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辉
通过对群众文化的现实需求的阐述,指出建立文化馆并开展文化辅导的现实意义,结合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辅导水平良莠不齐的弊端现状,提出以活动宣传代替教育辅导。从而提出创新性的探索研究,以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完善机制创建,丰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及提升品牌影响等五个方面强调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实现路径,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辅导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渴望得到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而为了满足这一时代要求,文化馆的创建与普及应运而生,场馆的建立不仅提供给群众以学习活动的场地,也是开展文化交流、思想交融的最佳场所。如何开发文化馆的辅导功能,发挥文化馆的学习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通过学习交流提升素养素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深入探究。
文化馆的创建目的是广大群众在享受休闲娱乐的业余生活之外,能够提供民众一处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学习场所,立足于服务大众、辅导大众、提升大众的宗旨,文化馆尽可能地根据群众文化需要提供文化辅导相关内容,以书籍、影像视频资料以及物品展览等方式开展文化宣传与教育,扩展群众见闻,提高思想品质。从广泛意义而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内涵,对于国家实现文化自信,传承历史传统文化也具有深刻意义,文化馆的创建为群众了解历史、关心人文、关注国家发展的大事小情,以及针对诸多社会现象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正确的科学的讨论,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便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平稳实施。因此,文化馆对于群众的教育辅导,丰富业余生活,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以活动宣传代替教育辅导
在文化馆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一条通病,即以文化活动宣传取代了真正意义的教育辅导功能,进而出现盲目的表象的文化活动,看似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但“外行人看热闹”,普通群众并没有从中真正学习领悟这些活动背后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为了吸取以往的错误工作经验,减少文化市场这种虚假繁荣现象的影响,要深刻反思,每一项活动,每一件物品,想通过它们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者向群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达到什么样的辅导目的。目前文化馆在学习广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缺乏对于中国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宣传挖掘,只是单一地依靠文艺演出、导游讲解硬性灌输给群众,而且这一过程无形疏远了文化辅导员与群众的距离,成了说教的模式,很难被群众所接受,所以收效甚微。因此,必须紧扣文化馆的功能主题,提升辅导效果。
辅导水平良莠不齐
文化馆主要通过文化管理员和招募的社会志愿者参与,维持文化馆对群众的辅导工作,而文化馆的辅导效果与质量效果又与参与者的文化水平与宣教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实际的宣传教育过程中,文化管理员缺少专业的技能培训,或者未能定期得到教育提升、知识更新,也会出现因自身业务能力不足而影响文化管理辅导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之后,也存在辅导开设课程设置的不科学,辅导方式单一乏味,不能引起群众学习的热情与共鸣,辅导模式缺乏创新性等因素影响,也造成了工作人员的辅导水平良莠不齐,辅导效果不理想的结局。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
为了增强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提升辅导效果,必须首先从从业者自身业务素质抓起,从入馆前的选聘机制进行严格把关,提高成为管理员、辅导员的入职门槛,筛选不合格的人员。其次,要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宣讲手段,进而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第三,要求辅导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如何把自己所学知识传递给他人,让大家共同认可接受自己的观点,达成普遍共识。最后,要学会合理安排设置专业课程,要掌握学习者的心理动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辅导群众开展文化学习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双方能力自我提升。
完善辅导机制的创新建设
文化馆的辅导机制是服务群众开展文化学习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联系群众的根本纽带。为了保障辅导的功能性和学习效果,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创建。尤其是规范领导干部等组织管理者的领导职责,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地方管理经验,贴近群众需求,通过基层群众文化辅导交流,加快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步伐,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导向,形成人人参与、群众监督的责任监管体系,不断修订适用于群众文化辅导的体制机制,形成可行性的实施管理制度。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辅导内容
在开展群众文化的辅导过程中,文化馆应当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人文优势,通过设置多样化、涵盖种类繁多的课程提供给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业余爱好的群众以需求,可以借鉴类似兴趣辅导班的模式开展教学与学习,借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比如,可以优化设计课程,开设书法班、国画班、象棋班、围棋班等等,辅导群众体会学习国粹的魅力;也可以通过音视频或者在线教学辅导的方式,借助网络课程,开设辅导曲艺类,如昆区、评剧、苏州评弹、河北梆子、京韵大鼓等等的曲艺课程,此外,各个地区和民族的特色舞蹈,剪纸绘画、烹饪厨艺等等各色文化都可以齐聚一堂,满足不同群众对于不同文化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对群众开展文化辅导的同时,也是普及传统文化、了解文化,进而传承的一个过程。文化馆通过多种方式的生动呈现,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辅导教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有利于提升群众辅导的效果。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开展文化馆辅导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通过思想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用辩证和批判的思想审视问题和现象,学会将技能、意识和个人素养三方面高度融合,并融会贯通在整个文化馆的学习过程当中,利用文化建设打牢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做到政治觉悟到位,能够与群众利益站在统一战线,提升集体利益的主观概念。其次,借助群众文化辅导的“文化”切入点,引导群众学习掌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处世哲学与做人道理,植入广大群众必须共同遵守的社会原则与法律底线,形成规矩意识。最后,通过艺术的辅导与熏陶,使得群众身心得到净化纯粹,提升了对待善恶的分辨力,对于美丑的审视能力,规范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使其具有了辨别美、审视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提升文化馆的品牌影响
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消费现象,而产品则是无形的文化输出。群众作为基础庞大的消费群体,对于文化馆的品牌辨识度与认知度则是评判文化馆经营好坏,影响力大小的衡量尺度标准。为了彰显文化馆的自身魅力與独具特色,必须结合当地的区域文化优势和民俗特点,以此来做细文章。文化的取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文化创作和宣传更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借助标志性的区域文化来扩大文化馆的影响力,同时,发挥干部及管理人员的才华能力,对地方特色进行再发掘和再创造,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新的文化样式,实现文化馆及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推广。
文化馆作为培养群众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理解,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交流的综合场馆,具有专业的辅导水平,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发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国的道路上作出积极地贡献。虽然在体制建设及服务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也是迈出了实践文化教育与推广教学的一大步,为了不断满足群众对于更广更深层面文化的需求,今后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方面有待完善,在完善过程中不断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引领群众文化向着更高的方向努力发展。
(绥中县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雪艳.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20(4).
[2]郑清华.群众文化辅导对基层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0(3).
[3]程世伟.关于文化馆书法辅导工作创新的思索[J].农家参谋,2019(12).
[4]樊俊丽.试论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实践策略[J].艺术科技,2019(8).
[5]杨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刍议[J].大众文艺,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