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坪瑶族“还盘王愿”仪式重建及其产业开发

2021-03-25 19:55黄景春林玲
关键词:瑶民盘王盘古

黄景春 林玲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湖南省资兴市茶坪瑶族村是盘王信仰的传承地之一,当地的盘王庙、“还盘王愿”仪式以及追述祖先起源和业绩的《评王券牒》,共同构成了对盘王的文化记忆。上世纪末期,由于地质灾害、生态恶化等原因,“罗仙岭山顶的过山瑶聚落整体搬迁”[1](P74),瑶民搬到资兴新城区的茶坪瑶族村居住,但传承的“还盘王愿”仪式仍在举行。2006年,“还盘王愿”入选湖南省非遗名录,推动了茶坪瑶族盘王信仰的复兴与祭典的重建。现在当地正努力把这一祭典打造成国家级非遗项目(1)编者注: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资兴市申报的“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被列入民俗类扩展项目。,通过逐渐升级的非遗项目申报,推动盘王文化的资源化转变。

一、茶坪瑶族盘王神话与信仰

瑶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南北朝时期出现“莫徭”一名。《梁书·张缵传》云:“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2](P502)《隋书·地理志下》这样解释“莫徭”的来源:“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3](P898)茶坪展示的《评王券牒》记载盘瓠护国杀敌,评王“勒令诸州军路转连司马,照放免一切身丁夫役”(2)《评王券牒》于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现悬挂于茶坪瑶族村委会办公室墙壁上。。零陵、衡阳等地在今湖南省中南部,瑶族人口众多,皆奉盘王为先祖。瑶族还有“山徭”“山越”等多个名称,其称谓有自称与他称之分。自称以“勉、门”(均含有“人”之义)居多。他称是其他民族对瑶族的称呼:一与信仰有关,如崇拜盘王的被称作盘瑶;二与政治有关,如太平瑶、良瑶等;三与生产耕作有关,如过山瑶、山子瑶等;四与居住地有关,如高山瑶、八排瑶等;五与服饰有关,如白裤瑶、长发瑶等。[4](P8~9)茶坪瑶族因信仰盘王,且曾居住在山岭,以刀耕火种为主,故被称为盘瑶,又称过山瑶。

(一)茶坪瑶祖之辨

茶坪瑶族奉盘王为先祖,常年举行“还盘王愿”仪式以祭祖祈福。关于盘王身份,学界曾先后出现两种看法。夏曾佑、顾颉刚、袁珂等老一辈学者从训诂、音韵等方面入手,强调盘瓠与盘古存在同源关系,“古”与“瓠”读音相假,二者并无区别。老一辈学者对盘瓠的讨论,多根源于对盘古身份的认定。夏曾佑提出“盘古之名,古籍不见,疑非汉族旧有之说。或盘古、盘瓠音近,盘瓠为南蛮之祖。此为南蛮自说天地开辟之文,吾人误用以为己有。”[5](P8)他认为,盘瓠是南蛮之祖,但后被汉人借用到自己的神话体系中,从而将盘瓠与盘古混淆。袁珂先生为实现建构中国神话体系的目的,将“神话的片断连缀起来”[6](P191),提出“‘盘瓠’这两个字,转音而为‘盘古’”[7](P26)。对“盘古即盘瓠”之说,当代一些学者有不同看法。李本高比较了盘古与盘瓠的称谓、形象、产生年代、后裔、祭祀礼仪等,认为二者殊异。[8]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指出:“盘古出现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人类始祖;盘瓠出现在高辛氏时期,晚于盘古,是一族人的始祖。”[9]张有隽则认为:“瑶族崇祀盘古,是把他当作开天辟地神和人类始祖神颂扬,与盘王(盘瓠)之被当作民族始祖神崇祀,在神性上是有区别的。”[10]蓝阳春持相同看法:“盘古与盘瓠或盘王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神话传说及信仰,前者是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再造人类的创世神话,而后者则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11]此类学者舍弃了传统的音韵、训诂方法,转向神性功能比较和田野考察,将盘古与盘瓠区分开来,视野更为开阔,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盘瓠神话较早出现于《风俗通》,全文已佚。《后汉书·南蛮传》完整记载了有关“盘瓠得戎吴将军首,娶高辛氏之女为妻并生六男六女”的神话,其注云:“此已上并见《风俗通》也。”[12](P2830)罗泌《路史·发挥卷二》载:“应劭书遂以高辛氏犬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3)罗泌:《路史·发挥卷二》,上海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四部备要本。但罗泌也说,“今本《风俗通》未见此文。”③《风俗通》中所记盘瓠原貌不得而知。东晋郭璞注《海内北经》“犬封国”条曰:“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13](P359)《玄中记》中也有对盘瓠神话的记载,内容与郭璞注略同。干宝《搜神记》中记载最详,不仅保留了盘瓠杀敌、娶妻、生子的情节,还补充了盘瓠起源及其后裔的故事: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于瓠蓠,覆之以盘,俄而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赐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从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14](P168~169)

