用网络平台教学并不占优势,如“四大穿刺”(腰椎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及胸腔穿刺术)、解剖课、见习课。
2.3网络平台不利于学生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之间的友情要经过面对面充分交流、紧密合作等才能形成。学生线下学习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团体,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遇到问题相互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4学生的监管 学生进行网络平台学习时,可能只能保证在线,但无法知道学生是否在积极听讲,还是分心看其他网络内容,沉迷游戏,或是干其他事情。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内容、教学手段及监管手段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具有空间和时间的便利性,同时具有时效性、多样性、生动性等特点。线上结合线下的混合教育模式将会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趋势[14-17],这种模式在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也将为高等医学继续教育及终身教学奠定临床思维基础,符合医学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18]。然而,针对在校的医学大学生教育,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教育与线下课堂教育的优势及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将会成为今后教育模式探索的重点及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