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手”相关术语研究

2021-03-25 14:36朱鹏举鞠宝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腕骨寸口鱼际

孙 迪,朱鹏举,陈 磊,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是我国中医基础理论发轫、发展的重要开端。《内经》中记载的新医学词汇和新的医用意义是诸多中医术语的源头。

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1]。它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可以是词,也可也是词组[2]。《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3]。荀子还指出:“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通过审定名实,望其“名”而知其“实”,实现以“名”制“形”[4]。

人体形体结构术语也是其他术语的重要基础。“手”及相关术语是四肢部位的核心概念,是人体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尽查检《内经》中与“手”相关的术语,选取“腕骨”等17个术语加以考辨,探讨其词语构成的形式,以期进一步厘清其词语内涵和其医学意义。

1 “手”释源

《内经》前的医籍材料,主要以出土佚书为代表的简帛医药文献为主。随着近年来医药简帛材料的整理和公布,与人体相关的术语的早期书证用例也更加丰富。“手”在马王堆出土帛书中亦有使用。如《足臂十一脉灸经》:“其病……项痛,手痛”[8]205。

“手”是人体部位词,是语言里最核心的词[9]。当医学还未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常用的人体部位的名称实际上是全民用语的一部分。当医学发展成独立的学科时,这些名称就成为了医学用语(医学术语)表示医学概念了[10]2。以手相关术语为例,这类词作为汉语核心词出现较早。在以秦汉为代表的上古汉语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理论的逐渐形成,医学术语系统日益丰富扩大。

2 《内经》中“手”相关术语

2.1 单音术语“手”使用情况

《内经》中“手”字共出现354次,其中作为单音术语出现173次。义项大致归为以下几类:1)指整体。人体上肢腕以下的持物部分。《素问·宝命全形论》:“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11]111。2)指手指。《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12]5。3)指气口、寸口部位。《素问·阴阳别论》:“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11]王冰注:“手,谓气口。”4)指手三阳经。《灵枢·本输》:“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12]。杨上善说:“六府足阳明脉上合手阳明,足太阳上合手太阳,足少阳上合手少阳也”[13]198。5)指手在面部的望色部位。《灵枢·五色》:“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12]92。“手”的基本语义成分可分解为[上肢][前端部分][可持拿物品],其外延范围为[腕][掌][手背][指]等。

2.2 手腕部相关术语

腕,指掌臂之交处。“腕”一词在上世纪末出土的文献材料中已经出现,如略早于《内经》的张家山出土竹简古佚医书《引书》中提到:“引肘痛……其捾(腕)痛在左,右手把左捾(腕)而前后榣(摇)之,千而休。其在右手,左手把右捾(腕)而前后摇之,千而休”[14]297。马王堆汉墓医书《合阴阳》云:“土捾(腕)阳,循村(肘)房。”[15]上述二例中的“捾”,整理者均识为“腕”。腕,原作“捾”。腕与捾上古音均影母纽,腕为元部,捾为月部韵。故捾假为腕[16]398。《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语书》有“瞋目扼捾”之说,即“瞋目扼腕”[8]131、[16]399。亦可参。

1)腕骨 在《内经》中共出现4次。指手腕部的骨头。《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过于腕骨”[12]6。杨上善说:“《明堂》:在手外侧捥前起骨下陷中。即此起骨为捥骨,此经名完骨”[13]97。或指穴名。属手太阳小肠经,原穴。《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12]6。马莳说:“过于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陷中,为原木”[17]17。

2)兑骨、锐骨 指手掌后之高骨,即腕骨之豌豆骨的高起处,其下凹陷处为神门穴。

杨上善谓:“其外经病而不藏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兊骨之端”[13]145。钱超尘注:“兊”为“兌”俗字,通“锐”。《甲乙经》作“兌”,《灵枢》作“锐”。徐灏《段注笺》谓“兑,亦古锐字”。“兑骨”即“锐骨”。卜辞诸“兑”皆用作“锐”,徐灏《段注笺》谓“兑,亦古锐字。”“兑”字本义与构形或存疑待考。

《素问·缪刺论》:“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11]239王冰注:“谓神门穴,在掌后锐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阴之俞也。”《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抵掌后锐骨之端”[12]31。张介宾说:“手腕下踝为锐骨,神门穴也”[18]185。或指腕后尺骨茎突。《灵枢·本输》:“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13]7。《甲乙经》:“阳谷者……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者中”[19]。

3)寸口 在《内经》中共出现59次。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

《说文·寸部》:“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6]121。《灵枢·禁服》:“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12]90。马莳说:“寸口者,居右手寸部,即太渊穴,去鱼际一寸,故曰寸口。以其为脉气之所会,故又曰脉口,又曰气口”[17]268。《素问·六节藏象论》:“寸口一盛病在厥阴。”[11]47高士宗说:“寸口,两手寸部之肺脉也,《经脉》论云:肺手太阴之脉,入寸口。盖寸口,谓之脉口,又谓之气口”[20]81。

2.3 手掌相关术语

掌,本义是手心,手掌。《孟子·公孙丑上》:“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21]。《素问·五脏生成》:“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11]50。

1)掌中 在《内经》中共出现12次。指手心。《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12]36。《灵枢·论疾诊尺》:“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12]126。张介宾说:“掌中者,三阴之所聚,故或热或寒,皆应于腹中”[18]139。