干宝作为史学家,所记目的不在于志怪,《搜神记》“内容颇多荒诞离奇,但绝非有意编造,而仍属认真纪实”[15](P22)。他明确指出,盘瓠为蛮夷之祖,其后裔居住深山之中,“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的方式祭祀盘瓠。可见瑶族祭祀盘瓠之俗至迟在东晋时期便已出现,相关的盘瓠神话叙事也基本定型,后世文献或有增补,但基本沿袭此说。故盘瓠神话最早记载于东汉,至迟在东晋时期成熟,其神话多涉及盘瓠杀敌、娶妻、生子、受祭等情节。

三国徐整《三五历纪》始记“盘古开辟”神话,《五运历年记》增补了盘古“垂死化身”情节。早期盘古神话重在讲述世界起源,与盘瓠神话的族源叙事大相径庭。从故事功能角度来看,盘古神话与盘瓠神话属于不同的叙事,功能项并无共同之处。实际上,在《开天地》《买种子》《造生物》等神话中,瑶族开天辟地、造万物的功绩是由密洛陀完成的,其行为与盘古是一致的。[16](P1~45)所以,盘瓠与盘古不可能是同一神话人物。但是,为何后世将盘古与盘瓠相混,甚至某些瑶族支系也由祭盘瓠改祭盘古?

笔者以为,瑶祖盘王最初指向盘瓠,但瑶族后来确有改祭盘古之举。《三江县志》载:“(三江瑶)祀盘弧为祖先之说,当非子虚,现本县傜人则改祀盘古耳。”[17](P126)瑶民改换祖先的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瑶族在游耕过程中不断迁徙,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接受了道教信仰。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原本就是盘古真人,后被改造成元始天王,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确立了他三清之首的地位。盘古与盘瓠都是瑶民的信仰对象,二者发生涵化,实现了对盘王的双重叙事。第二,历史上出现过“诋瑶”“辱瑶”现象,元朝出于民族压迫与歧视,甚至将“瑶”改为犬字旁的“猺”,出现“猺人”“蛮猺”等带有歧视意味的称呼。直到1949年以后,才根据瑶民意愿,将“傜”“猺”改为“瑶”。因此,瑶民将盘瓠改为盘古,是希望不被歧视或误解,属于自我保护之举。第三,“对瑶族精英来说,在观念上难以接受‘犬’为其民族神的传说”[18]。瑶族精英不接受盘瓠为祖先,是因为汉文化中对犬的贬低。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宣称盘王就是盘古。

事实上,不能简单地认为瑶祖盘王是盘瓠或是盘古,《评王券牒》中叙述的是盘瓠神话,而盘王殿的主神却是盘古大帝,二者在后世流传中逐渐融合。茶坪瑶族村的宣传栏中称自己的先祖为盘瓠,在现存的清代碑刻中却出现了“盘古大仙”之名。盘王既是盘瓠也是盘古,两种神话都融入盘王信仰,在“还盘王愿”仪式中都有所体现。

