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摘要:幼兒在科学活动中以感知和探究的方式来认识对象,是幼儿园课程设置的重要模块,对于幼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本文中提出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时存在体验不深、学习浅层化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与具体案例,说明了教学改进的措施,认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立足兴趣生成探究主题,巧设问题以鼓励幼儿开展自主思考,促进幼儿参与实验设计,并在区角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科学游戏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五大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习得的经验对于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推进,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施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活动有时缺少“科学”的精髓,即幼儿虽然接触和操作了多种材料,但是对科学观察、现象比较、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要素的体验不深,在情感和思维上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层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可帮助幼儿“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我在实践中以本人所负责的大班班级为载体,依据《指南》理念对科学活动进行改进,以下简述教改措施及效果。
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教改措施
(一)立足兴趣,生成探究主题
兴趣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有了兴趣,幼儿才会深入探究,得到个性化的经验。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许多现象对成年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他们却会问出许多个为什么。我在教育实践中,从幼儿随机问出的“为什么”中生成探究主题,以符合幼儿兴趣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
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当幼儿已经产生兴趣的火苗时,教师应利用这一契机,让幼儿深度发展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观察,让幼儿获得初步的知识与经验,再构建专题课程,体验快乐的发现之旅。
(二)巧设问题,鼓励自主思考
科学离不开思考,为了引导幼儿思考,教师便要“以问促思”。我在实践中设置问题,以引导幼儿关注具有关键意义的现象细节,促进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对比与分析,在探究活动中融入主体思维。
案例:幼儿园开展了《常绿树与落叶树》科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分别摘取柳树和香樟树、冬青树的叶子,提出问题:“请大家看一看,说说这些叶子的区别?”幼儿提出“柳树的叶子是细长的”“香樟树、冬青树的叶子有点厚”等观点,教师再提问:“小朋友们再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萱萱先说:“冬青树的叶子有点滑。”其他幼儿很快发现:香樟树叶也有同样特点。教师在幼儿进行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再提出“常绿树树叶上含有蜡质保护层”的知识,继续提问:“那么,当天气变冷时,哪种树会落叶呢?”幼儿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还表示:当天气变冷时,要亲自验证一下这个猜想。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以疑问引导幼儿以视觉和触觉感知树叶,发现其中的区别,再以疑问引导幼儿对未知的事物进行猜想,发展了初步的逻辑思维。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只在引入科学概念时直接告知知识,其他知识均由幼儿自主生成,有利于培养幼儿乐于探究与想象的精神。
(三)自主设计,促进思维参与
科学领域中包含许多实验探究活动,幼儿要通过控制条件,来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以往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幼儿经常只是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实验设计完全由教师完成。我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幼儿参与实验设计,促进幼儿的思维参与。
案例:幼儿都听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实验活动,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提供小石头、大石头、钮扣、沙子四种材料。教师提问:“如果乌鸦想喝到水,水面至少要上升到哪里才行?”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强烈兴趣,经过共同讨论,幼儿用彩色笔在瓶子的中上部画了一条线。于是教师先往水里投入小石头,让水面上升到基准线。幼儿观察后说:“这样乌鸦可以喝到水。”其次教师再问:“如果投进去大石头呢?要怎样才知道乌鸦能不能喝到水?”幼儿说:“比一下就可以。”教师再提问:“要用什么来进行比较呢?”通过师幼问答,幼儿的思路进一步清晰化,提出了更多观点。有的幼儿又说:“最开始的水一样多,才可以比。”“杯子下面也要划一条线。”最后教师将幼儿分为每四人一组的小组,重新开始这个实验。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直接让他们设计整个实验,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以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提出问题,降低了理解难度,并先展示部分实验过程,引导幼儿的认知不断完善,让幼儿形成实验思路,再开展实验操作。
(四)融入区角,激发主动探究
区角环境下的科学活动没有时间和方式的限制,教师的干预也被减少,可以激发幼儿专注地观察与思考,主动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我在区角中投放了一些科学游戏装置,让幼儿在操作的同时开展探究。区角中的科学活动更具有“游戏”的内核,幼儿对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权。
三、教育实践的效果及反思
通过优化探究主题、探究过程以及在区角活动中融入科学游戏,科学活动质量得到提高。一是提升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往开展科学活动时,有时会出现幼儿不明实验用意的情况,如开展“不倒翁”活动,幼儿有了科学探究的目标思维和联系思维,知道为了认识一种材料,就应当排除来自其他材料的干扰。二是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专注力、主动性得到提高,并且在阅读、艺术等领域中也得到了表现。
回顾和反思教改实践过程,我总结出了一些教育心得:在科学活动中应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任务情境等方式,让幼儿像一个小小科学家那样思考,去关注事物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水平已经得到较大的进步,教师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应多为其提供一些思维发展支架。其次,要注意捕捉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总之,只要将科学学习自身的规律与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起来,一定能够提升幼儿科学活动的质量,并以科学探究为支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北京市怀柔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