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对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重要论述的阐释

2021-03-25 18:3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王 建 刚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我国新的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代。然而,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幻莫测,各种思想文化观念潮流涌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极力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国强必霸论”等歪曲言论,干预和颠覆中国人民传统的价值认知,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掌舵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把其作为关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进行了科学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显然,“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所承担的使命任务的科学论述。这5个方面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举旗帜是理论指引,聚民心是主体依托,育新人是重要职责,兴文化是精神载体,展形象是世界关照。因此,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只有时刻牢记这一使命任务,坚定方向、明确职责、依托人民、创新文化、努力践行,才能够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不断强起来,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举旗帜: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指引

旗帜就是信仰,旗帜就是道路,旗帜就是指引。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是关键中的关键,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为国家民族立心固魂的千秋大事。那么,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举什么旗帜,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科学回答。他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1]。显然,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其开展工作的理论指引。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检验的、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精髓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自从传播到中国以来,就凭借自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成为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引。首先,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科学性,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尽管各种各样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也都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状态进行了构想,但是这些构想仅仅只停留在理想或空想层面,不能够从本质上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这些学说都无法为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实现探寻一条有效路径。马克思主义则不同,它立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其次,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尽管内容博大精深,但其理论的最终归宿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探求人类的自由和发展。也正因如此,才使马克思主义能够跨越国度、跨越时代,时刻植根于人民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再次,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是实践的理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基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明确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01。显然,马克思主义不是停留于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科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能够为人类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精神动力支撑。最后,马克思主义始终能够与时代同行,是开放发展的理论。理论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反映时代主题,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长青,就在于它是开放和发展的理论,能够始终与时代同行,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理论优势。这种理论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理论构建上,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同于任何其他别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二是在价值立场上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三是在根本目的上始终坚持努力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在本质内涵还是在实践诉求等层面都始终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内在实质保持着高度一致,没有发生任何偏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凭借自身的开放性和与时代性,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指导当代中国取得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功,就在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它能够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全新的高度。

总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这种理论优势,才使其能够成为我们党进行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引。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只有旗帜鲜明,才能够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免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侵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先进理论传播给广大人民,使党的主张真正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二、聚民心: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依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聚民心”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依托 ,并强调通过“聚民心”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把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奋斗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11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先进理论的实现,必须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变革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实现,关键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的主体依托就是要“聚民心”。

“聚民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工作,它直接关涉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全面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种现象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聚民心”提出了诸多挑战。因此,在新时代的境况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要把“聚民心”的要求内化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中。

第一,只有“聚民心”,才能够帮助人民群众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4]因此,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只有立足于“聚民心”这一主体依托,通过广泛开展理论宣传,才能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先进理论的认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第二,只有“聚民心”,才能够凝聚共识,共同抵御西方各种错误文化思潮的侵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渐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多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只有广泛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够汇聚民心、凝聚共识,为全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只有“聚民心”,才能够增强认同,汇聚力量。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梦艰辛探索历程中所取得的任何一次胜利,都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精诚团结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逐步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增强认同,凝聚力量。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聚民心”,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制度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总之,“聚民心”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依托。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聚民心”,才能够合民意、惠民生、解民忧,才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地团结起来,汇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聚民心”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要在3个方面广泛展开。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唯一领导,只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够真正巩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聚民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用人民之所用、急人民之所急,才能够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三是巩固壮大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聚民心”的思想保证。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聚民心”只有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下,才能够凝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

三、育新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从一开始就把培养人、教育人和改造人作为其重要职责,并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时代主题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的变化,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要立足时代需求来“育新人”。因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它是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上,才把“育新人”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

