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娟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向。在会计制度体系中,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明显发展趋向。针对会计行业内的职业转型的研究,本文对智能时代的特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阐述;对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已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部分合理的建议。望在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能顺利进行,保证国家工商业制度体系和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发展,而数据处理作为会计的核心工作,说明智能时代并不是对会计的人员的摒弃,而是在不同层面向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技术改变了会计人员的技术手段和实践方式,对财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下,也产生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这就对财务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认知和工作模式。
例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就有十分明显的变化。由以往的靠经验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配置到现在的通过现在的大数据分析对项目进行精准的资源分配,智能科技大大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就使得企业项目能够更稳定更安全的运行,有利于企业的平稳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从项目事后的统计到项目全程及时跟踪报告,在人工智能的优势下,将成本管理前置可以将资金资源的分配始终保持最优化,及时合理的调整成本规划,从而减少各项目和项目各环节的资源配置冲突;在企业组成方面,企业类型由典型的劳动集中型变化为技术集中型。纯劳动工作人员组成比例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技术人员和人工智能设备,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因此這对传统的劳动型会计人员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也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工作内容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供相关数据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发展规划和工作协调,并对外部的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报告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以实现企业和企业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运行的监督,但侧重点是对外的。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内部进行的监督和协调,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益进行反映,实现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互通,尤其是上层对下层的直接监督和考评。
工作方式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因其具有不同的工作内容,所以两者的工作方法和流程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就财务会计而言,其主要工作是对原始凭证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法律规范和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完成会计凭证、账本登记,报表制作等特定的工作。而这些多是按照固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标准,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这也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它的原因。相比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就会有更多更灵活的工作方法,从而实现及时管理的作用。管理会计针对的管理任务对象主要是财务管理,分析管理等其他企业内的需要人工进行协调的工作,并且,管理会计遵循的工作原则除了最基本的国家规定条例,大多是各个公司自己制定的规则,没有固定的方法和周期,没有严格的格式和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它具有现实性和复杂性,是不能仅仅靠高科技进行规划的,也是企业中必备的一批高素质工作人员。
素质要求不同
因其工作时遵循的原则有所区别,所以对两者的素质要求也有差异。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对行业知识熟练掌握,能在固定的工作模式总结出高效科学的工作技巧和工作方式。因为财务会计的工作大都烦琐枯燥,所以这对财务会计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决定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因为管理工作需要对全局进行统筹安排,因此,管理会计工作者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发展状况,资源优劣等企业特色具有一定的把握,从而能对财务数据进行更精确更全面的深入发掘。不但如此,因为各企业特色不同,外部环境也瞬息万变,这也要求管理会计人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两者皆为会计,都是原始会计活动发散出来的具有不同基本职能的分工,其所服务的对象都是企业,所以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彼此。
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工商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自己的制度体系。但是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我国的制度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跟上人工智能的脚步,更没有相关的制度变革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程相匹配,使得财务和业务部门还处于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中,无法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这就不利双方信息的交流,从而不利于增强相关的专业素质,达不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得素质要求。同样不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企业对内部财务信息的深度发掘和利用,影响公司力量的壮大,吸引不到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也就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机会,从而实现恶性循环,最终被社会淘汰。
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体系的缺陷
要进行职能转型,就必须从知识体系上下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国际经济环境日新月异,一些新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大多繁重复杂,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自己研究怎么转型,需要怎么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也没有最新的资源去学习,再加上没有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体系,这就使得职能转型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即使成功转型,没有完善的培训体制也会使得管理会计整体素质低下,且具有理论知识的滞后性,无法实现再学习。培训体系的缺陷对财务工作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以及转型后的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造成极大的阻碍。
资源投入不足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不是口号,喊出来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资源,还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需要协调社会上和企业内的大量资源。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资源投入和职业再分配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部分人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抗,因此,转型过程进行一般都不是很顺利。在社会层面,职能转型的收益也不是突然增加的,需要时间去发展,因此也没有太多人愿意在这一方面进行投资。没有了资源投入,转型计划也就寸步难行。
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管理会计需要对企业全局进行掌握,因此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就成了职能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内各部门各层次需要对企业信息进行及时上报,以便于财务部门及时分析。在信息交流时,各部门要将以获得的其他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保证最后汇聚到财务部门的数据时相互关联的,以便于企业领导层做出统筹各部门的协调措施。还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数据平台,依靠企业内公用的数据平台,强化技术支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做到财务管理及时性和相互联系性。
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
针对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系统,在便于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的条件下,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措施。做好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完善,紧跟时代潮流,去掉原有体系中那些滞后的,没有现实意义的理论知識,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增强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高校的专业教育,开创新型课堂环境,提供充足的实践实习课程,让学生在仿真模拟中体验真实的工作,提高工作中所真正需要的实际能力,避免出现理论健全,实践欠缺的问题。对于社会教育,因为大部分进行社会教育的转型者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实践能力一般都满足转型需要。所以针对这一部分人,要注重理论教育,使其广泛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增强其对先进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综合性人才。
加大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投入,企业可以投入资金资源邀请专家,以座谈,授课等方式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引导和答疑,也可以投入人力资源,由企业内部优秀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进行经验交流,以助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社会层面,国家应做先行手,加大对会计转型项目的投入,这是职能转型的主要力量。
综上,企业内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对企业,对社会都大有益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都转型过程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各层共同努力,协调各层矛盾,减少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正面作用,使中国工商制度逐步完善,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卢璇,林莹.人工智能时代给财务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财会学习,2020(35).
[2]许瑛.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现状研究[J]. 新财经, 2019(14).
[3]许安国.论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审计与理财,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