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呈澄
摘 要:现在随着线上教学的日益普及,微课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主要以知识输出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受限。科学教师需要利用实验或活动调整微课节奏,触动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个体能动作用,不断与屏幕另一端的老师进行思维上的交流与碰撞。文章依托作者录制的科学微课,总结出三种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增强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关键词: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小学科学;微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网络微课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具有直观性、便捷性与高效性,制作微课也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新技能。但是随着线上课程的开展,微课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而录播教学以知识输出为主,缺少实验操作,学生只能看着视频演示做记录,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指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为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第一环节,提出科学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只有引導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兴趣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在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验或活动,不断地调整微课节奏,激发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个体能动作用,与屏幕另一端的老师进行思维上的交流与碰撞。通过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文章依托作者录制的几节微课,总结出三种在微课中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一、 从观察中提出问题
在微课的开端,首先为学生提供要研究的对象,再指导学生观察这个对象,在这过程中随着教学进程提示学生暂停视频,从观察结果中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给的问题,而是先尝试自己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有序地转化为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再用规范、严谨的科学语言提出几种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老师的问题作对比,完善自己提出科学问题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在《爱护胃和肠》这节微课中,学生需要对胃和小肠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依据观察到的信息分析胃和小肠的作用。首先,向学生展示胃外部与内部的图片,请学生暂停视频仔细观察,并在纸上记录胃的形状,外、内部的样子。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胃的形状像一个袋子,内部还有一些褶皱,里面还有许多液体。随后,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根据胃的形态提出各种问题,如,胃为什么是袋子形状的?内部的褶皱有什么作用?内部液体有什么作用?接着,请学生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思考胃是如何工作的。思考后,再请学生观看胃工作时的视频,学生会观察到,胃在不停地蠕动,这时马上提醒学生,对胃的动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可以出示“蠕动这个动作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假设后,通过模拟胃蠕动的实验来研究胃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再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不断体会提出科学问题的过程,并将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问题做对比,提升学生科学表达的能力。
二、 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在开展线上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改变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研究实验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反复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学会从多个角度、有序地、由浅入深地提出探究问题。
《会“叫”的杯子》一课中,利用纸杯、棉线、牙签等简单材料指导学生制作出一个会发出奇特声音的杯子,由老师引导学生向杯中放入小米,并改变棉线振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小米的跳动情况分析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首先,让学生暂停视频,先自己尝试使用干棉线,多拉动几次,拉动时观察杯子的内部、棉线的状态与变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再播放老师录制的实验视频,与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对比。接着,学生再暂停视频,将棉线打湿,拉动棉线,将观察到的现象和针对现象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继续与老师的实验现象做对照。在与老师的实验现象做对照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自己的实验现象与老师的实验现象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这利于学生针对“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影响”提出新的问题。
在对比棉线蘸水前和蘸水后杯内小米的跳动情况后,请学生暂停视频,说一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学生观察到棉线蘸了水后小米跳动得剧烈了,同时听到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学生可以分析出振动的剧烈程度与声音的大小有关系,但是什么使棉线振动得更剧烈了呢?这时,鼓励学生继续用不同的物体,如护手霜或者食用油涂抹棉线,让棉线变得光滑,再观察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探究问题。学生发现改变手与棉线之间的摩擦力会改变杯子的声音,于是会很自然地思考还能如何改变杯子发出的声音呢?接下来鼓励学生用杯底大小各不相同的纸杯、材质不同的纸杯来制作会叫的杯子,探究影响声音变化的原因。
在微课中指导学生先亲自进行实验,再播放老师的实验视频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关注实验操作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也更能促进学生提出针对不同实验操作产生的不同现象的新问题与新思考。另外,这节微课通过鼓励学生改变实验条件,从比较蘸水前、蘸水后和蘸护手霜后拉动棉线对声音音量变化产生影响,拓展到杯子的大小、材质对声音音量、音调变化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层层递进地进行观察、有序地提出新的问题。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