(二)瑶传道教与盘王信仰

对瑶族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的研究,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但相关研究多囿于田野考察与描述,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提升。1937年,江应樑在《广东瑶人之宗教信仰及其经咒》中较早提出瑶族“宗教道教化”问题,成为瑶族道教文化研究的先驱。五六十年代,学者们开始对瑶族社会状况进行全面考察,但成果也是描述多,总结少。70年代起,日本、法国、越南等国学者讨论瑶族道教,国外掀起了瑶族道教文化研究的热潮。日本学者白鸟芳郎于1975年出版的《瑶人文书》一书,主要涉及瑶族宗教礼仪,并收录了大量瑶族宗教文献。法国雅克·勒穆瓦纳(Jacques Lemoine)认为,早些年的“大多数人类学家都把瑶族宗教解释为一种原始的、当地固有的部落传统信仰”,但实际上,“瑶族宗教及其宗教仪式只能是从一个更为强大的传统中借鉴而来,这个传统就是中国道教”[19]。瑶族宗教仪式有着固定的学问和道术,通常是由师父传授于弟子,“所有瑶族弟子的训练仍然以同一传统为根据,而这个传统可称之为‘瑶族道教’”[20]。因此,雅克·勒穆瓦纳认为,瑶族宗教仪式的流程规则脱胎于道教仪式,二者是同源的。国内对瑶族宗教与道教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们更多强调瑶族信仰以道教为主,同时也保留有原始宗教的痕迹。(4)相关讨论参见张有隽:《瑶族宗教信仰史略(一~四)》,《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4期,1982年第1、2期;胡起望、范宏贵:《盘村瑶族》,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赵家旺:《瑶族度戒与道教斋戒》,《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玉时阶:《瑶族宗教文化剖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陈斌:《瑶族宗教文化特点述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张桥贵:《近现代瑶族宗教的道教化及其特点》,《宗教学研究》,1994年第4期;张洪泽:《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胡起望率先提出“瑶传道教”这一概念,他认为,“(原始宗教与道教)‘长期糅合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以道教为主的宗教信仰’和‘有别于汉、壮族的’,‘有本民族特色的’瑶族宗教信仰,应当是道教在华南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支,可以称之为‘瑶传道教’或‘师公教’”[20]。他对“瑶传道教”的界定,是将其放置在瑶族某一支系的信仰层面来看的。对此,徐祖祥补充道,“瑶传道教是已瑶族化了的道教信仰的总称,而不是只指瑶族某个支系所信仰的部分”,“就是最初传自汉族道教的,瑶族所信仰的,已融合了瑶族原有的原始宗教信仰而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道教信仰”[21]。笔者以为,瑶传道教是瑶族民众将自身宗教信仰与道教杂糅后的产物,盘王信仰恰体现出二者的相互结合与吸收。

茶坪盘王信仰的道教化可能与农民起义和人口迁徙也有关系。东晋末年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元兴元年(402)孙恩战败投海而死,卢循率领起义军南下闽粤。义熙六年(410)二月,卢循率领起义军越五岭,经长沙、巴陵(今湖南岳阳),直指江陵。孙恩、卢循信奉天师道,起义军多为天师道信徒,他们在征战过程中,也将早期天师道传播到了江南、岭南等地。资兴瑶族的宣传视频中称:“很久很久以前,过山瑶居住在遥远的浙江会稽山……隋唐年间,瑶人不幸失火。”(5)见腾讯视频APP:“湖南资兴瑶族还盘王愿仪式”视频,2015—12—10。无奈之下,瑶民背井离乡,漂海求生。至今当地民屋仍悬挂有“会稽世第”牌匾,应是对这段迁徙的历史记忆。此外,历史上瑶民属游耕民族,迁徙频繁,一方面出自本民族生存需求,另一方面也与民族压迫有关。《宋史》载:“湖南州县多邻溪峒,省民往往交通徭人,擅自易田,豪猾大姓或诈匿其产徭人,以避科差。……禁民毋质田徭人。诈匿其产徭人者论如法,仍没入其田,以赏告奸者。”[22](P14190)无田地可耕成为瑶民不断迁徙的重要原因。瑶民常以《评王券牒》为据,警示他族不得侵扰,以保障自身安全。资兴茶坪保存的《评王券牒》称:“后盘护王子孙,游山转岭打猎,身带弓弩鸟枪,任游天下,过闻无扰,过渡无钱,不得官民盘问,任凭放行,无得异询。”(6)《评王券牒》于康熙五十三年重修,复印件现悬挂于新盘王殿内墙壁上。瑶民不断迁徙游耕,比一直隐居深山有更多与汉族接触交流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瑶族吸收道教,将其与本民族原始宗教结合起来,逐渐形成瑶传道教。

