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

2021-03-26 04:29
江苏年鉴 2021年0期
关键词:化工江苏园区

【概 况】2020年,江苏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57 家,较上年末减少367 家;实现营业收入10432.58亿元,同比下降7.59%;实现利润总额693.67亿元,微增0.56%;营业收入利润率6.65%,提高0.54个百分点,较“十三五”末提高0.49个百分点。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8.54%,下降1.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全省工业9.42%,下滑0.89个百分点。江苏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9.42%,增加0.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比13.45%,增加1.88个百分点。

【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省级层面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省化工园区“一园一策”、化工企业“一企一策”方案进行评估论证,最终完善“两个意见”(“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方案认定意见)、确认“一张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表)、形成“一个清单”(企业安全隐患清单),提出“一个建议”(提升行业本质安全环保水平的建议)。百日攻坚行动共排查出安全隐患32215 项,其中重大隐患3405 项,评估论证为“关闭退出”企业600 余家,约占排查总数的23%。根据“一企一策”分类处置建议,各地加大关闭退出力度,全年共完成995 家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主要产品产量】2020年,江苏石化工业主要运行指标均优于全国,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领先全国14.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占比由15.4%升至20.2%、橡胶制品占比4.5%升至7.3%,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占比由“十三五”末的32.9%降至28.0%,传统的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占比由7.8%降至6.3%。重点监测的21种(类)主要化工产品累计产量6410.84万吨,较2019年减少近700万吨,但单晶硅、乙烯、盐酸等8种(类)重点监测化工产品产量增幅明显。累计加工原油4012万吨,同比下降2.48%;成品油产出1685.5万吨,下降14.58%;石脑油产出402万吨,增长5.93%;石油沥青产出476万吨,增长10.89%。

【产业集聚发展】制定出台化工园区(集中区)认定办法,组织开展省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对标产业链、封区管理、环保能力等关键性指标,取消11 家化工园区的化工定位功能,仅保留14 家化工园区和15家化工集中区,同步出台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规范化分类管理的制度规定,从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加强园区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等六大方面为园区及企业建设明确要求。新增中国智慧化工园区示范单位1 家、创建单位4 家,示范单位、创建单位总数分别达5 家、9 家;新增全国绿色化工园区2 家(总数达5 家)、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2 家。8 家化工园区进入2020 中国化工园区前30 强,连云港徐圩新区入选中国化工园区潜力10 强。泰州滨江工业园区入选第四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全省示范园区数达5 家(占全国总数的42%)。新增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大丰港石化新材料产业园等4家智慧化工园区示范创建单位,创建园区总数达9 家(占全国约1/4)。

江苏定位化工园区名单(共14 家)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

江阴临港化工园区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

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

大丰港石化新材料产业园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江苏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

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

江苏定位化工集中区名单(共15 家)

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

新沂市化工产业集聚区

江苏邳州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集聚区

金坛新材料科技产业园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

昆山精细材料产业园

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科技产业园

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

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规划调整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规划调整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

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

泰州滨江工业园区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

江苏入选“2020 化工园区30 强”名单

(共8 家)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

泰兴经济开发区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常熟新材料产业园)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

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

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

泰州滨江工业园区

【产业科技创新】全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201.71亿元,同比增长29.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93%,较上年增加0.55个百分点。一批科技研究取得突破。在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化学化工领域共取得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 项、二等奖17 项、三等奖26 项,省企业技术创新奖1 家。在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表彰中,江苏化工行业共获技术发明一等奖3 项、三等奖1 项;科技进步一等奖7 项、二等奖9 项、三等奖16 项;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金奖1 项、优秀奖5 项。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全省石化行业共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当年新增1 家),新增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 家(南京工业大学园区智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家(常州大学多元热流体稠油及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1 家(江苏大学,氢能绿色制备与氢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

【产业绿色发展】全省石化企业以绿色工厂创建、绿色设计产品开发为主要抓手,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全年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 家、绿色设计产品6个;新增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5 家,绿色设计产品4个;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1 家。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持续推进。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中,华昌化工、灵谷化工和南通江山农化分别入选为合成氨、烧碱行业领跑者。江苏华昌化工、宜兴华谊一品等6 家企业7个产品入围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名单。一批绿色工艺取得突破并推广应用。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环氧树脂分段反应及闭路循环工艺、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的井下循环制碱工艺、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的离子液体催化剂耦合精馏生产醋酸酯工艺等3 项工艺被列入《石化绿色工艺名录(2020年版)》,新海石化、井神盐化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刘 华)

延伸阅读:

“十三五”时期江苏化工产业发展

江苏省是我国化工大省,现已形成从炼油、乙烯生产到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优势产业全国领先

从企业数量看,全省现有化工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的7.0%。从产能规模看,全省的多个子行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炼油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四位,占比为4.9%,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为8.8%,居第四位;醋酸规模国内第一,占有全国总产能约38%,其他部分有机原料如双酚A、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在国内也占有较大份额;聚苯乙烯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和聚集优势,GPPS/HIPS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8%,居全国第一位;工程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产能全国第一;江苏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氟化工总产值的16%;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特别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领域全国领先,部分品种如电子级双氧水、N-甲基甲酰胺、六氟磷酸锂等全国第一。

从技术水平看,江苏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的地区。在聚烯烃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聚醚胺产品开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引领行业发展的地位。

