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明
摘 要
制约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疏于对历史概念的透析。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概念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三个着力点:一是知其形:实现历史概念的触类旁通;二是探其理:达成历史概念的逻辑贯通;三是明其智:完成历史概念的鉴史求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概念教学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整体性设计时,要注意剖析历史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使学生通过对核心历史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带动对整个学习主题的探究和认知[1]。可见,历史概念对于学生整体架构历史知识体系、锤炼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都大有裨益。然而,当下学生在运用历史概念时舛误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自身在历史教学中疏于对历史概念辨析。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为例,探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三个着力点。
一、知其形:实现历史概念的触类旁通
“知其形”是高中历史概念深度教学的第一个着力点。“知其形”就是不仅要知道历史概念的符号表征,还要知道历史概念的定义、特性、分类、构成组件及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关于历史概念的语言符号表征,历史概念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句子。那么,该如何定义历史概念呢?严明贵认为: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性和内在关联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2]。 学生在使用历史概念时屡屡出现“鲁鱼豕亥”的低级错误,主要原因就是对历史概念的“形”分辨不清、对相似概念的本质特征缺乏辨析和比较。要分辨历史概念的“形”,关键在于解构和认知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和厘清相似概念的本质特征。
1.概念解构:认知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大多数概念都包含四个要素,即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和概念的具体实例[3]。以“文艺复兴”这个历史概念为例。“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构成要素分别是:(1)名称:文艺复兴;(2)定义:发轫于14世纪中叶,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利用人文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旨在反对教皇和教会陈腐说教及思想枷锁的新文化运动;(3)属性: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4)具体实例:反映该概念本质属性的例子。
此外,历史事件概念可以从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概况)、影响(作用或者意义)等方面进行解构;而历史人物概念,可以从地位(身份)、主要活动、人物评价(价值)等方面解析;制度概念则可以从性质(实质)、主要内容、影响(作用)等方面剖析。相对而言,历史事件概念和历史人物概念比较容易解构和掌握,而历史现象概念和历史制度概念比较抽象,理解和运用起来比较困难。
2.概念比较:厘清相似概念的异同
对相似历史概念的定义认知过于肤浅,对相似历史概念的本质特征理解过于浅陋,对相似历史概念区别与联系的辨析过于浅薄,这些因素是导致学生运用历史概念出现“鲁鱼豕亥”“张冠李戴”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历史概念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辨析相似的历史概念,让学生廓清相似历史概念的异同。
以相似历史概念——“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例。本课提及的“科学革命”是指:16到17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也生发了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在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医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迎来了近代科学的勃兴。而技术革命是指近代以来在生产技术领域里面发生的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如,18世纪末开始广泛使用的改良蒸汽机;电气时代出现的照明技术、内燃机技术、航空技术等;二战以来破土而出的信息技术、原子能、生物工程、空间技术等。可见,“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
那么,“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这两个历史概念有何关系呢?为了让学生明晰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笔者通过表格呈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见表1。
通过历史概念解构和剖析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出现“鲁鱼豕亥”“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以历史概念教学为抓手,引领学生进入学科思维和逻辑的层面,需要教师在解构历史概念和剖析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揭示顺畅、贯通的历史概念教学逻辑。
二、探其理:达成历史概念的逻辑贯通
“探其理”是高中历史概念深度教学的第二个着力点。深度学习的核心主张是意义之解构、问题之达成、知识之应用、高阶思维之养成,其本质是乐学、会学、会用。落实到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就是要在解构历史概念及明晰类似概念关系的基础上,窥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与逻辑,总结探究历史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4]。理解历史概念之间的关联可以使教学逻辑更加顺畅、圆润。
1.种属关系(包容关系)
比如,“思想解放运动”这个大概念包容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等具体概念。继续细分,“文艺复兴” 这个概念又涵盖了“人文主义”“资产阶级”“古希腊罗马文化” “教皇教会”等更具体的历史概念。细分概念应注意把握方向,不能漫無边际、随心所欲,应该从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或基本特征出发,调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思维,按从大到小顺序,依次把相关历史概念进行统整和散发。
2.并列关系
本课内容所涉及的核心历史概念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这些历史事件的作用不仅体现为打击封建专制势力、打破教会和教皇的枷锁,还体现为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鉴于这些历史事件的作用一致性,我们可以把这些历史概念视为并列关系。
3.递进关系
如果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这些事件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程度上考量,这些事件所呈现的斗争激烈程度是步步紧逼、步步为营、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而不单单是前面所述的并列关系了。
4.因果关系
文艺复兴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开始冲破中世纪教皇和教会凌驾一切的局面。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谋求自身利益,需要在文艺复兴质疑天主教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与禁锢,因而兴起了波及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斗争武器——实证科学,从而轰轰烈烈的近代科学革命发展起来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迅猛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彻底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束缚,为此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基于以上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彼此相继、变化与发展的剖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这些历史概念又蕴含了因果关系。
三、明其智:完成历史概念的鉴史求通
“明其智”是高中历史概念深度教学的第三个着力点。以古为镜、以古鉴今、鉴史求通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也是衡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主要指标。历史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借鉴古人智慧,把历史与解决现实问题贯通起来,历史的价值才可以彰显。教学中可以核心历史概念为切入点,以多彩的史料为探究情境,以巧妙的设问为思维载体,启发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启迪学生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启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以“人文主义”这个历史概念为例,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爱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使学生深化理解“人文主义”这个抽象、艰涩的历史概念并启迪学生的人生,笔者利用课件呈现《哈姆雷特》剧情梗概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莎士比亚塑造哈姆雷特这个悲剧人物是为了折射哪种时代精神?该时代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2.哈姆雷特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采取了哪些灵活的斗争策略?灵活斗争策略的使用又说明了什么?
3.哈姆雷特的悲剧给你带来什么启发?结合该悲剧所折射的人生智慧,请你谈一谈如何在生活中处理一些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明白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都应该以理性的思维方法即人文主义的思维去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悄悄地从知史走向鉴史求通。
历史概念教学既可以助力学生厘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及相似历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而“知其形”,也可以助力学生由深化理解历史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而“探其理”,更可以助力学生在深度学习历史概念后从中借鉴历史智慧而“明其智”。“知其形”“探其理”“明其智”是学习历史概念的基本理路,学生惟有熟练掌握以上历史概念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掌握史实到透析史理再到借鉴史智的靓丽跃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7.
[2] 严明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观照下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J].历史教学,2018(01):59.
[3] 易图强.历史概念的分类及其构成要素[J].怀化师专学报,1996(01):33.
[4] 苗颖.逻辑课堂,深度教学——例谈历史教学中的链式史料运用[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11):61.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