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汝仕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顾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两个大局,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2000年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经过20年的建设,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硬件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促进经济获得较大增长,基础建设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在促进区域联系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各种软件如环境、政策等更加完善,逐步与外部接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需要补齐:需要补充新动能;优势地位并没有确立;不同区域之间需要整合;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环境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已经由原来的追求数量发展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由原来的注重经济规模到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实践。这是西部地区形成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
目前,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仍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问题是政策的依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依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面临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主线: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的区域格局正在形成。各种风险挑战仍然存在,需要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着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西部大开发要服务于这一目标。不仅要彻底摆脱贫困的面貌,而且要通过开发追求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第二,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对西部发展是新的战略机遇,西部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迎接新的动力冲击,促进东西协作关系迈上新台阶和更加追求自主发展。比如,重庆和成都发展双城经济圈;开放高地很多,需要协调;加强“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贸易;湖南自由贸易区和内蒙古沿边经济等开放型经济需要协调区域关系。
第三,西部地区安全稳定等基础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西部地区民族成分复杂,经济落后,矛盾较多,外部安全环境存在隐患,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推进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要保护、开发和发展并举。保护是为了保留发展的基础不受到破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开发是西部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资源,形成开放发展的态势,促进集中发展,形成某种竞争优势。西部大开发还必须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产业培育、小城镇建设还是城市治理等,高质量发展都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诉求。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包括三项重要内容: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所谓大保护,是指加大美丽西部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就是生态保持,这是西部地区的优势,也是西部地区开发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处理好这对矛盾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这里包括三个重要方面:一是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强化环境保护;二是通过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对石漠化区域、污染区域等进行修复,维护好关键地质段的生态;三是绿色发展是最终的目的,需要通过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来实现。
所谓大开放是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自从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的开放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要发展各具特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好丝绸之路的大文章。首先,要强化大通道建设,建设四通八达的互联互通网络,为西部经济腾飞奠定基础。其次,要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将为内陆地区的发展筑牢骨架。再次,要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通过规则制度建设提升开放层次。最后,要拓展区际互动合作,形成新的开放格局。
所谓高质量发展是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当摆脱贫困,这是建立新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供需结构。通过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使得西部大开发在区域上形成共享的经济发展态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为经济建设奠定交通、物流、公共服务的基础。最后,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巩固发展成果。
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应立足于软环境优化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要形成新格局,还必须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形成良好的软环境,能够让在西部发展的人各尽其能、物各尽其用。
第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要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解放出来,就必须让资源要素充分市场化。
第二,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激发科研动力,能够为西部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西部大开发最终会动力不足,难以应对国内外的竞争,竞争优势难以建立,就很难在市场一体化中获得立足之地。
第三,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西部地区没有完全建立市场规则意识的时候,强调信用体系建设尤为必要。西部地区信用仍然是一种模糊的、正在探索建立的一种非完全现代信用,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第四,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这一方面对西部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西部地区市场意识不强,市场发展的规范意识不足,对营商环境并不是特别重视。常常认为只要做好招商引资或引进人才就算完成任务了,这其实是一种短期行为。而且,营商環境是一种公共物品,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解决。
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国家各项政策的落脚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也是如此。西部大开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放在突出位置。西部大开发的成果必须惠及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释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诠释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贯彻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他们获得感增强、幸福指数增长、安全有保障,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就业创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方面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扩大覆盖范围。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主要任务,这就必须强化公共服务水平,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第二,加大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给投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医疗和住房上提高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西部大开发要切实加强基础性工程建设,加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第三,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不同,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多,安全保障力度也需要加大。要加强西部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增强政策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
要实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必须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包括考核机制、财税金融政策、产业要素政策和组织保障四个方面。
第一,分类考核是前提和目标。参照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分领域评价指标,对西部大开发实施分类考核制度,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定位。
第二,财税、金融支持是资金保障。财税、金融一直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政策支持,因为西部地区相对贫穷落后,社会投资相对较少,最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银行的金融支持。这两个支持往往是一个导向器,会吸引社会资金流入。这两个支持还必须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进行投入,避免资金浪费。
第三,完善产业、用地、人才、帮扶四个政策,解除对西部大开发的束缚。其目的在于释放潜力。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形势的变化,西部地区大开发所需的产业范围、用地规模、人才数量和外部支持大幅增加,需要这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第四,组织保障发挥引领和协调的功能。要加强党对西部大开发的领导。西部大开发既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既涉及发展问题,也涉及分配问题;既涉及增长问题,也涉及安全问题;既是西部局部問题,也是我国整体问题。需要统筹安排的事情很多,必须加强组织保障,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并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总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既坚持了原有的开放发展理念和协调发展方式,又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化,是通过引进资金、人才、技术、产业等促进自我发展,也就是通过开放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获得自我发展动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强调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西部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新格局,使西部大开发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贵州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