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个“第一”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工作

2021-03-24 11:28吴槐庆
杭州 2021年2期
关键词:恩施州第一恩施

吴槐庆

干部挂职交流是加强地区和单位之间交流合作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可以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挂职干部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自身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和干事动力都会发生一定变化。挂职干部如何及时应变,摆正位置、调整状态、融入当地、有所作为是最大的考验。

2018年4月,按照组织安排,笔者担任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领队,挂职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恩施州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核心区,所辖八个县(市)均为贫困县,2017年仍有40.8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尚未脱贫。三年以来,笔者带着20名挂职干部和550余人次专技人员扎根武陵深山,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与恩施广大干部群众一起经风雨、战困难、强筋骨、扬正气,结下深厚感情,收获累累硕果。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挂职感受。

如何开展挂职工作

提高认识,端正思想,珍惜学习锻炼的机会。干部挂职是组织教育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丰富阅历经历,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挂职干部,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摒弃“混时间、混资历”的想法,珍惜学习锻炼的机会。只有端正思想认识,挂职工作才会有目标、有方向、有激情、有动力,才会主动而为、倾尽全力做出成效。

沉到基层,认真调研,明确工作内容和方向。基层一线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大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新的大舞台,是增强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工作队抵达恩施后立即开展了“遍访贫困村”活动,走遍恩施所有贫困村,撰写了18篇调研报告,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找准定位,摆正位置,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工作队的定位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是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一流施工队”。基本职能是立足两地抓协调,统筹资源谋扶贫,精准落实求成效,“晒比创拼”促攻坚。要求每名干部和人才都能成为一颗种子、一座桥梁、一位使者、一名战士。一是做事不做“客”。“下了飞机就是恩施人”,挂职干部要尽快熟悉岗位职责和要求,做到“到位不缺位,有为不越位”。二是务实不务虚,把每一件事都落到实处,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三是炼金不镀金,在岗位中俯下身、沉下心,加强学习和锻炼,切实解决问题,学有所获、干有所成。

融入当地,融入工作,充分赢得信任和支持。一要学习融入。学习上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始终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部署来谋划和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二要思想融入。在思想上把他乡当故乡,把挂职当任职,入乡随俗、勤思善问,尊重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以思想融入引领行动融入。三要感情融入。多汇报、勤沟通、用真情,要俯身为路,甘当铺路石,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如在疫情期間,工作队与时间赛跑,大年三十仍奔走一线,与恩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募集当地亟需的抗疫物资,发动各界捐款捐物达1697.74万元。

干字当头,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一要“苦干”,做到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在挂职干部的办公室里,都有一份作战图,一张任务书和一张时间表,挂图作战,对表销号,日事日清,日清日高。二要“实干”,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工作队开展了“五干五争”:挺起脊梁坚定干,争当政治自觉先锋;俯下身子务实干,争当干在实处先锋;攻坚克难创新干,争当履职尽责先锋;两袖清风勤奋干,争当清正廉政先锋;同心画圆合力干,争当全面过硬先锋。三是“巧干”,做到找准突破口,勇于创新。恩施是“世界硒都”,“茶盐古道”重要节点,工作队以茶产业作为突破口,通过建基地、扩规模,建园区、招企业,引技术、提品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形成了以茶叶、中药材、生态种养殖、高山果蔬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链。目前已实施了30余个“全产业链”式的帮扶项目,有力提升了恩施产业“造血”功能。

形成合力,团结奋进,画好同心圆。恩施州是民族地区,挂职干部十分注重、维护、发展好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痛点问题入手,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维护好民族团结。同时,工作队十分注重挂职干部团队建设,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和工会,过双重组织生活、召开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工作例会、组织工会趣味运动会、创建“微家园”等,通过各种渠道凝聚合力,打造“一流施工队”。

挂职工作的体会

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品格,做到讲政治、有信念。挂职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做党的事业的追随者、推动者、促进者。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讲政治的“三个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对组织上交办的工作、安排的任务,都要带头响应、带头推进、带头落实。