2)鱼、手鱼、鱼际 手掌部位的在手腕之前,与掌指关节之间,其肉隆起形如鱼者,这个部位一般称为“鱼际”。

《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11]215。吴崑注:“凡手足黑白肉分之处,如鱼腹色际,皆曰鱼际”[22]。张志聪说:“鱼际,掌中大指下高起之白肉,有如鱼腹,因以为名”[23]75。

在《内经》中指称鱼际部位的术语还有“鱼”和“手鱼”。《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循指上行,结于鱼后”[12]45。《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12]110。这里的“鱼”和“手鱼”亦指鱼际部位。

“鱼”“手鱼”和“鱼际”在《内经》中互相训释或同时使用,如《灵枢·本输》:“鱼际者,手鱼也”[12]20。丹波元简说:“《甲乙》云:鱼际者火也,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24]19。杨上善说:“捥前大节之后,状若鱼形,故曰手鱼也”[13]189。二者同时使用,如《灵枢·经脉》:“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12]36。

此外“鱼际”又指穴名。属手太阴肺经,荥,穴位位于手掌当第一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12]29。张介宾说:“手腕之前,大指本节之间,其肥肉隆起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口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18]182。丹波元简说:“氏云: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后其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24]24。际,边际也。凡两合皆曰际。穴在拇短展肌、指对掌肌之边缘,其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相合之处,故谓之鱼际[25]。

3)白肉 指白肉际,指手足掌面与背面的分界处。《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循指内侧白肉际”[12]31。《灵枢·邪客》:“手太阴之脉……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12]120。张介宾说:“凡人身经脉阴阳,以紫白肉际为界,紫者在外属阳分,白者在内属阴分”[18]621。

2.4 手背相关术语

手表 指手背。《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12]33循手表,《灵枢》《甲乙经》作“循手表腕”,或指手背腕关节处。

2.5 手指相关术语

手指作为普通名词在《内经》前的传世与出土文献中均有用例。“指”是手指的古称,出现较早。又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冥(螟)病》:“冥(螟)者,虫……使人鼻抉(缺)指断”[26]。指,亦有“足趾”之义。

具体到某一指,比如大指和次指的称名在《内经》前的医书已经出现,如《国语·楚语上》:“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毛脉。”韦昭注:“拇,大指也”[27。张家山出土汉简《脉书》中提到:“齿脉,起于次指与大指上”[14]240。推测具体指五指的各个术语或已同时出现,其在《内经》中用例已较为普遍。

1)大指次指 居大指之次,即手第二指,故称大指次指。《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12]44。

2)中指 《灵枢·邪客》:“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12]120。

3)小指 指手的第五指。《素问·气府论》:“手太阳脉气所发者……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11]211高士宗说:“指本,指头也。肘以下至手小指本,谓肘骨之下,从侧而下,至小指之头”[20]401。又《灵枢·营气》:“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12]47。

4)小指次指 《内经》中一般使用“小指次指”这一术语来指称第四指,即无名指。《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12]33。张介宾说:“小指次指,谓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也”[18]188。

5)爪/爪甲 “爪”原指兽的脚趾或趾甲。《六书故·动物三》:“鸟爪也,兽亦有爪。”戴侗说是鸟爪的象形,人的指“㕚”或亦通作“爪”[28]。“爪”亦指人的手指或指甲。此义项在先秦传世典籍中已有用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韩昭候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29]。此为人之指甲。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11]46。王冰注:“爪者,筋之余,筋者肝之养,故华在爪,充在筋。”

“爪甲”在《内经》中共出现21次。如《灵枢·论疾诊尺》:“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12]127。张志聪说:“爪甲上黄,病见于筋也”[23]424。

5)本节 在《内经》中共出现14次。骨骼部位名。指掌关节或指趾蹠关节的圆形突起部[30]。《灵枢·本输》:“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12]5。《灵枢·骨度》:“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12]46。张介宾说:“本节,指之后节根也”[18]236。张志聪说:“本节者,指掌交接之骨节”[23]139。

3 小结

术语是科学文化发展的产物。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人们在自己的语言中利用创制适当的词语来标记它们,与人体肢体相关的术语在《内经》时代已经产生,并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命名原则。《素问》等医籍在后世一直被广泛推崇,成为后世医学生的教科书和入门书,其权威性可见一斑,这些术语亦随之在后世的医学文献中被广泛应用。

按照刘涌泉、张显成等学者对术语的划分[10]4,上述与“手”相关术语,部分仍属于专业术语,保留在中医学专业词汇中,可归入“纯术语”中,如“锐骨”“本节”等。部分则进入普通词汇,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和一般词汇相融合,成为“一般术语”或“准术语”,如“鱼际”等。研究肢体类术语对丰富人体术语系统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可为准确地描写和阐释中医术语提供借鉴,对大型辞书编纂和中医标准化系统建设提供用例补充。

猜你喜欢
腕骨寸口鱼际
糖友常按腕骨穴
按压小鱼际治腹泻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慢性咽炎久不愈,常按鱼际穴有效
也论人迎寸口诊法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多排螺旋CT 对腕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
溯源脉诊“独取寸口”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牵引折顶法治疗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型脱位30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