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娜,屈 冲,曲丽莹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长春 130033)
2019年12月,我国 武汉地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1],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中的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防控[3]。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也发现了此类患者。面对突发疫情,我院区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护理部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流程和应急预案。一方面全面抗击新冠,一方面要积极保证其他疾病来就诊患者治疗工作;同时,还要避免发生院内感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住院患者采取住院患者随员管理控制的决定,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立院区疫情防控应急护理管理团队,由护理部副主任直接垂直管理,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为应急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护理部副主任全面管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调配、院区院感防控、护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制定、质控与防护物资调配;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带领科室护士与医疗团队一起落实患者临床救治工作,保证各项护理治疗准确及时落实,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1.2.1培训对象全员覆盖 加强院内各类护理人员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疫情防护意识,提升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工作能力,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新冠肺炎防护专题知识培训。同时,针对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强化培训和考核[4],以实现培训对象全覆盖。
1.2.2培训内容标准化 以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5]为标准化,制定院区疫情防护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涵盖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标准、医护人员如何提升自身防护知识及技术等,重点培训如何正确穿戴防护衣及发热门诊工作流程。
建立完善、科学性强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基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除发热门诊、门急诊作为第一道关口要重点筛查外,对住院患者和随员的管理也尤为重要。我院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冠肺炎管理制度、新冠肺炎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疫情防控期间随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各项诊疗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
疫情防控期间,将门急诊预检分诊台处设置隔离检测站区域,用于就诊患者在此区域进行初筛和分诊,根据筛查区分出普通患者和发热患者,引导其按照指示标志分别进行入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避免患者拥挤,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建立“一测四问”。“一测”:测体温;“四问”:一问是否14 d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二问是否14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三问是否14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接触过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四问是否是聚集性发病。并填写就诊登记卡,才能挂号就诊。
2.2.1制定了拟住院患者收容管理原则 我院区根据要求[5-6]规定:凡拟收治入院治疗的患者均由门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常规行血常规、肺CT检查,确认“三无”史:1)自2020年1月1日后无疫区高发地旅居史;2)无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3)无身体不适,近1个月内无发热(体温≥37.3℃)、咳嗽等症状。用以筛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排除疑似病例的,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2.2.2建立拟住院患者多层监控制度 一是办理入院前,住院登记处必须检查拟住院患者门诊病历本是否详细记录流行病学史、体温、血常规和肺CT结果,记录不全或无此项记录者不得办理入院手续。二是入科复查。患者入疗区后,科室责任护士要再次检查门诊病历本各项检查记录是否完整,同时复查体温。均合格者方可进入病房;主管责任医生要再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在病历中记录。三是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体温监测,所有患者每日体温详细记录在体温单上,如有发热患者,立即上报院区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同时在第一时间完成隔离,请院区专家组会诊排除。
2.2.3拟住院患者单间隔离的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在收容工作上,坚持以“急诊急症及时收容、非急诊患者严格把关收容”的缓冲式收容原则。每个疗区在保留两个卫生应急病房的前提下,优先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收容,其次是限期治疗患者和择期治疗患者。每个病房只能收治1名住院患者,每名患者需要单间病房隔离观察期满,方可与其他患者同房间居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建立了住院发热患者零报告制度,实行疗区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制,对住院患者及随员每天进行四次体温测量。对发热的患者,加强监控,填写登记表,按科室—护理部—院办逐级定时进行报告,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所有病房严格执行24h门禁管理。严格控制随员数量,实施“一人一陪护”,每名患者只允许留一名随员陪伴,随员相对固定不可随意调换。随员需凭“随员证”出入病房。进入疗区前主动配合疗区护士进行体温筛查、信息登记、手消毒,并主动告知有无流行病学史。应做好个人防护,在院内必须佩戴口罩。