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育新人”,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新时代“育新人”必须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第一,“育新人”就是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说,一方面,“育新人”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价值共识,凝结着社会共同体的时代追求,是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最大公约数、最高公信力的价值观。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价值共识,能够廓清西方话语体系的本质,辨明各种社会思潮的真相,进而为“育新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育新人”必须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因为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搞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才能够为新时代培育更多具有昂扬斗志和奋斗不息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育新人”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穷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用于实现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迄今为止,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真理性而言,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共产主义是美好的,是崇高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构筑的宏伟蓝图,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之上的人类最高理想。然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需要许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才能实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7]理想正因为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常由于执着而为信念。因此,新时代“育新人”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用信仰引领未来,用信念铸就新人。唯有如此,才能使培育出来的时代新人能够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用坚定的信仰来铸“魂”补“钙”,不断把为共产主义信念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第三,“育新人”必须要建设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所形成的社会风气或社会时尚,它具有被决定和决定两个层面的内在属性。一方面,它的形成受制于特定社会的道德,是特定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着特定社会的道德,决定和影响着特定社会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判断和认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和建设,把构建良好社会风尚作为其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渐形成了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改造旧的道德观念,用道德理性筑牢民族凝聚力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8]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必须要加强良好社会风尚的构建,把对道德的理解和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形成崇尚奉献、埋头苦干、追求创新、团结奋进、讲信求睦的良好社会风尚。唯有如此,才能够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育新人”必须要明确主体、注重方法。“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为青少年是社会上最有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青少年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然而,由于青少年正值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需要我们给予帮助。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必须要明确青少年是其关键主体,主动走进青少年、真心关爱青少年、悉心教育青少年,“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培养他们养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良好品性。

此外,“育新人”还必须要方法得当。“育新人”最重要的方法是熏陶养成。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就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感染、熏陶功能,“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1]。让英雄的形象、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让争当英雄的意识注入青少年的骨髓。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育新人”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育新人”的重中之重在于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的重要思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基础,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坚持构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关心关爱青少年,注重宣传思想工作在各个领域和环节落细、落小、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够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兴文化: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载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先进文化作为精神载体,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的地域概念和边界壁垒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日益冲击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效发展。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不断总结我们党进行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振兴中华文化。

如何兴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因此,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兴文化”,必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讲,就是走文化强国之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提升文化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侵蚀,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针,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原则,使建国初期的文化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新的文化实践,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二,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形成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之中,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凭借着自身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和创新性的精神特质,已经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早在20世纪之初,列宁就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也更加明确提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9]。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兴文化,必须要既继承传统的革命文化,又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人民群众作为兴文化的主要依靠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唯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

第三,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兴文化的关键是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因为文化产品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文化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斗争。反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能够广泛传播社会发展的正能量,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相反,反映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低质量的文化产品,则会广泛传播社会发展的负能量,消沉人的意志,使人走向堕落。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正视这一挑战,寻求解决文化产品质量落后的有效途径,把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以切身体会来客观书写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和人民生活真实写照的高质量的文化和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高质量的文化和文艺作品来引领社会时尚,抵御各种庸俗文化和文艺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腐蚀和侵扰。唯有如此,才能够将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兴文化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载体,其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革故鼎新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之路。过去,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硕成就;今后,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梦早日实现。

五、展形象: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世界关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前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需要聆听世界的声音,世界更渴望聆听中国的声音。因此,中国在向世界传播声音的时候,必须要“展形象”,它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世界关照。所谓“展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显然,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展形象”必须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和宣传运行机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代,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强大压力。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日渐明显,尤其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关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我国的对外宣传思想工作能够应势而起、乘势而上,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期,缩小了“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其次,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幻莫测,这就为我国在新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下,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形象,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重塑对外宣传业务,完善和重构对外传播工作格局,努力开创对外宣传工作新局面。

第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很多深奥的哲理和抽象的思想,都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启人入“道”、悟“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10]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展形象,必须要讲好中国故事。因为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新时代对外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又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西方记者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和中国主张,都已经充分证明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坚持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的故事更引起世界的关注。因此,党的对外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立足于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以丰富多彩的表述方式和话语体系,向世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行得通,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三,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向世界人民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世界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量,除了关注这个国家的经济硬实力之外,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衡量一个大国发展的基本状况,除了看他的文化影响力是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还要看他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在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相得益彰。因此,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一方面要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向世界宣传中国当代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其自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精神内核,而且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在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不能够仅仅把宣传的对象停留在对外宣传一些浅层次的文化符号或文化传统,关键在于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和文化价值。此外,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不仅仅只关注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也要注重向世界展现中国当代的优秀文化,坚持传统与当代的内在契合,努力把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向世界,影响主流人群,造福人类。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正视新时代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诸多要求,科学探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的顺利开展提出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举旗帜”是理论指引,旗帜引领方向,只有旗帜鲜明,才能够立心固魂,正道前行;“聚民心”是主体依托,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只有凝聚民心,才能够增强共识,汇聚力量;“育新人”是重要职责,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育新人,才能够为党和国家培养大量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兴文化”是精神载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继承革命文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是世界关照,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只有向世界客观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才能够充分呈现党的执政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只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科学论述的指引下,才能够不断谱写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