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多必失

2021-03-25 08:06
中外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严子陵王弼物欲

人生而多欲,这是人性使然。智者要求断欲,除非有超绝的自制力,否则很难做到。有人主张“少私寡欲”,这是可以做到的。自然,也并非一蹴而就。

王弼在《老子注》中有一个观点,叫“累多必失”,我觉得深得老子精髓。老子为何要主张“少私寡欲”,因为“累多必失”。用老子自己的话说:“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一个人太吝啬了,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一个人的财物太多了,结果必然会大大地丧失。所以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之类的话,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从盛到衰到亡,家财散尽,梦幻一场,到头成空,想必都有或深或浅的体会吧。

很多时候,人更像是一只金丝雀,在自己编织的精致笼子里自鸣得意。编织笼子的材料,不过是名利势位、声色犬马等。人用这些东西编织成一个笼子,把自己囚禁在里面,不觉拘束,反而觉得自豪。于是沾沾自喜,你看,我的这个笼子多么华贵玲珑,光彩照人!

物欲的东西追逐得越多,人的精神会越萎靡不振。在这一点上,儒家其实是深有体会的。儒家一直反对生活的奢靡,孔子就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就可见儒家和道家一样,将对“道”的追求放在本体的位置上,而且两家都深深意识到,对锦衣玉食的过分追求,会妨碍“道”的实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欣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洒脱风度。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升可谓一日千里。人民追求富足、安逸的生活,是一种本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当而合理。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人不能让自己陷入物欲的泥沼中,爬不出来。“累多必失”这句话的现代意义是,在追求物欲的道路上,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累多必失”的“失”,更多的是指在精神层面上。说直白一点,当人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挣钱的机器时,人的精神生活就会变成一片荒漠,寸草不生,滴雨小见。

对利如此,对名亦然。古代有很多“逃名”的经典例子,譬如严子陵。富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严子陵却拒绝了。乍看很奇怪,其实,往深里想,常人只看见名的诱人,看不到名背后掩藏的风险和拖累。俗话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即使是像托尔斯泰这样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也难逃声名之累,他甚至被声名拖累而死。他最后的离家出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对名的讨伐而已。所以,名对一个成名的人的重压,那些一心渴望成名的无名之辈,是很难体味得深切的。

我欣赏的,是像敦煌研究家常书鸿、樊锦诗那样的人。抛弃一切世俗的物累,一头扎进自己的兴趣中,终其一生,不离不弃,最后成就光辉的事业。“累多必失”的对面,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意义上,将王弼的话反着说,“累少必得”,也是符合逻辑的。

猜你喜欢
严子陵王弼物欲
物欲如镜照灵魂
严子陵的羊裘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过子陵钓台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Bidirectional highly-efficient quantum routing in a T-bulge-shaped waveguide∗
宁做山野村夫,不做富贵中人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的再认识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