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路径

2021-03-24 11:53赵铮
党政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势

赵铮

[摘 要]从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未来愿景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情性、合规性、合理性概括了制度优势的彰显路径,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优势彰显的政治保障,为人民服务是优势彰显的价值取向,注重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体制度的设计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充分体现制度的不断成熟、定型,是与民主、民生、民心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这也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活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情性: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习近平强调:“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①

其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很重要地体现在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代表性上,这也彰显了制度实施的党性。

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很大程度体现在党能够提供国家未来的战略愿景,并通过整合各种社会利益进而形成全党的意志,这种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得以执行。

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同时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德才兼备上。而“党管干部”的原则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交流。习近平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②。

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是通过自身自我革命实现的、也是党员和干部千锤百炼实现的。那些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困难和险境,而不屈奋进甚至牺牲的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党的宗旨和使命,成为旗帜、丰碑和脊梁。新时代下,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那些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帮困解难、恪尽职守的党员干部成为标杆、榜样和楷模。也只有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有雄厚的中坚力量。

其二,人民性更重要地体现在人民立场上,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代表性则是通过与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有效结合来实现的,这也确保了制度制定的人民性。

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习近平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③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人民群众是制度运行和国家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监督者。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制度建设为了谁、制度建设依靠谁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将坚守人民立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的逻辑起点,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我国国家治理的全部活动中。

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则需要与党组织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基层群众,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作用在党建工作中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需要积极介入社会事务,成为社会与基层再组织的核心力量,积极把握社会基层舆情和群众呼声,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代表性落到實处、看到实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规性: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风险和挑战、困难和险阻,牢记初心使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根本政治保障。其中,科学理论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思想基础,而制度建设则是重要保障。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为制度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制度有没有优势,不是自诩自封的,也不取决于理论上的论证,而是取决于实践的成效,是在比较中体现出来的 ④。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历史的渊源脉络、内容的与时俱进和顶层的战略设计 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历史的渊源脉络上。《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基础;它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吸取了中国传统优秀的执政治国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它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在经受严峻的各种考验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基 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内容的与时俱进上。近代以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成为建立新模式、新制度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温饱生活、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是继往开来、相互衔接的阶段性目标。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优势。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与时俱进还体现在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体制缺陷和机制弊端等问题,能够自我主动改革,不断促进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体现在顶层的战略设计上。由内容的与时俱进就可以看出制度发展赓续的前后延伸,这需要制度设计的统筹谋划与战略考量,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使得党的决策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并通过一届接着一届的接续奋斗,推动国家长远目标的不断实现。何况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为一个自觉为全社会设置战略性愿景的党,它以对社会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作为其根基,整合一系列在当下并不同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而且更加重视那些当下利益与社会根本利益、长远利益重合度较高的社会群体 ⑤。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很好地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显著体现在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灾害应急管理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体现在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举世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日益彰显。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产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体现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可知,带领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性质所在。特别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而其中,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推进制度创新,既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够维护社会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体现在灾害应急管理上。制度设计好了,在紧要关头、在危急时刻能否发挥它的效能,执行力便变得十分重要。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⑦。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灾害应急管理发展所呈现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趋势,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体现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来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正是体现了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性是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实现目标过程之一:积极把握时代脉搏,持续深入促进制度不断成熟与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成熟与定型是与深化改革相同步的。1987年,邓小平深刻阐述了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⑧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江泽民指出:“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⑨ 2007 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这里,第一次将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与治国理政结合起来,将改革各个领域的创新纳入治国理政总体框架。

实现目标过程之二: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制度自信源自历史的积淀、丰富的实践、人民的拥护以及愿景的规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逐步确立并巩固了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成熟、逐步定型,能够有效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3。這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原因。

实现目标过程之三:积极应对百年变局,稳中求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时代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临新的时代任务。“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是党中央结合历史和现实、贯通国际和国内、联系理论和实际的一次重大理论与战略判断。“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与“未曾料到之新时局”同时摆在中国面前,中国须在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中拿出切实可行措施,以坦诚求真之态剖析中外优劣势、知己知彼、查漏补缺、兴利除弊 !4。实现制度的顶层规划、举措的可行有效、资源的统筹整合、发展的稳中求进、社会的和谐美好、人民的满意幸福都需要提升和完善国家治理的能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享有民主、服务民生、赢得民心上

实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政治发展道路长期探索作出的历史选择。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得以广泛动员、领导和组织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才得以不断提高。正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得以不断实现,党的执政地位才得到巩固。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民生工作离人民群众最近,同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民生保障制度这个概念,并勾勒出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和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明确了坚持和完善民生各领域制度的巩固坚守基点和改革创新靶点。围绕十九大确立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目标,《决定》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基本民生的保障基础,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

当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为我们党依靠人民赢得革命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今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在新时代有效赢得民心,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与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手挽手、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的期盼变成党的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标准里;把人民的评判作为改进工作的标准,创新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切实贯彻公平正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把党联系群众的基本渠道铺好用好 !5。

注释:

①刘同华:《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6月8日,第4版。

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党建》2019年第3期。

③习近平:《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报》2018年3月21日,第2版。

④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⑤鄢一龙、白钢、章永乐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65页。

⑥《划重点!改革开放历经的六大重要阶段》,2018年12月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1204/c1001-30442289.html.

⑦《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人民日报》2020年1月29日,第1版。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1页。

⑨王庆五:《方向与目标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跨越》,《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⑩!1《胡锦涛文选》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 149-150、623页。

!2颜晓峰:《始终坚定制度自信》,《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3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24页。

!4王文:《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有这“三招”》,2018年5月17日,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8/0517/2271162.shtml.

!5郝永平、黄相怀:《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求是》2018年第18期。

作者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电力大学融媒体中心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优势
画与话
第二优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