二、“还盘王愿”仪式的重建

资兴市茶坪瑶族“还盘王愿”仪式重建的标志性事件,一是盘王庙重修,二是入选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神话文本《评王券牒》,也一直存在口头讲述的活态传承。盘瓠护国有功,被招为驸马,后与公主生下六男六女,评王敕封盘、沈、黄、包、李、邓、周、赵、胡、唐、雷、冯十二姓。今资兴市过山瑶仅有盘、黄、李、邓、赵、冯六姓,以盘、赵二姓人数居多。茶坪瑶民原居住在罗仙岭,山上的盘王庙为最初祭祀盘王的地方。2010年以后,山上瑶民集体搬迁至山下,并在茶坪瑶族村内新修了盘王殿。

(一)从老庙到新殿

茶坪老盘王庙位于罗仙岭山腰,庙堂三间,建筑面积约50m2,土木结构,布局较简单。“主殿内原供有盘王夫妇等十二尊瑶族祖先的木制雕像,现只剩八尊。据史料记载,盘王庙始建于1795年,历经1867年、1943年两次重建。”[23](P123)抗日战争时期,盘王庙曾被日军侵占,成为日军临时作战部。上世纪60年代,庙宇再次倾颓,盘王等众多神像被藏于山洞,免遭毁坏。1983年、1994年,盘王庙两次重修。2003年,盘王庙被湖南省文物局确定为首批文物保护项目。

自2010年起,罗仙岭上的瑶民陆续搬迁到茶坪瑶族新村居住。为便于瑶民祭拜,市政府在新村村口修建了一座新庙,额题“盘王殿”。新庙建成于2012年,为仿木庑殿建筑,进深两间,横向三间,中间盘王殿主祀盘王夫妇,右厢房供奉赵、盘二姓祖先牌位,左厢房储存草龙、龙船、大鼓等祭祀器具。笔者在2016年11月盘王节期间看到,盘王殿内香火旺盛,中间摆放木制供桌,上面放置供品与香炉。供桌背后是2尊大型盘王、盘母塑像,盘王居左,盘母居右,两侧分别摆放6尊木雕彩像。左侧6尊木雕彩像分别是盘王、奏乐手(手持长鼓)、祖师(胸前拿火把)、做道场之能人(手持琉璃沙板)、开路先锋(手持旗号)、歌娘;右侧6尊木雕彩像分别为盘母、母老师(也称老爷师)、捕猎能手(张弓射箭)、金铃童子、呼号兵(横吹竹笛)、凉伞玉女(歌娘的助手)。(7)此处介绍的盘王殿12塑像,2017年以后移至罗仙岭老盘王庙内。与此同时,盘王殿内盘王、盘母两侧的12尊神像变为12姓瑶祖,左侧为盘、沈、包、黄、李、邓,右侧为赵、周、雷、冯、胡、唐。其中盘姓和赵姓始祖的雕像较为高大,约40厘米,其他十姓始祖雕像高30厘米。焦学振:《茶坪瑶族村“还盘王愿”仪式重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塑像上方悬挂绣有金龙的金幡;四周墙壁挂着绣有仙鹤、八卦图等道教符号的金色锦旗。瑶传道教的特色在盘王殿得到较多体现。

新盘王殿前的石基两侧墙壁上绘有瑶族民俗文化宣传画,涉及盘王神话、瑶民迁徙、婚嫁场景等,展现茶坪瑶民先祖筚路蓝缕、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盘王殿作为茶坪瑶民盘王信仰的又一传承地,是延续瑶民文化记忆的场所,也是茶坪举行“还盘王愿”仪式的重要文化空间。

(二)“还盘王愿”祭祀仪式

“还盘王愿”祭祀起源于对瑶祖盘瓠的纪念。瑶族有漂洋过海的传说:

