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由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平台和人才等构成,集成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把握青岛市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改进的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青岛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蔺雷等提出了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厘清科技中介与创新的关系,这为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1]随着公共服务的供给变迁,陈振明等在分析公共服务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面质量管理思路后,按照建立指标库、指标的理论筛选、指标的实证筛选和指标权重设置四个步骤提供了一套科技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而后学者们对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对具体区域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行评价,二是分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三是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现有国内外文献大多对特定对象或群体现状分析后给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议,基于评价测度结果展开政策性建议的研究多从纵向上展开,横向对比的研究还有待丰富。现有文献从理论层面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思路。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衡量同类型组织之间多投入多产出效率值的方法,其中被衡量绩效的组织称为决策单元。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视角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出发,分析青岛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应用DEA方法从产学研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金融和中介服务四个维度评价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效率,寻求经验、找出差距,为青岛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目前,青岛市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科技创新服务,对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青岛市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科技创新过程的机构,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风险投资公司等;二是提供科技创新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中心、咨询公司等;三是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如专利事务所、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
青岛市拥有两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岛李沧新起点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青岛蓝色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家级孵化载体115家、众创空间80家,创业创新载体空间布局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表1为青岛市2014—2018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表2为2018年青岛市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孵化器对比情况,本文表中青岛市均用字母D表示。从表1可以看到青岛市孵化器总收入和孵化基金总额较为波动,创业导师人数在2016年达到最高点,在孵企业数2014—2017年逐年上升,在孵高技术企业2018年数量最多;从表2可以看出,与其它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市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资额占孵化器总收入的比值较高,即对平台构建的投资力度较大。
表1 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表2 2018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2018年青岛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42.9亿元,同比增长6.8%;发明专利申请22521项,发明专利授权6496件。截至2018年12月底,青岛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29.70%,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31.9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省30.07%,PCT国际专利占全省62.14%,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54件(全省8.78件)。
创新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社会多领域整合协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已经成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鲜明特征。[3]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需求高,可以实现“技术研发-投产试验-产品生产-商品销售”整个链条的成果转化,完成从科研到市场的发展。青岛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良好,表3列示了15个副省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产出相关数据,数据来自2019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应用DEA进行分析,运行结果显示青岛市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位于DEA生产前沿面,实现了DEA相对有效,表明青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营业收入、技术收入、研究人员、研究经费等方面效率水平较为理想。
近年来,青岛市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但是科技服务仍面临很多挑战。如科技服务总体实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未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投入与产出滞后[4],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表3 副省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产出分析
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科技中介越发达,科技发展越快,经济实力越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更短。高校可作为主要的技术供体,通过技术转移中介,在良好的技术转移环境中,促进产学研融合。表4对比了15个副省级城市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情况,数据均通过中国火炬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对比分析大连、宁波、厦门、青岛等副省级城市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情况,可以看出,在高校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技术转移效率方面,青岛市的综合效率有待加强,青岛市高校在促进技术转移方面有待提升。仍然有很多科研成果沉淀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时很多企业缺乏知识和技术的支持,阻碍了更好更快发展,这就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表4 副省级城市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情况
由表5结果可知,近几年,青岛市在科技金融方面达到了技术有效,但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有待提高。
表5 青岛市2014—2018年科技金融数据
将2019年青岛与大连、宁波、厦门、深圳等城市在孵企业获得融资和风险投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表6所示,我们可以看出,青岛市获得投融资企业个数以及当年获风险投资额两个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这说明,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计算15个副省级城市近五年输出技术成交额和吸收技术成交额数据(表7和表8),可以看出,青岛市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
表6 副省级城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在孵企业情况
表7 副省级城市输出技术成交额(亿元)
表8 副省级城市吸收技术成交额(亿元)
结合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有进一步发展完善的空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科技创新服务更好更快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是联系产学研的纽带,要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丰硕的科研成果,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又面临技术短缺的问题,这是由科技成果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求双方需要良好对接。因此,需要中介服务组织对接活动,及时发布成果信息,征集成果需求,进一步达成合作意向。这需要专门的经纪人才、经纪组织来更好地配置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更好融合。
青岛市要把握科技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密切联系,搭建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创新的应用发生在企业内,因此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联合培养活动,积极承担技术创新与实践的重任,以市场需求引导技术研究和应用,做好理论到实践的指导者。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人才的聚集地,也应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双方在设立一致的技术创新目标基础上,共同为实现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服务业在科技创新全链条发挥着催化和加速的作用,在青岛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支撑作用。满足金融需求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青岛市要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促进企业与资本相结合。深化科技金融联动业务,降低准入限制,通过多种途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接资金供需双方,帮助企业融资,吸收风险投资。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应以“自愿、共享、合作”为宗旨,以便创造一种自由且团结的体系氛围,各参与方基于整体利益最大化进行活动,保持平等且包容的心态。此外,体系的稳定需要严格的制度建设:一是要有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以“简洁”和“必要”为原则;二是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绩效评估内容,选取有力的指标,针对同类型或同规模企业采取公平公正的评估方法,以确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力度,并发现企业现存问题与困难。
技术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有效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引入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提升孵化器的成效,促进技术交易额增长。
要给科技中介服务提供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厘清政府与中介的职能差别是前提条件,对于微观服务和具体事务,政府应交给中介执行,自身做好市场制度的完善与市场行为的监管。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高校平台、科研院所及社会力量来共同设立,以发挥自身具备科研场所与科研人才优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技术扩散和知识流动的良好效果,为驱动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此同时,中介服务在人才科技对接上也要积极发挥作用,避免“人才无用”或“科技无路”现象的发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通过人才培养引进等方式建立充足的国际人才储备库,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科技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