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四步骤理论指导下石油科技文本的机译问题与对策
——以Oilfield Review 的节译为例

2021-03-25 09:12刘辉解珂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斯坦纳译者译文

刘辉,解珂

(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各个国家之间实现有效且低成本的交流要求,对于机器翻译的要求随之提高。 最初机器翻译只能对单词进行翻译,对于完整的句子就无能为力了,但逐渐地,现在经过机器翻译的句子能够符合基本语法,逻辑性也逐渐加强; 一些翻译软件可以实现与上下文互相联系,得到的句子正确性与可读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人们不禁会想,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真的会取代翻译者吗? 面对人工智能所取得的突出进步,译员是否可以直接参照机器翻译的结果?[1]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逐渐成为语言学习者关注的重点。此文应用乔治斯坦纳基于哲学阐释学所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对检验石油科技文本在机译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

乔治斯坦纳是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他在其著作的《通天塔后》中,提出了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2]他解释道, 首先, 翻译者需要相信原文是有意义的,即“信赖”原文;但是,在理解和表达其含义时,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原文的强烈“抵制”,使译者难以理解原文的含义;因此,翻译者们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要“侵入”原文;而译者的“侵入”是为了“吸收”原文的含义;但是只要有主观的“吸收”,译文难免会散失原有的魅力;因此,就需要“补偿”。

(一)信任

所有的翻译活动都必须从忠实、 信赖出发,对原文的信赖基于两方面:经验和理论。首先,斯坦纳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始于译者对翻译的信任和选择、对原文的评价、自身的语言和文化能力的影响,以及他的翻译策略。[3]33其次,读者必须认为原文是严肃的,且能够彻底理解原文。所以,“信任”是面对译文时译者的态度,虽然这一步骤不针对翻译活动有指导性地作用,它却是帮助译者摆正态度、认真对待所翻译文件的重要一步。 但是,在现实翻译过程中实现这点非常难——因为译者面对着“对他非常不利甚至是敌对的文字”, 他们会不受控制地进入到翻译活动的第二步,即侵入。[3]33

(二)侵入

任何译者对原文和原作者的理解都是历史的,因此没有绝对“信赖”的翻译。因此译者想要充分理解原文和原作者目的就必须做到尽量地顺从、适应。[3]33通过译者努力的“侵入”,译者的读者才有机会通过译者的语言接近原作者的意图,最大限度地理解原作。[3]33“侵入”往往是从最小的单位开始,例如词义的侵入。 合理地“侵入”过后,就要想办法让译作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即第三步“补偿”。

(三)吸收

经过第二步,译者需要在第三步的“吸收”中吸收原义,为翻译注入新的活力,将原文的意义和形式归化为所翻译的语言, 完全反映所有的原始信息。 在这个步骤中,不同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移植”,以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这时候译者就要从词义的“侵入”进入到比较大的单位——句子,例如对句型、语法的“吸收”。吸收会产生有两个后果:“消化”和“感染”,前者是指译作在翻译中完全取得了地位,后者则指译文在目的语中永远处在边缘的地位。然而,斯坦纳认为“吸收”也可能“发生在翻译语言文化被操纵甚至被禁用的时候”[4],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理解和对待这部分的翻译解释活动。

(四)补偿

最后一个环节指对翻译过程中损失的条目进行补偿,即“归还原所有者”。 斯坦纳认为,译者的“侵略性挪用” 和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义的合并必然会在原文的各个方面造成损失: 例如在“侵入”和“吸收”环节中。[3]33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翻译策略等原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译者对信息的缺失,以致存在不平衡现象。 这时候就从词义的“侵入”、句子句型的“吸收”过度到对全篇译文翻译不妥当之处进行“补偿”。 因此,“补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翻译必须是适当的“补偿”的结果。正如斯坦纳所说,译者必须“弥补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平衡”。[3]33

二、从“四步骤”理论分析谷歌翻译的机译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出发,运用谷歌翻译将Oilfield Review 中的部分内容转换为中文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 机译问题

1.缺失“侵入”

(1)无法识别术语、简称、旧称

以 “These subsystems can be divided into subsea trees,production controls, manifolds, jumpers,flow - lines, risers, umbilicals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s”一句中的术语“subsea trees”为例,谷歌翻译自动将其翻译为“海底树木”。 众所周知,在石油英语中“tree”的意思是“采油树”,它是石油开采机器的井口装置,加上形容词“subsea”后应为“海底 采 油 树”。 再 如,“…but in deeper waters, a semisubmersible, spar and floating production,storage, and offloading vessel (FPSO) is used”中“FPSO”是简称,谷歌翻译直接识别翻译为“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船”,这些译文放在句子里生硬、别扭、且读者无法理解。正确的术语意义应为“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但在谷歌翻译中,却没有被正确地识别、翻译。这就是典型的“侵入”缺失,原文想要表达的意义并没有通过翻译正确传递给译入语读者,反而使他们困惑不解。