各族人民过去都是从另一个地方过来的,那时候坐船,漂过大海洋,来到大海中间,忽然风停止吹了,船儿一动也不动。七天七夜过去了,船还是不动……大家商量,向盘王许愿,许愿过后,大风吹起,船开动了,漂洋过海,来到这边岸。靠岸,汉人、壮人有钱,一下子就把愿还了,瑶族无钱,说等到有钱再还愿,后来还了,一家先,一家后,还来还去还不清。(8)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瑶族文学资料(第一集)》,1962年手抄本。

这则传说广泛流传于瑶民中间,细节上各有差异,但情节基本相同,是“还盘王愿”仪式的起源神话。在茶坪当地,瑶民一方面将盘王当作祖先来祭拜,另一方面也将其视为民族保护神。“还盘王愿”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盘王灵验传奇,灵验传奇又支持“还盘王愿”仪式的反复举行。

茶坪瑶族村旧时农历十月到十二月期间会举行“还盘王愿”仪式,祭祀规模与日期都不确定,一般要持续七天七夜。直到1984年,当地瑶民才将盘王节定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为期三天三夜。一般来说,“还盘王愿”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其一为“腾香良愿”,包括:升香请圣;招兵—开坛接圣;祭云台,招五谷魂;供奉“拘江”,还圆箕愿,上酒筵敬酒浆。其二为“大排良愿”,包括:杀猪祭祖,还全猪宏愿;捉黄花崽,还圆婚愿;摆小席,还老鼠愿;“青云堂”中演大戏(打铁修路,架桥接神,扫瘟神迎四庙王,盘连州后生,卖丰飞树(9)丰飞,是瑶语音译,为“相思”之意。丰飞树,即传说中瑶民门前的相思树。等);挂红罗帐,还圆婚愿;入连洞,围坛游愿,歌娘、师公带四男四女上山表演刀耕火种;读书唱曲,还宝书良愿;解神意,送神归位。(10)资料源于茶坪瑶族村盘王庙外宣传栏,以及瑶族师公赵GS的介绍。调查人:黄景春;调查时间:2016年11月16日上午;调查地点:茶坪瑶族村盘王殿。仪式过程与道教法会大体相同,但瑶族传统生产、生活的色彩比较浓厚。

茶坪“还盘王愿”祭祀活动在上世纪60年代一度中断,80年代初逐渐恢复。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区域旅游和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举办盘王祭典,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宣传。重建后的“还盘王愿”仪式,已经不仅仅是瑶族宗教活动,也是当地政府主导的地方文化展演。

2016年11月“还盘王愿”仪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启动仪式,主要由政府官员致辞,文化学者阐释仪式的意义。随后,赵法师带领弟子举行“招五谷魂”仪式。赵法师站在广场中,挥动竹枝,召唤五谷魂回归。众弟子手持铜铃,一边鸣牛角,一边撒米粒,场面庄重肃穆。随后,瑶民在祭祀广场上跳起长鼓舞,以示对盘王的追念。“盘护(瓠)领着儿子们上山打猎,遇见一群山羊。六个儿子武艺高强,力大无穷,立刻拉满弓,搭上箭……一只粗野的大雄山羊中箭负伤,疯狂地乱蹦乱窜。当时盘护(瓠)正攀越险要的鹰嘴崖,山羊冲闯到此,用犄角将他撬翻下崖,摔在半崖的一棵大树上丧了命。”[17](P49)此外,瑶民还表演“上刀山”。他们在梯子中间绑上交叉的大砍刀,人们赤脚爬上刀梯,一人在一旁诵读盘王功德经书,以重现先祖艰苦漂泊、刀耕火种的历史场景。“上刀山”结束后,又有一众歌娘唱瑶歌,7位瑶族男性在广场中间舞草龙,旁有舞狮相伴。

第二部分为祭祖仪式,由赵法师主持。下午两点半,“还盘王愿”祭祖仪式开始。《丙申年茶坪瑶族“还盘王愿”祭祀仪式流程》如下:

(1)家族长老宣布:资兴茶坪瑶族村丙申年“还盘王愿”祭祀开始;

(2)击鼓九通,鸣金九响,鼓号齐鸣,鸣炮,奏乐,大乐止,更细乐,细乐长奏;

(3)向盘王神像献三牲五谷,敬香朝礼,献果品;

(4)止乐,请主祭人宣读祭祖文;

(5)焚帛书,焚祭文。

当天祭祖仪式结束后,跳长鼓舞的瑶民纷纷在广场中间合影留念,草龙队则前往村内瑶民居所,开始游龙活动。师公盘某手提龙船走在草龙队前,引导草龙从每幢楼每个单元门前走过。龙船用竹枝编成,船内放一鸭一鸡,龙船上饰以红绳、花朵、香炉。每个单元门前都有一盆水,龙船从这盆水上掠过,表示“过水”。龙过水之后,居民把盆里的水倒掉,意谓为龙添水,龙得水而腾飞,添水人家因此可得福佑。游龙活动结束后,草龙与龙船会被带回盘王殿,再由赵法师率弟子送到河边(实为新村前一水沟),作法后将草龙、龙船、鸡鸭一起烧掉。询问瑶民为何烧化草龙、龙船,有人答“送龙升天”,有人答“送走秽物、厄运”。(11)调查人:黄景春;调查时间:2016年11月15日下午;调查地点:茶坪瑶族村。

16日早上,赵法师带领弟子如法祭祖,活动进行一整天。晚上,盘王殿内瑶民在供桌前围成一圈,由歌娘为他们讲解《还盘王愿》(经书)。赵法师及弟子在神案前讲唱经文(打醮)。当天晚上还会办小席“还老鼠愿”,在供桌正前面的地上铺有一米多宽、2米长的草席,摆放着小碗的鼠肉,旁边配有糟酒与筷子。待讲经结束,瑶民与来宾分食,以沾福气。

17日早上,祭祀用的全猪被运到盘王殿前,意谓让盘王验看一遍。随后杀猪祭祖,名为“还全猪宏愿”。据说,古时候瑶人捕鱼失火,十二姓瑶人砍倒门前相思树,造成十二条船,载十二姓瑶人背井离乡漂海求生。无奈之下,瑶人跪在船头船尾向盘王先祖祈祷,许愿如得保佑上岸,每生一个儿子献祭一头圆猪。盘王差遣五棋兵马抚息波浪,十二姓瑶人得救。此后瑶民把这一天定为团圆日,并在每年七月十五酬谢盘王,十月十六日盘王节,瑶民齐聚一堂,杀猪、诵经、歌唱、跳舞,隆重举行还愿活动。所宰杀的圆猪被分为两半,一半奉献于盘王殿神案,另一半被烹煮招待宾客。下午2点左右,赵法师及其弟子开始举行“还圆箕愿”仪式。大圆箕由竹子编成,正中间放有法铃、牛角与牙笏,四周放置十二只碗。圆箕代表大海,十二只碗象征十二姓瑶人乘坐的十二条船。大圆箕旁是小圆箕,外形与摆放物品的大圆箕相同。“还圆箕愿”仪式后,师公又在殿内表演架桥接神、卖丰飞树等场景。下午4点左右,赵法师及其弟子举行“送圣回宫”仪式,然后离开盘王殿,整个“还盘王愿”祭祀活动结束。

茶坪瑶族村“还盘王愿”仪式活动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了茶坪瑶民对盘王祖先的信仰。他们通过每年一度的仪式表演,实现自我文化回忆和身份认同。“仪式当中许多步骤的顺序固定不变,而且它们各自具有一个特定的意义,所不同的是,这些意义源于遥远的神话。”[24](P89)“还盘王愿”仪式集中展现了瑶民起源神话,瑶民对盘王盘母的信仰。反复举行仪式的目的在于追述先祖功德,在这一过程中,瑶民对盘王的记忆往往是选择性的,如对“盘王立功”“渡海得救”的强调,很多感恩都基于此。当然,“还盘王愿”仪式的重建,也为当地开发盘王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

