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苦,作文难,一提到作文我就烦。”这是怕作文的同学的一句口头禅。像这类学生普遍存在。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作文要求: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即亲身经历的事情,自己熟悉的人和物,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进而写好作文呢?关键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更为重要。那么,应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养成感受生活,学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究其根源是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善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认真仔细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1.培养学生进行有序观察
只有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不注意观察的顺序,常东张西望,显得杂乱无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教给观察方法。如:从整体到部分,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景到人等等。先指导学生观察静物,再观察动态物体:学生通过实践反复纠正,就能有序地观察事物,作文也就能做到言之有序。
2.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
在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细比较笼统,常忽略了对重要细节的观察。在指导时,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所要分辨的对象,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细微之处。在观察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特点和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观察
学生写作文写得不具体,就是对所写的事物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印象。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养成自觉主动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敢说实话,诉说真情的习惯
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真情实话最动人,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所以写作要绝对坦白,不要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文章中。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假的,事是假的,觀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学生身上,还出现在作文功底较扎实的学生身上。他们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端。因此,写出来的文章难以感动人。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靠,才能使你写出的文章产生说服力及感染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要学会写作就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少,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分,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日:“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中有货,我写文章是肚中无货。”学生作文也往往是肚中无货。因此,应该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引导学生多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全都是前人在读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其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和成功之路。
四、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训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反复实践体验、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写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好的素材,感受到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常言道: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章,只有多写了,写起文章才能得心应手。连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要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五、培养学生养成勤修改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而提高写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自改习作的习惯。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可取之处。因此在写完习作之后,教师应引领学生互相评改,交流心得,让学生从中借鉴、提醒、吸收、感悟,让他们从中学会共享资源,共享语言的优美,从而获得作文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动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总之,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不断提高。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埔镇山下小学 温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