3.3.1空气消毒 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7],加强病室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每日定时用紫外线、负离子消毒,每日1次,每次1h。3.3.2物体表面消毒 普通物体表面(如地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用1000mg·L-1含氯消毒剂擦拭;医疗设备表面清洁和消毒时可以用75%酒精或1000mg·L-1含氯消毒剂擦拭(使用前评估腐蚀性)[8-9],每日2次。
3.3.3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后,先使用紫外线、负离子消毒机将病房及床单被褥消毒1h,再将床单被褥反过来消毒1h。再用过氧化氢喷雾消毒机喷洒消毒1h。统一将使用过的被服(如被褥、枕头等)送至医院后勤管理部洗衣班清洗、消毒,如有特殊感染,需放入专用医疗袋做好标记回收并报告洗衣班。病房需封闭24h后方可使用。
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如有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所有医疗废物必须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闭盛装,标注“特殊感染”,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再使用2000mg·L-1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并实行院内专人、专车收集,按照固定路线转运至特殊垃圾场焚烧处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部规定,每个疗区设立两个隔离观察病房,对未明确病因的发热疑似患者及时调入隔离病房。根据相关工作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疑似或确诊病人按照三级防护标准,严格实施专人专班护理,并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观察期间,要求患者不可以离开病房。护理人员应增加每天测量体温次数,加强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指标等,复查肺CT检查,并做好记录。
在抗疫期间,为了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患者的手术管理和新冠肺炎的感控工作,防止手术室内出现交叉感染,我院区针对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对手术患者管理的措施。
各疗区严控患者收入院的筛查工作,患者入院后先隔离观察3~5d,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及无检查异常者,可以进入正常手术流程;如果观察过程中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暂停手术;麻醉医生进行术前访视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征象和各类检查要进行仔细询问和核查,如发现异常,缓接患者并及时通知科室采取措施。
4.2.1术前患者转运 转运医务工作人员严格按二级防护穿戴防护用品[10],在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穿戴好工作服、隔离衣和或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鞋套、医用外科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患者穿一次性手术衣,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转运前按照指定转运路线,提前做好疏散人员工作,减少随行人员,转运前告知手术室做好防护措施[11]。
4.2.2手术间环境及物品准备 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原则上不实施手术,特殊情况必须实施手术时,我院将门诊手术室改造为不除外新冠肺炎患者抢救性应急手术室。手术间保证为负压值在-5Pa以下的独立负压手术间,如不具备负压手术间条件的医院,应选择空间位置相对独立的独立净化机组手术间,手术中必须关闭净化系统。污染区应具有单独的进出通道;在手术流程中为避免交叉感染,优先使用一次性物品[11],并保证一次性物品和药品单项流动,只进不出;非一次性使用的设备、物品必须有明确的清洁消毒流程。
4.2.3医务人员术中防护 手术团队应严格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并将安全底线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中。国外有研究数据表明,手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通过接触血液和体液被感染占感染的24%[12],国内论文也有研究数据表示有79.05%的医护人员在1~2年内因锐器伤、血液体液、气溶胶而引起感染[13]。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除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污染防护外,更应重视使用电外科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的扩散。所以,在保障手术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精简手术人员。医护人员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增加佩戴电动送风正压面罩三级防护用品,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不得离开手术间。
4.2.4术后手术间消毒及物品消毒1)术后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对手术间进行消毒打扫。手术间所有垃圾均认为感染性废物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打结密闭,标注“特殊感染”。垃圾袋外层喷洒1000mg·L-1有效氯含氯消毒剂[14]。2)手术室物品、患者转运车表面采用1000mg·L-1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喷洒并擦拭作用30min,地面和环境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1的含氯消毒剂电动喷雾器喷洒消毒后,再次开启紫外线消毒灯消毒2h。术中吸引出的血液、体液、胃管引流液、尿液等按照有效氯浓度2000mg·L-1加入相应的含氯消毒片进行消毒,消毒0.5h后再进行医疗污水的处理。
4.2.5术后患者及人员管理 术后患者沿原进入手术室路线,再通过指定路线转运至新冠肺炎隔离病房观察治疗或等待转院。手术相关人员全部在手术室内沐浴更衣。其移动范围内物品全部采用1000mg·L-1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或擦拭。
患者出院后,由科室一名专职责任护士负责跟踪随访工作,主要采取电话和微信平台方式,每周1次,每名患者随访1个月。随访内容除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外,新增内容包括:出院后患者及家属有无疫区接触史,有无与确诊/疑似新冠肺炎人员密切接触史,以及有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症状等,做好详细记录。有疑似情况立即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面对新冠肺炎,我院护理部总体部署,护理人员全面响应,迅速行动,不断调整;通过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确各岗位工作责任;在有效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前提下,及时沟通,坚持疫情防控和本职工作两手抓,确保发热患者救治护理工作落实与临床一线稳定有序。全院护理人员用爱岗敬业诠释责任与担当,用信心和决心筑牢疫情防控墙,服务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医疗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