三、盘王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及反思

“还盘王愿”仪式的重建,既是茶坪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一种举措。这不仅有利于延续瑶族的盘王信仰,也为当地旅游产业开发打造了文化品牌。就茶坪目前的开发状况来看,当地修复盘王记忆之场,新老盘王庙、“还盘王愿”仪式是核心内容。

(一)记忆之场的修复

“记忆之场”(lieux de mémoire)是由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历史那带有征服和根除色彩的强大推力之下,记忆被连根拔除……如果没有这样的场所,记忆就会被历史裹挟而去。”[25](P5)诺拉敏锐地察觉到了历史与记忆之间的断裂,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可能会随之隐匿甚至消失。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往往是依靠历史事件发生后留下的场所和痕迹,即诺拉所说的“记忆之场”来实现的。诺拉说,“记忆之场首先是些残留物”[25](P10),如周年纪念活动、祭典、纪念碑、档案等。茶坪瑶族盘王文化的记忆之场主要包括盘王庙、口述盘王神话、《评王券牒》文本、盘王祭典等。庙宇新修与祭祀仪式重建对盘王记忆之场的修复起到关键作用。当然,当地对盘王记忆之场的修复,目的不仅在于延续记忆,更在于对盘王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近些年各地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地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以振兴地方经济文化。郴州市政府为了促进资兴茶坪旅游业发展,一方面给予经济扶持,每年拨款用于新老盘王庙的修建,另一方面也注重对瑶族文化的恢复、瑶族新村的建设。“2013年,在茶坪瑶族村大力开展美丽村庄建设。投资4390万元,建设居民楼20栋439套,村庄面积3公顷,建成盘王殿、瑶族休闲广场。”[26](P276)这些举措为茶坪瑶族村民俗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但是,盘王记忆之场修复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场域内民俗活力减弱,注重对景观、祭祀等实体的打造,却忽视了对口述神话的整理和挖掘。新茶坪瑶族村从外观上看,俨然是一个现代化社区,居民楼被统一规划,毫无民族特色,且居民楼内有大量房屋被转卖给汉族人,导致茶坪汉族人口不断增多。这虽然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瑶族的汉化倾向,使区域内瑶俗活力减弱,不利于瑶族文化特性的保存。茶坪的旅游文化资源属于民族文化资源,这也是当地进行旅游开发的优势所在。如果不能很好地突出瑶族文化特色,将会降低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景区开发也会陷入困境。

另外,当地在进行文化开发时,重在人文景观与祭典活动的打造,忽视了活态的神话传承。记忆之场有三个特征,“实在的、象征的和功能的”[27]。人文景观属于实在的物质实体,祭典属于象征,而社会功能性的发挥主要依靠神话和信仰来完成。茶坪瑶族村多是对庙宇、祭典的宣传,相关盘王神话却很少被提及,仅茶坪村委会墙上挂有一幅《评王券牒》,鲜有对盘王神话的介绍,也无图像表达形式。当地政府在修复盘王记忆之场时,主要是将祭祀礼仪作为非遗项目进行申报,并未突出盘王神话,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盘王神话与信仰的传承和弘扬。

为此,当地政府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一方面,要从瑶民景观文化层面开发。目前茶坪主要有新老盘王庙、瑶族古村落等人文景观,但庙宇简陋,村落小而分散,难以形成开发效应,这就要利用罗仙岭等自然景观进行整体性产业开发规划。罗仙岭有资兴古八景之一“炉峰袅烟”,结合新盘王庙和瑶族古民居,建设盘王神话雕塑园、瑶族文化展厅、瑶族生产生活体验区等,实现对盘王神话、瑶族历史文化的再现。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人”的保护。瑶民作为盘王神话、信仰的传承者,是当代盘王文化生命源泉,因此要引导瑶民守护并自觉传承本民族文化。这不仅需要精神层面的褒奖,也需要物质层面的扶持。要重点保护瑶族文化精英,特别是要对年长者进行全面访谈,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保存当地盘王文化。对年轻瑶民来说,则重在宣传引导,政府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盘王文体活动,鼓励青年人参与其中,激发茶坪盘王文化的活力。