(2)无法切换中英文数字单位的表达

“He offered a sum of 500,000 francs for the endeavor”中“500,000”的进位是以“千”计算的,谷歌翻译自动翻译为“500,000 法郎”;而中文的数字是4 个零一进位,所以单纯地依靠机器翻译做不到完全理解之后的“侵入”,无法直接、正确地转换中英数字的表达, 它不能自动地更换进位方式,“500,000 francs”的中文数字表达应为:50 万法郎。

(3)无法根据语境选择词义

在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The system is entirely surface mounted and has no downhole equipment that might become lost in the hole” 中 的 词 汇“surface”,一般指的是“表面”,在谷歌翻译的自动翻译中应用了这个意思,于是将句子翻译为“该系统完全是表面安装的,并没有可能在孔中丢失的井下设备”。但是读者并不能理解“表面安装”的意思,经查询与验证,“surface”不单单指某物的“表面”还可以指 “地面, 地球表面”。 有人可能会提到“ground”这个词才表示地面,但当把earth 作为限定词后接“surface”和“ground”在coca 语料库里对比后会发现surface 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ground。所以,此处应该翻译为“因为该系统完全安装在地面上,所以不会造成井下设备的丢失。 ”

2. 缺失“吸收”和“补偿”

(1)中英文时间表达的位置

“Conrad Schlumberger secured a French patent on the SP tech-nique in 1929, claiming it could be used to locate permeable strata, but found no practical application”中将时间状语放在全句的中间、分句的句末,这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但谷歌翻译为中文的结果是 “康拉德·斯伦贝谢在1929 年获得了SP 技术的法国专利, 声称它可用于定位渗透地层,但没有找到实际应用”,机译译文中并未更改时间状语的位置。 在汉语中,我们习惯先交代背景,再说实际内容,时间状语作为背景的一部分一般也会被放在句首。 可以看出,谷歌翻译没有做到 “吸收”, 译文虽没有语法错误,但是由于中英表达的差异,会导致目的语读者觉得别扭。 所以此句换为汉语语序应该为“1929 年,康拉德·斯伦贝谢获得了自然电位的法国专利技术——此专利声称它可用于定位渗透地层,但没有投入实际应用”。

(2)被动语态的表达

在英文原文中, 被动语态有明确的结构——“be+ v. ed”, 但是在中文里却没有相应的结构,中文表达被动语态的方式是“为”或者直接暗含在主动语气中。 比如 “An interface plug is installed on the top-drive control panel for the top-drive, and the system is mounted at the driller’s console” 中“is installed” 就是被动语态, 谷歌自动地将其翻译为“接口插头被安装在顶驱的顶驱控制面板上, 系统安装在司钻的控制台上”, 明显地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我们应该将其修改为“接口插头安装在顶驱的顶驱控制面板上, 系统安装在司钻的控制台上”,“安装”对应的主语是“接口插头”,读者很清楚“插头”作为物不可能自己安装自己,这样就暗含了被动语态。

(二)解决对策

通过对上述例子的分析,笔者认为,针对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弊端,可以参考以下的解决方案。

1.人机密切合作

译者要学会与各类机器翻译之间要相互配合。不得不承认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确实可以通过翻译记忆和术语库的不断丰富、双语对齐工具的快速发展、大型数据库的建立来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5]。但这些机器自动翻译仍有局限性,所以当我们在使用时,需要做到机器翻译在前,译员把关在后,两者结合,才能保证最终译文的准确性。特别是当原文内容中含有较多术语、简称、旧称、数字表达等时, 译员更应该密切地关注机器翻译的结果,及时查询相关材料、词典,语料库对问题译文进行修改、更正。

2.多种技术相结合

伴随着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应用地更加广泛,它所取得的明显成果使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翻译方法[6]。但事实上,机器翻译的误差不可避免,因为机器翻译虽然可以运用机器自动识别语法,调用提前储备的词库,自动地进行对应翻译,可是一旦构词、语法、句型发生变化,它出现错误的概率就会变高。 虽然与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有其自身的优点。 “一个机器翻译系统可以同时掌握几十种语言的翻译能力, 也可以擅长多个领域的翻译,这是翻译人员所不具备的。 ”[7]。 但当语法、句型等发生变化时,机器翻译的弊端就会凸显,所以,人工应当主动与相关技术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提高翻译领域作业的效率和译文的质量。

三、结语

本文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 “四步骤” 理论出发,通过对谷歌翻译的应用,检验了机器翻译石油科技文本时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伴随翻译记忆、术语库的不断建立完善,机器翻译正在飞速发展,但是也正因为它的提前录入,具有一定的死板性和不可更改性。 所以,机器翻译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作为不用审阅的最终译文, 而要经译者的审阅;相同地,译者也要利用机器翻译,提高自己的翻译速度并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单纯的人译或机译已经不能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合理的人机合作是必然,也只有如此,才能让译文质量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斯坦纳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I Like Thinking
Faster Approximation for Rectilinear Bottleneck Steiner Tree Problem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舒曼钢琴携斯坦纳亮相2014美国NAMM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