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高球,陈春青
(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平阳 325400)
平阳县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温州市南翼区域经济中心。平阳县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高位推进各项绿化工作以改善城乡环境、树立城市形象、全方位提升城市综合实力。2014年创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后,全域基本形成城区绿地、路网、水网、山体绿网一体化的“绿动平阳”大格局。目前,县域林木覆盖率已达55.2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7.65%,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38平方米,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的目标,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基础与条件。2019年平阳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定,这将为建成鳌江流域温州(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并且以森林城市建设为契机,能够使县域森林、湿地等总体自然资源质量得到综合提升,提升浙江南部沿海在海岸防护、污染调控、灾害缓解方面的整体水平。因此,森林城市的建设是保护平阳山水林田海基础自然格局、构筑浙南沿海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
平阳县森林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林地面积58480.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29%。其中乔木林地面积40899.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9.94%;竹林地面积7280.00公顷,占12.45%;疏林地123.93公顷,占0.21%;灌木林地4109.07公顷,占7.03%;未成林造林地2346.87公顷,占4.01%;苗圃地41.53公顷(不包含平原临时性苗圃地),占0.07%;迹地62.13公顷,占0.11%;宜林地3616.87公顷,占6.18%。按起源分,天然起源林面积17687.80公顷,占总面积的32.31%,蓄积1037789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58.67立方米/公顷。人工起源林面积37067.13公顷,占总面积的67.69%,蓄积1134229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30.60立方米/公顷。非林地面积36929.13公顷,占38.71%。森林覆盖率54.64%,林木覆盖率55.23%。
根据《平阳县国家森林城市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平阳县以“一镇一园”“滨水小公园”“金角银边”“四边三化”等四个行动为主要载体,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的“两拆两绿”和城镇绿地“认种认养认建”行动,积极破解城镇绿化用地难和资金难问题,扩路还绿、庭院补绿、治脏建绿、引绿入城等,“面、点、线”绿化全面突破,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7.65%,实现“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居在绿中”愿望,人均公共绿地10.38平方米。近几年,平阳县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要求,以创建省、市绿化示范村,“一村万树”示范村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平阳县目前村级社区和建制村数量360个,其中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169个,其中省级森林村庄、“一村万树”示范村37个。
利用ArcGIS对平阳县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判读来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其中植被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性,道路系统明确,并部署有配套基础设施的集中绿地被判读为公园。据平阳县2018年3月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判读统计结果显示,平阳县建成区各类型公园绿地共21处,面积为60公顷。平阳县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面积为777公顷,覆盖度为80.77%,平阳县建成区居住区覆盖的面积为174公顷,覆盖度达94.05%。平阳县陆地面积105068公顷。平阳县各类大型生态休闲场所共17处,总面积为6723公顷,以大型生态休闲场所为源,作缓冲区分析,得到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0公里服务半径在平阳县陆地面积的覆盖度为99.89%。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平阳县已有23项指标为达标指标;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树冠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乡镇绿化、村庄绿化5项指标未达标;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宣传活动、公众态度3项为待建的指标;规划编制、档案管理2项指标为正在实施的指标。
拓展城区绿色空间,减弱建成区热岛强度。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公园绿地面积等是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最有力的环境要素,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建城市公园、广场绿化、社区公园、单位附属绿化、道路绿化等途径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绿化形式,增加垂直绿化来增加城市绿量。此外还要注重绿色空间的建设质量,在植被群落的构建过程中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遵循物种多样原则,着力构建稳定、健康、优质的湿地生态系统,使中心城区有限的生态用地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拓展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色空间,并优化绿色空间布局。随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增大,以及村镇建设用地的无序发展,村镇绿化质量堪忧,尤其是宝贵的原生的乡村植被及乡村特色景观林正在不断消失。平阳县要紧抓村镇绿化,注重乡镇片林、休闲公园、绿荫街道建设,注重乡村环村林、公共休闲绿地、四旁绿化建设,打造地域特色村镇绿化景观,恢复乡愁记忆森林景观,师法自然,避免建设人工干预过多的城市园林景观。
通过公园绿地建设、附属绿地建设、防护绿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消除公园绿地500米服务盲区;通过在城区南部和北部平原与城市交错地带建设成规模城市片林,增加居民生态休闲空间,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至40%以上,使得树冠覆盖率超过 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同时,绿化部门和林业部门要加强绿化资源数字化管理,把握好绿化现状与发展格局,构建“县域绿化资源一张图”“山水林田湖草”统筹发展。村庄通过“一村万树”、珍贵乡土树种等行动,推进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提升整体的林木覆盖,使得村庄平均林木绿化率须达到30%以上。
平阳县应针对疏林地、迹地、宜林地,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注重乡土造林树种的应用,营造地带性混交群落,增加群落稳定性和生态效益。针对平阳县的幼龄林,要加强森林抚育工作,加大补植力度,增添珍贵彩色乡土树种。注重交通廊道绿化,尤其是东部山地平原地带,利用交通绿廊串连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注重工矿用地生态修复、绿化,推行绿色生产。注重农田林网建设,基本农田用地区域分布着大面积的弱热岛,虽然热岛强度不高,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建设农田林网可以起到防护、美化、改善气候小环境等作用,促进城市热源的削减、农作物稳产及增产。注重矿山绿化和生态修复,对县域内所有采石场要求落实扬尘、粉尘控制措施,对已关闭废弃矿山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强化废弃矿山的边坡整治、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创建,防控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
平阳县湿地资源丰富,需加强河流森林廊道建设,构建区域生态廊道格局,增强区域间物质循环,为生物迁移搭建绿色通道。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抵御自然灾害最有效最直接的绿色屏障。平阳县沿海区域植被以中高覆盖度为主,但是存在大面积的低覆盖度和中覆盖度等级植被,现有基干林带建设质量不高,整体防护功能不强。对于沿海一重山林分结构的改造、景观效果进行提升、树种结构进行调整,使山体植被得到恢复。对现有基干林带进行修复,在缺株断带的区域进行补植修复,对低质低效林分进行补植改造,并合理选择补植树种,对现有林带结构进行优化。对沿海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等进行抚育补植,优化群落结构,形成较高质量的防护林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