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之
上海市公共厕所数量从1995年的830余座增长到目前的2800余座,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步行5分钟左右一座公共厕所,布局规划渐趋合理。通过改造提升等方式,实现等级、硬件全面提升,目前一类、二类公厕覆盖率超过70%,均实现了秋冬季热水洗手、厕纸免费供应、延长开放时间等服务功能。全市公共厕所超过70%配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间、方便凳等设施。已建成580余座第三卫生间,占比超过20%。
上海市构建政府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多方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市绿化市容局牵头,市住建委、市文旅局等九部门构建的公厕管理联席平台,组织开展对菜市场、轨道交通、旅游景点等六大行业的公厕管理测评。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评价体系,启动“最美厕所”“最具特色厕所”“最美厕所管理员”评选活动,陆续评选产生了一大批最美厕所、全国道德模范等行业典范。
一、三部门联手开展“最美厕所”评选
自2018年起,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管理局,以及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部门联手,已持续三年开展上海市“最美厕所”的评选。
2020年寻找上海“最美厕所”的评选活动于2020年10月拉开帷幕。2020年活动主题为:城市之光,文明典范——2020年寻找上海“最美厕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2020年寻找上海“最美厕所”的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0年10月底,活动评选小组从外观布局、整体设计、服务管理、文明如厕、消杀防疫等方面对社会各界申报的众多厕所进行初审,通过开展网络投票,并结合行业和社会的综合评价,甄选出40座公厕,进入“最美厕所”候选名单。自11月2日起,活动方集中对上述入围的厕所启动为期一周的实地巡访,同时也对往届获评“最美厕所”的点位进行二次巡访复核。
入围厕所将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在线下进行展示,并接受由设计、美学、建筑、环保等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的评价。
二、六维度综合打分“最美厕所”名单
2020年评选活动采用六维度评分体系进行打分。六维度分别是:人文关怀美、绿色环保美、外观设计美、文明推广美、功能创新美和抗疫防护美。
人文关怀美,即提供更周到的公共服务,比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和婴童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和母婴服务等;绿色环保美,即采用绿色植物和环保材料装修装饰,节能节水装置及先进的生物科技等,有益于环境保护的设施和措施;外观设计美,即外观和色彩设计与环境协调,美观大方并具有一定特色;文明推广美,即为提高文明如厕进行的文化推广,如设置宣传册、宣传画海报、易拉宝、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推动全民文明如厕、文明生活;功能创新美,即具有特色的功能,比如可以根据人流情况,进行男女厕位的灵活调配,或通过智能化管理提供便捷化如厕服务;抗疫防护美,即在防疫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比如根据卫生防疫要求强化了公厕卫生和消毒标准,推行无接触式如厕,保障实时通风,确保粪便无害化转运处理,公厕人员防护措施部署得当,新型生物技术的生态公厕,在特殊应急场景发挥突出抗疫作用等角度对入围厕所进行评估。
区别于往届,2020年“最美厕所”评选特别加入了“抗疫防护美”的评分标准,不单以装修和设施配置为评比指标,而是同步考量参评单位在抗击疫情及防疫常态化工作中的突出表现。
三、20+5座厕所荣获“最美和特色”殊荣
经专家评审打分、寻访团评分及网络投票,现场评选出了20座“上海最美厕所”和5座特色单项厕所。评选结果于2020年11月19日,第八个“世界厕所日”揭晓,并在当天进行了表彰及颁奖。
上海公厕行业以文明行业创建为抓手,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力度。公厕已不仅仅成为人们的方便之处,更成为上海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如今正以“绣花之功”打造这座城市的生活细节。用科技设备、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本市公共厕所精细化管理水平。
(压题图片:上海市苏宁艺术馆公厕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编辑:陈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