坚持把增强本领作为第一需要,做到讲学习、多磨练。锤炼“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挂职干部必须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沉”下去,认认真真地“钻”进去,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植根于群众实践,在脱贫攻坚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把干事创业作为第一责任,做到敢担当、重实干。一要充满激情。挂职更要“挂心”,充满激情、充满干劲方能干出成效。扶贫工作很苦,但苦中有乐;扶贫工作很难,唯艰难处长才能;扶贫工作很细致,唯细致才能做精准。二要攻坚克难。去年恩施遭遇疫情汛情叠加,就业产业受到重大影响,也给扶贫协作带来巨大的难题。工作队迎难而上,创新破局。杭州在全国率先实现与湖北省“健康码”互认并免隔离;率先开出首趟返岗复工包车和专列;率先发行1000万元“爱心消费扶贫券”助力疫后重振。三是要敢闯敢干。把普通工作做出特色,特色工作做成亮点,亮点工作做成品牌。在联合国减贫与南南合作大会上,中国正式发布《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实践》案例选编,“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域唯一入选案例。杭恩携手创新“名誉村长走亲连心1+5行动”结对帮扶模式,被新华社报道称作“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张金名片”。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追求,做到懂感恩、有情怀。挂职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增进百姓福祉。鹤峰县走马镇王文友在浙江务工时不幸摔伤致多处骨折,包工头推诿使他陷入绝境。笔者迅速协调相关部门约谈相关责任人,妥善处理医疗补偿和欠薪问题。工作队还在杭州设立了“1+8”勞务协作工作站,当好务工人员“娘家人”。在巴东县为贫困女性免费投保“加油,木兰”保险,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兑付1500余万元。两地工会开展“三建三助”(建基地、建平台、建机制,春风助学、工会助困、干部助训)成为全国样板。

坚持把严以律己作为第一准则,做到有德行、守纪律。“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工作队明确每名干部和人才都必须接受派出单位、挂职单位和工作队“三重管理”,并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抓人促事,以事评人”的机制。挂职干部始终坚持道德高线,守住做人做事底线,用工作展示个人素质,用事实证明工作能力,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树立好个人和团队形象。

挂职工作的收获

三年挂职已进入尾声,“援恩三问”是笔者在即将结束挂职前的思索。

第一问:三年挂职我们留下了什么?至少留下了“五个一批”:一是建成了一批夯实脱贫基础的民生项目。杭州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2亿元,吸纳社会捐赠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50个,覆盖全州88个乡镇和111个深度贫困村,直接带动23.36万人脱贫。二是落地了一批持续产生效益的优质产业。几年来,共吸引了102家浙商企业落地恩施,实现投资超过40亿元,已建成23个产业园区和123个较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三是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四是构建了一批两地交流协作的渠道,使恩施成为杭州重要旅游目的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 五是留下一批当地区域发展的规划思路。既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勾画了路径,也推动了两地全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度融合。

第二问:援恩前后有何变化?至少有“五个一次”的变化:个人才干得到了一次历练;人生格局得到了一次拓展;家国情怀得到了一次检阅;思想境界得到了一次升华;民族团结得到了一次巩固。

第三问:杭州帮扶恩施州工作队的精神内涵是什么?犹如“武陵山”和“清江”两个恩施符号所标志的意义,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一线三年磨砺出“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如巍巍武陵山一样坚定,奋勇争先的激情如八百里清江一样奔涌不息。工作队形成了“唯实惟先、团结奋进、负重加压、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做人忠诚老实、知行合一,做事务实朴实、奋勇争先、敢为人先;坚持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团队作战、力争上游;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敢于担当;着眼于“善成”的目标,掌握“善作”的方法,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这种团队精神必然融入挂职干部的血液,时刻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领队,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

猜你喜欢
恩施州第一恩施
盛夏的离别
飞檐走壁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家的团圆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
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喜迁新区