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千百年来,田园诗因其清新洗练、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隽永优美的诗境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我同样也非常喜欢田园诗。不仅喜欢读这类诗,而且还喜欢写这类诗。
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过。我的老家在湖北黄冈的红安县。我生活过的塆子毗邻武汉,记忆中,春天有遍野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紫云英花,夏天有望不到边的绿色秧田,秋天有色彩缤纷的乌桕树。这些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家乡淳朴的村民极其简单的生活,也让我非常难忘。所以,尽管我很早就离开了农村,而我儿时生活过的塆子,也已建成了工业区,但对农村,我一直有一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情结。
如今,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但我仍然忍不住想要亲近、走进农村,节假日我常去农村郊游,吃农家饭,尤其是加入襄阳市诗词学会后,学会经常组织诗友们到农村采风。我得以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乡村,了解乡村。
每当我走进美丽的田园风光及悠然自在的田园生活时,我常会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它们的热愛之情。如《访山里亲友》这首诗里的“一湾溪水几竿钓,满树枇杷重影摇。人至阶除迎有鸭,席开场院笑如潮。”如《承恩寺道中》:“一路山光接水光,莺声恰恰绿阴长。风情忽共溪桥转,十里清波映嫩秧。”还有《郊游途中所见》:“百里平田映日光,轻风频送稻花香。农家对坐自谈笑,尘事无心岁月长。”
我也感慨于现在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当我们到李行村采风时,我被深深震撼了,眼前的村庄新楼林立,道路宽敞,绝非传统印象中土墙瓦房的农村景象,而在大棚里,农民们正在运用现代技术,种植一年四季的蔬菜。这在以往的农村,是难以想象的。故参观之后,我写了《秋日李行游》,对农村的现代化进行了讴歌:“田园一望碧千重,何处秋光与此同。水近鸥来声亦净,路宽树绕柿尤红。几排华厦攀云上,四季嘉蔬聚圃中。游目自牵清兴发,诗心美景早相融。”
处在这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也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比如“南水北调”工程。我家先生老家所在村子,就因这工程进行了移民,但政府对移民户做了很好的安排:新建了漂亮的楼房,分配了肥沃的田地,我有幸体验了一下移民户安置后安宁而祥和的生活。这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促使我写下了《丹江库区移民村初夏村居即景》:“粉墙明映日,绿树绕人家。窗外云连水,篱前槐吐花。远畦初熟麦,邻沼已鸣蛙。日暮西邻至,依依几盏茶。”
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我还感受到了农村扶贫的成果,在襄阳南漳山里,世代居住在偏僻山里的村民,迁移到了宜居之地。走近他们,你会真切地感到他们如今的生活,幸福而美满。《访南漳扶贫安置房》一诗就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肯定和歌颂:“轻车百转访云边,一带粉墙明映天。大路到村通远近,清溪绕舍听潺湲。人来翁媪笑迎客,茶啜悠闲说种田。回首脱贫多感慨,曾经久苦陋居偏。”
当然,我也看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多次郊游到农村,注意到不少村庄几乎不见人影,没有过去鸡犬相闻的烟火气息。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浣溪沙·山村即景》:“一抹青山青到庄,菜花落尽麦花黄,牛羊几处沐晴阳。村路弯弯人不见,柳阴寂寂絮轻扬,新楼犹间土坯房。”这表达了我对农村前景的一丝忧虑。我还曾到一户农家做客,看到一位留守女孩,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尽管爷爷奶奶待她很好,她也很懂事,但从她身上,可以看出父母不在身边陪伴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些缺憾的。《做客农家遇留守女孩》一诗即表达了我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红衣留渍鬓丝斜,迎客含羞悄递茶。问起双亲目光炯,笑言春节会还家。”
尽管目前农村的现状有让人忧心的地方,但我相信,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总之,现代农村的不断发展,给了我无尽的创作灵感及创作源泉。在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关注农村,走进农村,写出更多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美感的新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