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以钦 翁欢 沈旭中 陶锐 汪茜 叶纹 陆肇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 上海 200040)
叶黄素是植物色素的主要成分,是胡萝卜素的一种衍生物。存在于如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中。在中草药、茶叶、鸡蛋蛋黄、金枪鱼中也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叶黄素分子为高度不饱和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为568.88。分子式为 C40H56O2。在它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共轭双键,其生物作用具有消灭单线态氧的能力,可以与自由基基团发生反应,进一步形成无害的产物,或通过破坏自由基链的反应,彻底将自由基清除。叶黄素本身对紫外线、光和热都不稳定,而当叶黄素的游离羟基与脂肪酸酯化后可以形成叶黄素酯,可以大大提高稳定性[1],目前广泛应用于口服叶黄素制剂的生产。
叶黄素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中的作用目前已得到认可。在糖尿病患者中口服叶黄素是否能减轻或延缓糖尿病所致视网膜损伤目前尚无定论。在动物实验中持续摄入叶黄素补充饮食,可防止局部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视网膜产生神经退行性影响[2]。
临床上,在AMD患者中,每天服用叶黄素10 mg,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而糖尿病患者因为疾病关系需使用较多药物,口服10 mg叶黄素的吸收效果如何?是否会造成不良后果?目前尚无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糖尿病患者口服叶黄素后的浓度变化,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为该药物的应用奠定基础。
1.1 资料 招募2017年10月~2019年2月没有服用叶黄素和其他抗氧化剂治疗,且年龄为50~80岁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本研究获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通过(伦理批件号2017临审309号),所有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在检查前都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根据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进行分级[3]。所有患者除外以下情况:①只有一侧眼可视,且视力<0.05,或双眼矫正视力均<0.05;②近2周内曾使用过抗氧化剂类治疗药物;③存在屈光间质混浊的疾病,如角膜混浊、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情况者;④合并有青光眼、葡萄膜炎或其他眼底病并影响视力者;⑤合并有心、肝、肾、血液、免疫等重要脏器或系统的严重疾病者;⑥入选前3个月内有手术史;⑦有各种肿瘤的患者;⑧有视神经损害性疾病,如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⑨有精神疾患或酒精、药物滥用史,或不能合作者;⑩使用免疫抑制的患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
1.2 方法 研究对象通过入选/排除标准后,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对照组给予赋形剂片 1粒/d 1次,用药组给予叶黄素咀嚼片10 mg(1粒)/d 1次。随访时间节点为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和基线分别询问一般状况和全身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叶黄素浓度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赋形剂和叶黄素咀嚼片均由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先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纳入研究患者的基本情况 共入组随访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分层入组。其中对照组34例、用药组32例,2组年龄、性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以及基线的视力和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纳入研究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用药后叶黄素浓度变化 服用叶黄素前,对照组和用药组血叶黄素浓度分别为(260.55±19.57)ng/mL和(288.27±24.05)ng/mL,口服叶黄素后血清中叶黄素浓度显著升高并持续保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局部不良事件 本次试验中尚无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2.4 实验室检查变化 基线、服用叶黄素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及血糖等指标在用药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2 叶黄素浓度 单位:ng/mL
表3 实验室各项检查的变化情况
叶黄素是一种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色素,是黄斑色素的重要成分。不仅具有抗氧化的性能,还可以过滤蓝光,减轻视网膜的氧化损害作用。叶黄素酯是叶黄素的游离羟基与脂肪酸酯化后形成的,其较叶黄素更稳定。当其进入人体后,可以有效水解,并且释放出游离的叶黄素,从而发挥叶黄素的功效。既往有研究[1]在用叶黄素预处理感光细胞后,发现可以减少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并保护线粒体蛋白。可以防止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增强光感受器的分化,增加视蛋白的表达,促进感光细胞外节的生长。Bone等[4]发现,正常饮食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叶黄素的浓度为0.08~0.35 mg/L。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5]。
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用药组和对照组中血叶黄素含量在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给予糖尿病患者口服叶黄素10 mg,1个月后用药组的血叶黄素浓度显著高于未服药组。既往Kostic等[6]研究显示,正常人口服单一叶黄素制剂16 h后血液中叶黄素浓度即达到最大值。当每天服用10 mg叶黄素并且持续18 d后,血叶黄素含量会相应持续增加。既往的研究发现,叶黄素在视网膜的密度和血液中的含量高低是一致的。提高血液中叶黄素的含量可以增加其在视网膜中的含量,因此,我们的研究可以提示视网膜内叶黄素含量增加。
那么口服叶黄素会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呢?患者的安全,也是我们研究者需要考虑的。目前,关于叶黄素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都是一些动物实验。实验对象有小鼠[7],也有猕猴[8],实验的结果都提示叶黄素是安全的,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然而,在人体试验中,每天摄入同属于类胡萝卜素的β2胡萝卜素,可能会增加吸烟者和石棉工人的肺癌及胃癌发病率[9]。但也有研究[10]显示,当叶黄素的使用剂量至1.5 g/d仍未见副作用。提取自万寿菊的游离叶黄素在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随后这一成分陆续出现在婴幼儿的配方奶粉中,也说明了叶黄素是安全、无毒的。
本研究选取的叶黄素片,叶黄素含量为10 mg,提取自万寿菊的游离叶黄素作为原料;同时未使用胶囊包被,赋形成分中不含糖,这也为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口服叶黄素后血清中叶黄素浓度显著升高并持续保持,试验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未见波动,均未见不良反应,各项实验室指标也均未见异常。说明叶黄素口服吸收较好,且对糖尿病患者无不良影响。在6个月随访期末,我们也看到了口服叶黄素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改善表现,在后续文章中会进一步阐述这些结果。本研究为叶黄素类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志谢:感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团队对项目的支持。
利益说明:研究者与厂家无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