二、产业结构特色突出

原料路线多元化。江苏乙烯和丙烯产能目前约占全国烯烃总产能的10%,居第四位,相比其他省份,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江苏建成及在建多元化原料制乙烯生产装置5 套,其中以甲醇为原料(MTO)的生产装置3 套、轻烃裂解制乙烯装置2 套(混合乙/丙烷制乙烯装置1套和乙烷裂解生产乙烯装置1 套)。江苏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多元化路线产能占总产能的57%。

产品质量高端化。在市场、技术、人才、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江苏化工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多种产品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突破。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制品(特种环氧树脂、风能树脂)打破国外垄断进入电子信息、光伏风电等高端领域。环氧沥青成功应用于可起降飞机的高速路跑道,填补国内空白,而其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江苏逐步形成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氟产业链最长、最完善、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化工新材料的细分市场,江苏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在各子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全省化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实现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高。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建成各类化工平台174 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 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 家。

四、园区发展水平领先

2020年10月,江苏认定29 家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江苏省园区集聚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中表现突出,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环保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江苏9个化工园区被评为“2020 中国化工园区30 强”,30 强的前10 强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泰兴经济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等分别排名第二、第五、第十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连云港石化基地、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位列其中。

五、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江苏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有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税收水平居全省前三,主营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的还有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连云港市4 市。

“十三五”末,江苏化工企业入园率42.7%(以数量计,下同)。入园率较高的设区市为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和镇江市,入园率超60%;而无锡市和常州市入园率不足20%。在园区外也集聚着部分较具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和项目。

沿江沿湖区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形成较为完善的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生产体系,是产业链中下游聚集度最高的地区。南京市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石油化工和烯烃下游深加工产业,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链和碳一化工产业链;苏州市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氟材料、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合成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无锡市形成以聚酯、聚酰胺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涂料树脂、橡塑助剂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常州市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和盐化工基础原料优势,形成以涂料、氯下游产品、医药及中间体等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镇江市形成以醋酸为主的有机原料、以环保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及以有机硅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等产业。

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港条件,形成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为主的生产格局,同时形成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农药、医药产业。其中,连云港市形成石油化工、有机原料等产业;盐城市形成农药、医药等优势产业;南通市形成以农药、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中部的扬州、泰州依托大型石化企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并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扬州市以烯烃芳烃耦合加工为路径,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泰州市依托石油化工和盐化工龙头,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

北部的徐州、宿迁、淮安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徐州市发展以煤基原料深加工为路径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宿迁市发展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生命科学产业链和以橡塑新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淮安市形成以盐化新材料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总体分析,全省形成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广泛分布,化工新材料加速布局的化工产业体系,各市产业特点鲜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占比逐步提升。但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应用品种不足的问题尚需在“十四五”期间进行优化。

六、整治提升成效明显

2016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系统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环保水平提升,以整治工作推动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区域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沿江八市关闭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关停总数近80%。长江干支流沿岸两侧1km、太湖一级保护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应关尽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安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全省有效关闭退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硝化企业,完成压减目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化工园(集中)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减幅分别为39.5%、55.7%和30.0%。危险废物集中总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化工园区近九成水质断面优于Ⅲ类标准,环境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尚待优化。江苏实施“基地型”“龙头型”高端战略,汽车、电子信息、化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档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江苏虽然在化工新材料等部分领域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上产品仍以通用合成材料、传统精细化学品等为主,差异化产品和中高端产品比例相对较低,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特别是向下游终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延伸能力不强。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产品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国外高端产品仍有一定差距,尚不能充分满足下游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企业间横向关联度较低,副产品综合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实力仍有优化空间。

2.先发劣势特征依然突显。江苏以农药、染料等为代表的传统精细化工领域企业数量众多,产值占全省化工行业总产值的24.5%,但存在布局分散和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江苏涂料产业也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亿元以上产值涂料企业仅占25%,而其余75%的企业产值贡献仅占涂料产业总产值的15%。此外,长江1km 范围内水体污染及衍生的环境风险依然存在,沿江企业向沿海、苏北地区适度转移仍需持续推进。

3.产业集约水平仍需提升。入园率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化工园区数量的减少,导致“入园率”降低,取消定位的化工园(集中)区企业产业一体化程度低,监管难度大。

企业多、规模小的问题仍然存在。全省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比78.0%,产值亿元以下企业占比60%,产业组织结构有待提升,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安全环保水平较差的小型化工企业仍然存在。

省内化工产业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园区定位不明确。各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明确重点发展1~2条主导产业链,但整体表现为功能定位趋同,缺乏对不同细分领域的有效引导。部分化工园区表现为企业的简单集聚,并没有集约化、一体化功能,管理水平不高。

4.安全环保水平有待提高。江苏化工园(集中)区和大型项目多沿江、沿湖和沿海布局,部分沿江园区距离长江近,面临长江和太湖大保护等环境保护要求的严峻挑战和制约,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行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和空间的制约,环保和安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未来新增产能将受到严格控制,采用节水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势在必行。

5.土地资源制约持续发展。江苏出台规范园区发展、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多项文件,通过压减化工园(集中)区数量、压减沿江地区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压减环境敏感区域化工生产企业数量等严格举措,推动全省化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全省化工园(集中)区可开发用地(含企业内部未利用地)规模约占总面积的35%。发展余地较大、宜布置大型项目的地区主要为沿海/苏北地区,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市的化工园(集中)区。部分化工园(集中)区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土地资源紧张,未来发展可在科学合规的基础上,适时推动非化企业、落后企业的腾退。

猜你喜欢
化工江苏园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江苏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