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女士,是一名教师,业余热爱诗词写作。现任襄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在中国·襄阳第三届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中荣获创作奖。读了她的这一组山水田园诗,顿觉一股山乡田野之风,迎面扑来。总的来说,徐敏的山水田园诗可用六个字简要概括,即清淡、自然、情真。
一、清淡的画面
孟浩然田园诗的整体艺术风格就是清淡。清是清新、清幽、清越;淡是淡雅、淡新、高妙。沈德潜谓之“清超越俗”。明末清初的施闰章,进而把清与淡联系起来,称孟诗“清空自在,淡然有余”。然而,最能看到孟诗“淡”的审美特点的要数闻一多先生了。他说孟诗“淡到令你疑心有诗没有”。徐敏大学毕业后,即来到襄阳工作。由于长期生活在孟浩然的故乡,又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因此,在她的田园诗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与孟浩然田园诗的一些师承关系。如她的《丹江库区移民村初夏村居即景》:
粉墙明映日,绿树绕人家。
窗外云连水,篱前槐吐花。
远畦初熟麦,清沼已鸣蛙。
日暮西邻至,依依几盏茶。
这或是一次探访或是一次路过的记事。诗中展现了移民村新美如画的风景。前六句一句一景:“粉墙映日”“绿树绕家”;“云水倚窗”“篱笆有花”;“田畦麦熟”“池水鸣蛙”。向读者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这里选取的一些景象,皆为农村常见的物象,但经过作者巧妙地组合,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跃然纸上。尾联描绘了库区移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现状。全诗虽然没有精警的语句,但读来有味,耐人咀嚼。作者显然是学习了孟浩然的创作手法,“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语)。库区移民,涉及一系列重要、复杂并随机变化的社会问题,同时还需要配套的、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移民政策。徐敏把这一重大题材融入田园诗中,可谓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輝,于细微处见精神。
通观徐敏的这组田园诗,作者如同丹青妙手,将清淡的画面,镶嵌在诗篇里,引人徜徉在田园风光中。
如《访山里亲友》:
一湾溪水几竿钓,满树枇杷重影摇。
人至阶除迎有鸭,席开场院笑如潮。
《清明随夫回乡》:
春深一路鹃啼绿,花盛漫坡云映黄。
野老牵牛迎面笑,炊烟飘瓦煮蔬香。
《秋日李行游》:
水近鸥来声亦净,路宽树绕柿尤红。
几排华厦攀云上,四季嘉蔬聚圃中。
以上列举的诗句,大都出自作者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律诗的中二联是诗人展示艺术才华的地方。这两联做得好,不仅可以增强全篇的文学情趣,而且对深化主题亦有辅助之功。应该说徐敏是深谙此道的。
二、自然的风格
李白诗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不仅表达了李白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而且也成为后世诗词创作的一条审美标准。徐敏的山水田园诗就比较善于用朴实自然之笔,去描写那些普通的景物,平常的生活,使之达到生动鲜活从而呈现出恬淡蕴藉的境界。如她的《过旧居》:
门庭紧闭旧时家,芳草一园怀岁华。
夜雪围炉孙倚祖,晨风滴露架悬瓜。
苔生人老桑田变,雨过云飞燕子斜。
只道重来尽伤感,相迎犹有碧桃花。
作者过的这个旧居,应该是她生活过的地方。故地重游,沧桑巨变,照理是要大发一番感慨的,但作者诗中的抒情似乎并不浓烈,而是把情感不着痕迹地附于景物之中。首联用散文句法描绘了旧居现状,门庭关闭,唯有一园芳草怀念着逝去的年华。颔联将两组镜头展现在读者眼前:雪夜里,围着火炉依偎在爷爷身旁;晨风中,棚架上的瓜果带着清露格外鲜美。所谓“取神于陶谢之间,而安顿在行墨之外”,从这里可见一斑。颈联从回忆中回到眼前,虽然写的是时代变迁,但用的都是自然笔调,没有过分地浓墨重染,犹如中国水墨画,略施笔墨,即可气韵生动,得含蓄空灵之趣。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时光荏苒,重访故居,难免让人生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伤。但诗人却欣喜地看到“相迎犹有碧桃花”。碧桃花绽放在春天里,她的寓意就是消愁解恨。其实,这碧桃花就是旧居的化身,就是作者心中的旧居。如此,整个诗意得到了升华,神完气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隔”与“不隔”这对审美概念,但他只举实例未加界说。笔者愚见,所谓“隔”,就是语句生涩僵硬;所谓“不隔”就是语句自然舒畅。现在有的诗友,写的诗看似高古,却需拿一本《康熙字典》方能读懂,这就太“隔”了。徐敏的山水田园诗词,却总是能用冲淡疏朗之笔,勾勒出自然之美,而且使情景高度契合,达到“自然景色指向心灵的境界”的效果。如她的《尹集肖冲观桃花》:
郊原春色暖风催,万树千枝陌上开。
漫剪仙霞妆锦绣,不教粉蕊染尘埃。
乘舟渔父寻难见,失意刘郎去又回。
多少桑田幻成海,年年自倚白云隈。
郊原、春色、暖风,万树、千枝、陌上。仙霞、锦绣;粉蕊、尘埃。这些看似平常的字词,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便形成了自然优美的画面。其中远景与近景,虚景与实景,艺术地再现了肖冲村桃花盛开的境况,让读者不仅领略到桃花的美丽,而且见识了桃花的品格。颈联用典也很自然贴切。出句用典,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句用典是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因为观赏桃花,自然联想到这两个典故。当然,诗人只布置了方程式,解题的是读者。我的理解是,在肖冲村,像《桃花源记》中那种乌托邦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而像刘禹锡那样不屈不挠、锐意改革的却大有人在。尾联运用“夺胎换骨”法,将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意,用自己新的语言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翻新立意,流畅自然,别开生面,令人回味无穷。新田园诗词的创作当如是。
三、真情的写照
徐敏的少年时代,是在红安老区的农村度过的。这使得她与农村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感。这在《访山里亲友》《过旧居》《清明随夫回乡》等诗篇中都有真情的写照。正如白居易所言:“大凡人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徐敏还有一些以情动人的诗词,则表现在有关“三农”的作品中,如《做客农家遇留守女孩》《崖上人家偶遇申明凯老人》《访南漳扶贫安置房》等,由于篇幅所限,不再逐一赏析。
总而言之,徐敏的山水田园诗词,尽管与前人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但却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耕耘。她既不同于古人,也有别于今人。这是殊为难得的。如今诗坛的某些泥古者、蹈袭者,当为此感到汗颜。我们希望徐敏老师,在襄阳这片诗歌的沃土上,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山水田园诗篇,让读者赏心悦目,涵泳其中。
(作者周少诚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襄阳市诗词学会会长。曾获第七届华夏诗词大奖赛二等奖。著有诗集《汉岘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