(二)作为民族符号的仪式表演及其开发方式

资兴茶坪“还盘王愿”2006年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2016年资兴市筹办‘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地方政府申请非遗项目,希望它可转化为地域景观及其文化记忆,借此转换为地域文化资本。”[28]当地政府试图通过将已是省级非遗项目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申报为国家级非遗,进一步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还盘王愿”仪式本质上体现了瑶民对其始祖神的信仰,是对盘王神话的仪式化记忆,但当代休闲文化和消费文化追求的是“快乐至上”的消费体验,要想实现对“还盘王愿”仪式的开发,关键在于解决祭祀神圣性与休闲娱乐性之间的矛盾。目前“还盘王愿”仪式在传统节日加以展示,尚未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但如果要对盘王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就必然会“通过不同方式运用自身创意潜能,向城市居民及游客,通过文化遗产的展示、表演和视觉艺术这些表现自身文化的活动,展示自身文化的底蕴,创造一种文化体验的氛围”[29](P171)。视觉表演无疑是创造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茶坪在举行祭祀仪式前,要扩大对外宣传,以此吸引外来游客参与、体验仪式活动。仪式表演可以分两个层级进行展示:第一要维护仪式的神圣性,“还盘王愿”仪式允许游客参与,但应提前进行盘王神话、信仰的讲解,让游客深入了解瑶族历史,尊重瑶族风俗习惯;第二要增加民族歌舞等娱乐活动,在仪式结束之后,举行篝火晚会、瑶歌对唱、茶点品尝等活动,营造民族文化氛围,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此外,茶坪盘王文化资源开发不能仅停留于仪式表演一个项目,也要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30]。盘王神话在《评王券牒》中有系统记载,茶坪瑶民或可以此为叙事框架,融入当地口述神话与瑶俗,打造盘王神话实景演出。这样既可以宣扬盘王文化,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也可以供给更多文化体验项目,提高旅游收入。

(三)文化品牌的打造方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处于各式各样的信息轰炸之下,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一种阀门机制来随意打开或关闭信息流。通俗地讲,我们可以选择‘关注’或是‘忽略’”[31](P14)。在新的经济形态中,获取人的关注(注意力)成为商品畅销与否的重要因素。所谓注意力,“是对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畴,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32](P23)。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品牌会花费巨资邀请当红明星做代言人,因为产品需要借助明星获得公众的注意力,提高知名度与销售额。从这一角度来讲,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也是茶坪盘王文化产业开发的关键。

目前,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APP都有关于瑶族饮食、祭祀的小视频,但大部分制作粗糙,内容简单,难以发挥好的宣传效果。茶坪可以通过制作动画片、影视剧,尽快打造自己的盘王文化品牌。当下吸引公众注意力的途径主要是自媒体,茶坪当地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APP进行宣传,视频内容以讲述盘王神话、瑶族风俗、祭祀活动以及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此外,可通过新闻发布、文化研究、摄影、绘画等途径,加大对当地盘王文化的宣传力度。也可以邀请网红、明星前来旅游,通过他们的“打卡”行为提高地方知名度。还可以参与一些著名综艺节目,通过赞助方式成为真人秀、娱乐秀等活动节目的取景地,以此吸引大众注意力。当然,对茶坪盘王文化品牌的打造应该在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跟进。茶坪应以盘王文化为核心,对外销售糟酒、粽粑等特色美食,开发瑶族风情民宿,设计盘王文创产品等,以此延长盘王文化产业链,获得全方位的经济效应。

茶坪盘王文化产业化还停留在投入阶段,当地主要按照“申遗—文化品牌—发展旅游”的思路进行产业开发,这是当下中国十分常见的非遗项目开发模式。茶坪瑶族盘王文化的产业化道路还刚刚起步,如何利用盘王神话传承瑶族文化,带动地方经济文化振兴,当地仍面临一系列急需破解的难题。

猜你喜欢
瑶民盘王盘古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明清时期桂北瑶民起义与朝廷治边策略的调整*
千古盘王情 相遇在马练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
盘古
瑶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瑶民为何迁而复返?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
世俗愿望的神圣表达
——《盘王大歌》仪式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